食道、胃、腸都出問題了...

的確,有像『大腸躁激症』,
只能從飲食與運動來改善

巧克力蛋捲 wrote:
沒錯 很有可能是自律神經的問題
造成食道痙攣或是胃痙攣
改善方法就是...心情放輕鬆,慢食,冰的跟刺激性食物不要吃
這種症狀會反覆發作,一定要好好注重保養.


可以請問這個是要掛哪一科?

有些情況蠻類似...偶爾有點明顯
大多數時都是隱隱約約的困擾
看了很多不同醫生吃了很多藥..
照胃鏡沒看出啥大礙...看中西醫都是頂多緩解的情況
接下來也想準備照大腸鏡

不過突然看到這個...似乎有這可能
想起以前也曾有自律神經被病毒入侵過的情形
不過是別種病症 治療改善後就不以為意

仔細看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幾乎全身都包了嘛...
能準確的診斷出病因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嗎?
瘋狂就是做著一模一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卻期待著有所變化。 這就是瘋狂。

我不小心 wrote:
可以請問這個是要掛哪...(恕刪)


我之前不是去大醫院,是一般診所.
所以不確定自律神經要掛哪一科,有可能是前面其他大大所提的"精神科".
前面有人提到樓主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以下是聯合報的報導。
「自律神經屬於周邊神經系統,大部份的情況下,我們無法察覺自律神經運作,但自律神經調節血液循環、呼吸、消化、排泄、免疫、代謝、內分泌等,是維持體內平衡不可或缺。外在環境改變,如處於高度壓力或緊急事件,自律神經便協助調節,但壓力負荷過大,自律神經調節能力變差,就容易出現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若影響血液循環系統,容易產生頭暈、頭痛、血壓不穩定等;影響消化系統,則常見胃痛、腹脹氣、便秘、腹瀉等問題;影響心肺呼吸系統,容易有心悸、喘不過氣、胸悶、胸痛等症狀 ; 精神症狀則容易有情緒焦躁易怒,莫名恐慌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變差等。其他身體症狀像雙手不自覺顫抖、肩頸僵硬、全身肌肉痠痛、耳鳴、視線模糊、頻尿、皮膚容易出汗等。以上症狀若在各個科別檢查都找不出原因或治療改善不明顯,則要考慮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
如何減輕壓力負荷:
1.適當且規律運動:依照個人狀況尋求適合自己的運動,如瑜伽、慢跑等,規律運動除了增進健康,還可以增加抗壓力。
2.良好的飲食習慣: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均衡飲食,才不會導致消化系統失調,引起胃痛、脹氣或便秘等問題。
3.規律正常的作息:規律的作息可以維持生理時鐘的正常運作。生理時鐘若被打亂,自律神經也容易受到影響而失調。另一方面,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像是過量飲酒或是過量的咖啡因攝取。
4.有效的時間管理:時間運用與安排不當,易導致挫折與壓力,久而久之就會處於長期疲累、提不起勁的狀態,有效的時間安排,非常重要。
5.建立良好紓壓管道:防止壓力累積過多,找尋適合自己的紓壓管道,如郊外散心、與親朋好友吐苦水、宣洩情緒。若因忙碌而犧牲紓壓時間,容易累積壓力,使身心狀態失衡。

若嘗試以上方法都無法改善,或已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建議民眾找身心科醫師討論,由醫師依照個別的狀況,提出調整議與相關治療。」

以下是自由時報:「壓力大 腹式呼吸助放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28/today-health3.htm
文中是介紹站著又蹲下。另可躺著做,可上google搜尋「腹式呼吸」查看躺著如何做;我是躺在瑜珈墊上。





我昨天有去醫院問醫生是否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引起不消化、體重下降,醫師說有可能,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會引起很多問題。
另外,我之前單純吃泰克胃通時,會有不消化的問題,後來醫師加開"思邁蒂膜衣錠"和"消化酵素",現在不消化的問題好像漸漸有改善,我聽醫生說思邁蒂膜衣錠有安神的效果,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好像似乎消化比較好一點,所以我在想或許是腸子躁動的關係。
但是糞便潛血報告出來是ob2++(最多好像3++),也就是有潛血反應,所以已經安排下幾周要做大腸鏡,聽我妹說好像會很不舒服,等做完再跟大家說說感覺。
大腸鏡可以做麻醉的
記得提早跟醫生說
或是大腸發炎
或是克隆氏症
太衝,合谷,內關這三個穴道多按摩,可以改善...

andreana wrote:
我昨天有去醫院問醫生是否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引起不消化、體重下降,醫師說有可能,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會引起很多問題。


樓主壓力大嗎?在這症狀出現有麼壓力之類的嗎?

通常是
壓力 -> 自律神經失常 -> 食道逆流 / 樓主的其他症狀 ->胸口悶

所以最重要的是減輕壓力或讓你自律神經失常的原因(像日夜顛倒呀過累啊之類的)
正樣再來治療食道逆流才會有效

還有樓主有沒有過重,腹部脂肪太多會壓到胃造成食道逆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