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過敏』?
過敏是指生物體對外來的異物所產生的一種不適當反應,而此種引起過敏反應的異物,我們稱為過敏原,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支氣管氣喘、食物過敏、昆蟲蟄刺過敏、皮膚過敏(濕疹、蕁麻疹、血管性水腫)、過敏性結膜炎和藥物過敏等。
何謂『過敏疾病』?
過敏疾病基本上依發病之區域分為三大類:皮膚性-異位性皮膚炎、鼻子類-過敏性鼻炎與肺部-氣喘。當這種慢性發炎反應表現在氣管、鼻子、皮膚或眼睛,就分別形成氣喘病、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性結膜炎等過敏疾病。這些疾病會導致相當程度的發炎反應,造成皮膚、黏膜組織或是血管的慢性或急性發炎。侵犯到皮膚的過敏反應則會引起異位性皮膚炎。以及一些特定的食物與昆蟲叮咬引起的過敏。如果是鼻腔黏膜接觸到過敏原,則黏膜處會分泌相當高量的發炎物質,造成過敏性鼻炎的症狀。近年來逐漸成為國人健康上一大威脅的氣喘疾病,便是氣管的慢性發炎,造成氣管收縮及分泌物過多而阻塞呼吸道。
何謂『引起過敏疾病的元凶』?
過敏原的種類相當多,包括花粉、黴菌、動物毛屑、塵螨及蟑螂等。因臺灣氣候溫暖又潮濕,以塵蟎為最主要的過敏原。塵螨是 0.2 ~ 0.3 毫米長的小節肢動物,以人類脫落的皮屑為主要的食物。由於臺灣的濕度和溫度非常適合塵蟎的繁殖,所以幾乎遍布於家庭的每個角落,即使是死去的也會導致過敏,因此塵蟎是臺灣最重要的過敏原。最初生長在床墊、地毯及填塞式傢俱等,並以人類脫落的皮屑為食。塵蟎及其排泄物是引起人類過敏的主要物質,每一隻蟎每天約可產生20顆粒的排泄物,這些排泄物會持續地引起人類過敏症狀,甚至塵蟎死亡而作用仍然存在。
如何防治『塵蟎』引起之過敏
塵蟎會引發許多相關的症候(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等),許多人會被塵蟎孳生所困擾,根據臨床研究,寢具是塵蟎密度最高的地方,且與人體呼吸道及肌膚距離短,所以塵蟎防治又以寢具最為優先。
寢具上塵蟎防治大致分為三大類,一為化學性防制、二為物理性防制與三為生物性防制。
(一)、化學性防螨:
市面上常見之化學性防螨大多是以噴劑型式販售,其成分大多是抗真菌劑,其特性乃利用塵蟎會以真菌之孢子做為食物,固然,抗真菌劑的確是可以抑制孢子之數量,抑制了塵蟎之食物間接影響塵蟎之數量。然而其效果很有限,乃因塵蟎能會以人類皮屑為食物,另一個風險乃部分抗真菌劑為殺蟲劑成分,曾媒體爆出有廠商之防蟎洗衣精添加抗真菌劑為殺蟲劑成分做為配方,此化學性防治做法對家中有小孩而言,是個很大安全上的隱憂。
(二)、物理性防螨:
審視市面上諸多物理性防蟎寢具(概分緊密編織布料或防水塑化布料)大多都可以有效的阻隔塵蟎穿梭進出防蟎套,但隨著水洗有可能會讓防蟎套孔徑變大或是將防水塑化布料打破,讓效果降低。防蟎套可以有效的把塵蟎包覆阻絕起來,是很多專業醫師與研究單位推薦的方法。根據研究與統計,防蟎套初期效果很明顯,但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效果會越來越差。此外,在食物來源豐富的物理性防蟎套表面與床包套中間這一層空隙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還是佈滿了塵蟎,這樣的方式並沒有完全防治。
(三)、生物性防螨:
搭配天然精油處理後之緊密編織布料。國內外許多學者研究發現,純化之天然植物精油,可以達到殺菌及驅離塵蟎的效果,進而達到降低因塵蟎帶來的生活不便。比較理想的防蟎寢具,應該要以透氣性佳的緊密編織布料,作成防蟎套(床墊、棉被與枕頭套),讓塵蟎與塵蟎排泄物無法穿梭進出床墊(棉被與枕頭)。此外,這層阻絕層還要加上塵蟎不喜歡的氣味(例如天然植物精油等就有驅離昆蟲等節肢動物的效果),讓塵蟎不敢躲在阻絕層的內外兩側達到驅離的目的,解決物理性防蟎套塵蟎滋生在防蟎套表面的問題。為解決防蟎套表面滋生塵蟎的問題,防蟎套不能只有隔離的效果還要加上驅離防蟎套表面孳生的功能。被驅離的塵蟎可以會爬到床架, 地板… 等其他地方,雖然沒有被消滅,但遠離了寢具之後,塵蟎生存所需的溫度, 濕度及食物等條件不再,塵蟎便停止繁衍並逐漸凋零,並定期搭配使用烘被機、除濕機與吸塵器,烘被機可以有效在短時間讓棉被處於55℃以上,這種溫度塵蟎很難生存;除濕機可以有效控制環境之濕度,降低濕度可以有效杜絕快速孳生; 吸塵器可以將床上過敏原如塵蟎與塵蟎排泄物有效去除,生物性防治搭配定期之清潔,這種的方式不但安全、環保而且有效。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是吃抗組織胺來緩解症狀,而且效果最好的是醫界俗稱的 "曼陀珠"﹝這顆藥現在已經買不到了,因為裡面的成份很容易被提煉出來製成安非他命,被管制﹞。
兩年前接觸到鼻噴劑,第一次噴,幾乎是瞬間覺得這世界的空氣怎麼突然間變得那麼容易吸得到,從沒有過的大量空氣進到我的肺裡,感覺真的很舒服,然後就依賴上了這種鼻噴劑,只要一覺得有鼻塞,馬上就戳進鼻孔裡 "嘶" 一下,跟吸毒一樣,這樣的日子過沒兩個月,這種鼻噴濟愈來愈沒效了,噴的次數和劑量也愈來愈多,終於在一天晚上,怎麼噴都沒效果了,接著而來的就是受不了的鼻腔腫痛、呼吸困難和眼睛紅腫,整個晚上都無法入睡,第二天一早,馬上去找醫生,得到的結果是,這種藥不能常噴,那是一種血管抑制劑,用抑制血管括張的方式,來讓過敏反應的紅腫消退,會讓人體產生依賴性,鼻腔細胞會對這種藥產生惰性,會愈來愈沒效,到了最後,之前累積的過敏反應會一次反噬回來給我,結果就是無法忍受的腫脹疼痛。
停藥幾天後,找到的最好方式是戴口罩,雖然無法像用鼻噴劑時那種大量吸進空氣的感覺,但是過敏的狀況卻是好轉很多,從此口罩不離身。
今年初,因為小孩感冒給醫生看,醫生幫小孩吸鼻子,聽醫生說,我們鼻腔比想象中要髒很多,很多鼻毛無法過濾掉的東西,都會進到鼻腔裡被鼻腔黏膜吸附住,這些都無法像挖鼻孔一樣輕易地排出來。一聽到醫生這麼說,又想到曾經看過一部日本節目中介紹印度的養生方法,其中一項是用茶壺向鼻孔灌水,讓水從嘴巴流出來。於是我異想天開,在洗澡時,用蓮蓬頭朝鼻孔直接噴水,讓水至少穿過鼻孔,之後再噴在手掌上,第一次試的時候,果然讓我嚇一跳,手上都是白色一條條,或是結塊的東西,有的還附有一些血絲,這些都是被鼻黏液包覆住的外來物,那一次,我這樣洗了十幾次,才沒有再噴出什麼東西,而且感到呼吸順暢很多,接連幾天試下來,原本幾乎天天都受鼻塞所苦,在這樣嘗試後,除非真的旁邊有人在抽菸,或是狗在我身邊,不然已經不會鼻塞了。之後,我天天洗澡時,就這樣洗鼻子,如果有一兩天沒有洗鼻子,之前的症狀馬上就回來。
這只是個人經驗,直接讓水噴進鼻腔裡,很容易嗆到的,真的得要稍微練習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