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你鄰居說得觀念是完全正確的,
絕大多數的時候,醫院感冒時開的藥都是在抑制症狀,
並不能殺死病毒/細菌,還是得靠自己的免疫力恢復,當然也有例外,就是克流感(抑制病毒繁殖)和抗生素(殺死細菌),
但這兩種藥都必須由專科醫生做判斷,而且抗生素目前已經被台灣醫生濫用濫開,所以這點要小心
不過我覺得原則上小兒即使發燒只要活動力不受影響,原則上就是多喝水多休息,
當然父母如果擔心,還是可以去看醫生,請醫生做專業判斷,同時詢問醫生開的藥的類型,是抑制症狀(可不吃或症狀緩解就可停藥),還是克流感抗生素之類的? 是不是一定要吃,如果不吃會不會症狀惡化、導致什麼併發症?
畢竟去看醫生不代表要吃藥阿
話說朋友的小孩在美國,每次感冒發燒即使到40度醫生都只有囑咐多喝水多休息而不開藥,
讓他不禁感慨,西方人都知道西藥的壞處而不敢隨便開藥,只有台灣在那邊還落後的認為感冒藥吃藥才會好....
首先我滿認同樓主的想法和觀念
不過我自己是一個四歲小男生的爸爸,所以算是過來人的經驗談
從一到三歲都是我跟我老婆一起帶的,而且我兒子算是過敏體質,感冒發燒算是常有的事
從一開始的緊張、看醫生、掛急診都經歷過
而我算是可以比較冷靜處理的人,但我老婆就跟多數的長輩一樣,對於發燒的迷思很嚴重
但我的原則就很簡單,小孩能吃能玩,體力正常,沒有特別異常,最多就是擦擦汗、多讓他喝水
我自己本身對於生病也是不太愛看醫生,只要對自己的身體夠了解,就會知道該不該看醫生
有正確的觀念就不用太擔心,特別是小朋友,因為就算是去看醫生,不是很嚴重的問題,醫生開的藥也都只是
很一般的藥效,所以常常會有一種錯覺,就是怎麼看了那麼多次醫生感冒都還沒好
那就是因為醫生希望小朋友用自己的抗體去對抗病毒,但家長就會覺得有吃藥就一定會好,所以就沒有特別要求小朋友
的行為(正常規律的生活、少吃零食等…),然後在去換一家診所,然後就會有一些醫生開的藥效比較重,當然好的就快
但我覺得這樣反而不會讓小朋友的身體比較好
當然每個人的感受不同,不一定就會同意我的想法,只是讓大家參考一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