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保險,不知道有哪些健保不給付會發生巨額費用的疾病

cdfkt wrote:
投保,最主要用意在...(恕刪)


因為我只有設定3天的帳號自動登入,沒注意到後續的回覆。謝謝您一直提供訊息。

我現在卡在一個觀念,不知道您可不可以給我個方向。
因為我現在是3X歲,不算年輕,但是也不老的年紀。
目前看的醫療保險,幾乎都是自然費率的保險。
不過我對自然費率保險其中兩點感到擔心。
①保險是有保證續保,若是有錢,可以一直保到74、75、80、85歲,
超過這年紀,以後就沒有保險保障。(此時人的壽命也差不多了,可能不是這麼擔心)
②自然費率保險費用在45歲後半大幅上升,到時比較有可能根本付不起保費,只好減低額度,甚至忍痛退出...。

其實我也有看過20年的終身保險,
但是覺得保費不算便宜、要繳20年,理賠的金額似乎比20年來累積的總保費好一些...。

我打算買的醫療險,這筆錢就是拿來醫療,不要有回本的想法。
我本來就不期望生存祝壽金、期滿退保費,或是增加壽險功能的過世退保費等項目。
但是把這些終身保險刪除後,其實現在3X歲還可以應付,未來50歲以後,這個保險要怎麼安排,我真不知道...,
不知道您有甚麼看法。



另外,有一種保險也想問您的看法,希望能夠參考。
我看了一些癌症險商品。原本我就打算買萬一得癌症,領一筆錢後,契約就結束的商品。
但是現在理賠金額會依照癌症嚴重度,依照比例理賠。
而且比較輕度的只有5、15%,買100萬賠5、15萬,買200萬賠錢10、30萬,這樣對癌症的治療、藥物費用,看起來只是杯水車薪。
就像您所提到的備而不用,但是在輕度的癌症(怎麼說這也是癌症啊)上,覺得這保障很搞笑,現在癌症險的效果根本就是要人中嚴重的症狀才有可能有作用...。

如果偏激一點,似乎有這樣的想法,”乾脆不要癌症險,把癌症險的錢也多少再買一點重大傷病險也好”。
不知道有關癌症險,您有甚麼看法?

寧靜貓 wrote:因為我只有設定3天的...(恕刪)

Q1.定期險有最高續保年齡,晚年就沒有任何保障了!
A:
我不確定你所說的晚年是幾歲?
但是一切、一切,還是需要視條款而定。
至少個人曾看過最高續保年齡95歲的定期險種。
(國人平均壽命也才80歲)

但我覺得重點不是晚年有沒有任何保險
很多人都會擔心沒有保險要怎麼辦,好像沒有保險生病就糟了。
但我比較納悶的是...
是什麼讓大家覺得沒有保險是很糟的一件事?
現金難道沒有比保險好用嗎?

如果真的要我說,我會很坦白的跟各位說一件正確的事情...
那就是"保險不是萬能的"
反而是現金、資產才是保障各位的根本
我沒太多現金,所以我投保;
將無法承擔的風險移轉到保險公司上。
但是並非代表著每項風險我都無法承擔,進而需要投保。
否則我的保險恐怕買不完了。

透過較為便宜的定期險種,將多餘的保費預算去做理財,
進而累積、創造自身的財富,這才是保障各位的最好的方式。

當然,可能有的人會說這完全是"理想狀態"。
那麼我會建議規劃終身險種+定期險種混合搭配。
這樣一來可以減低晚年保費壓力,二來又可以讓當下保障充足。
  
只是我會比較建議優先考慮終身失能(殘扶)險、終身重大傷病險,
該兩張險種,是我唯一會推薦的終身險種。
因為這兩張,才是真正的保障終身,而不會違背投保目的
並不會因為醫學進步,而造成未來保障下降。

最後提醒一下,儘管該兩張險種的確可以保障終身。
但是前提條件是"預算充裕、保障做足"
倘若預算不夠充裕,那建議還是優先考慮定期險種。
否則當事故發生時,終身已成為奢望。


Q2.定期險保費會越來越貴,為何不選擇終身險種?
A:
終身險種不是不好,
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容易發生"排擠效應"
由於人們的預算有限,假設每年只有4萬的保費預算。
那要如何規劃到全面的保障且額度足夠?

可能單一張終身險種,就吃掉了一半的預算。
那勢必會產生兩種情況:
1.為了維持原先保障,必然得增加預算
2.為了不增加預算,必然得犧牲掉部分保障
而定期險卻不容易產生上述情況,
那自然我會比較建議定期險。

而定期險的確是採自然費率沒有錯。
但是若完全否定定期險的價值...我想似乎有欠妥當。
選擇終身險當然可以,但會有幾個衍生性的問題產生。
  
1.風險該以當下最無法承擔的風險來做優先考量
人們永遠都會有風險,不論是何種風險都是。
只是有些風險可以忽略(自行吸收),有些卻需要人們重視。
像是皮膚過敏、感冒的掛號費,這就是一種損失、一種風險。
但是其金額...實在讓人可以忽略。
那為何不優先考慮罹癌、殘廢/失能、身故等重大風險?

2.人的預算是有限的
既然預算有限,那要買到足夠的保障,相對的保費恐怕也會偏高。
而終身險跟定期險保費可以差10~20倍不等。
那真有必要為了"終身"二字,而犧牲掉當下的保障嗎?
當然,預算足夠的話買終身險並不是壞事。
但是那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預算充裕的情況下。
而不是當下保障沒做好,卻執意要選擇終身險種。
請記住,當事故發生時,終身已成為奢望。
如果保障不足,不僅僅是自己,連同家人可能都看不到未來!

3.醫學進步導致醫療方式改變
以前只要罹患癌症必然伴隨著長期住院。
但是健保新制上路後,罹癌都是長期回診治療、拿藥居多。
那只要理賠條件是"住院"的險種,其保障必然會劇烈下降。
在白話一點的說,理賠要件就是住院,你沒住院保險公司怎麼會理賠給你?

Q4.終身險其實就是把定期險累積的保費在20年內繳完
因為提前繳給保險公司,讓保險公司先把每年多繳的錢拿去投資,
將估計的利率回推計算,因此就可以讓原本的保費再低一些。
換言之,你將定期險與終身險的差額拿去作財務上的運用
例如較穩定的銀行定存、儲蓄險等等...
就會發現透過差額衍生的利潤,最後並不會造成財務上的壓力。
(何況還沒算進事故發生造成定期險中止的情況)


Q3.針對癌症風險該買哪一張比較好?
A:
只針對"癌症",那自然投保一次性理賠防癌險就好。
但是一般而言,我會建議優先考慮重大傷病險,而非一次性理賠防癌險。
建議順序如下:
重大傷病險>=一次性理賠防癌險或重大疾病險>特定傷病險。

畢竟重大傷病險跟一次性理賠防癌險,最後保費會非常接近。
在兩者保費差不多的情況下,那自然選擇保障範圍較廣泛的險種對各位最有利。
例如洗腎、慢性精神病、免疫系統疾病等...都屬於重大傷病範圍。
更詳細的解說煩請參考此篇:
防癌的新選擇-重大傷病險

而針對你所提到的:
"一些癌症險商品,理賠金額會依照癌症嚴重度,依照比例理賠。
比較輕度的只有5、15%,買100萬賠5、15萬,買200萬賠錢10、30萬,
這樣對癌症的治療、藥物費用,看起來只是杯水車薪。"
以往對於癌症的定義,多半是分為二個階段,而非三個階段。
但金管會在今年1/1將癌症定義標準化,
所以今年後癌症定義都相同。
當然,這究竟是好是壞很難說。
畢竟只能用結果論來做解說,
那最後怎麼比較都有失偏頗。

但這點我個人是覺得還好,畢竟不會違背投保目的。
我想人們之所以會投保,就是為了避免損失產生
換言之,沒有損失自然就沒有保險可言
而初期癌症,大都治療容易、致死率低、花費少、低侵襲性(轉移)。
自然花費就不會像是大家常聽到的數百萬,
實支實付險有可能就可以填補造成的損失。

像是原位癌,又稱0期癌症,簡單來說非常好治療,
只要在這個時期發現,透過手術大部分都可以治癒,
且並不會造成需要長期治療導致花費高昂的情形出現。
而這也因此重大傷病並不包含原位癌及部分一期癌症。

除惡性黑色素瘤以外的任何皮膚癌,
常見的皮膚癌分為三種:
1.基底細胞癌
惡性度最低,幾乎不會轉移,大部分可手術切除。
2.鱗狀細胞癌
惡性度第二,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
3.黑色素細胞癌
非常容易轉移,且不易治療。
而這也是為何只有這項才不屬於初期癌症。




看了上述幾段的回覆,希望能讓您了解保險規劃方向,
畢竟購買保險最重要的用意,就是將無法承受的經濟損害轉嫁給保險公司。

要提供保險方案給您參考,請再私訊告知詳細生日與性別,
如果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也歡迎私訊詢問,謝謝。
保險疑問請GOOGLE:【加乘保險-零加乘】

cdfkt wrote:
Q1.定期險有最高...(恕刪)



謝謝您花了許多時間給我一些購買上的建議。

大原則是當下最重要,我會仔細想預算內的金額,要怎麼分配,謝謝。
樓主您好~~
保險基本概念 是移轉 無法承擔之風險 規劃順序大風險>小風險
概念很簡單"小錢交換特定條件下大權益" 理賠金能完全解決財務風險為前提(風險完全移轉)
以三個方向來做
一、以無法承擔的風險做規劃
二、移轉不想承擔的風險
三、以風險分散原則做規劃

二代健保之後都是以實支實付比較能解決高額的醫療雜費以及手術費,
所以這幾年提倡的是規劃”兩張實支實付”第一家賠收據 第二家是補貼收據以外的,(同時可以申請兩個雜費,還能補強住院日額)。

以臺灣醫療的費用來說,有哪些疾病項目是健保不給付,會花上很高的費用。
自費的醫療材料
骨折:新型鈦合金骨釘 6.5萬元
水晶體:自費的單眼從1.5萬~9萬都有,越貴的越齊全抗藍光球面等等都有
膝關節手術RIO :台灣的手術費跟雜費都是全自費 40~50萬元
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塗藥或特殊塗層血管支架」自費3.5萬元~7萬元以上
上述這些定額給付險種(終身醫療,手術)都理賠不到,要用實支實付”醫療雜費”來做理賠。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醫療體制,保險又是跟醫療非常有關係的工具,工具符合體制理論上才是合理的

目前您看到大多數推薦定期險是幾個考量
1.醫療制度和技術改變
2.保費比較高導致額度不足,希望的是額度夠還是終身只有保障一點點?
3.通貨膨脹問題
4.終身要繳完才是你的
5.如果之後出現更合適的產品,但終身買下去了只能提高預算繼續補強

未來50歲以後,這個保險要怎麼安排,我真不知道...
「定期險保障高歸高,但是老年的保費恐怕讓人吃不消。
若真的擔心老年後財務壓力(保費)的情況且預算充裕的話,那不妨先考慮終身失能險

老年需要的我想不是保單 而是足夠的現金,
保險只是轉嫁風險的其中一種工具,並非萬能。
75歲前可透過定期型醫療險拉高保障,同時累積自身資產,75歲後風險自留或依靠之前累積的財富自行承擔。

以上建議您參考看看.....

有需要協助的地方可以來信,提供 『性別』『歲數』『需求』一起討論!
以專業中立的角度提供建議及完整規劃。


寧靜貓 wrote:
大家好我想買醫療保...(恕刪)
流浪不想去淡水 wrote:
實支實付可能你用到的機會會比較高~
但健保其實幫助蠻大

+1
主約壽險越低越好,就20萬好了,再付加實支實付醫療險(最好上限高一點),
用附加的方式保費會比較優。
癌症險有能力一定要買,越早買越有利,但要衡量財力,現在癌症險費用較高

實支實付就是:指要醫療院開的出收據就可以理賠,但是額外休養請假等無單具損失沒有辦法理賠。
我在32-35歲之間,連續保了3家終身保險公司,一年合計保費8萬
現在45歲,我因癌而出險了,治療期間,工作也中斷了9個月
收入也受到影嚮,原本心情很惶恐,收入減少,治療又不知要花費多少
直到理賠下來,我因癌住院,竟然一日的理賠是2萬6仟元(治療期間,狀況連連,所以住院二十幾天),還不含勞保的部份
當然,還有一次性理賠及手術的理賠,這些金額大大的降低了我治療期間的害怕
讓我能安心的面對一次次的療程,想買營養補充品也花得安心
而且我女兒的要保人也是我,因我出險了,
我2個女兒的終身保費,也豁免了,大約後續有40萬元免繳,且保障仍在
而我自己,因為是終身險,雖然出險理賠,我往後的醫療保障仍在

原本我老公對我一年要繳保費8萬的事,頗有微詞,現在反而自己去找保險公司去加保癌症險了

如果你問我,要怎麼保,我還是會建議終身險,可以少額終身險,再搭一部份定期險,應該會好一點吧
雅安麗芳 wrote:因癌住院,竟然一日的理賠是2萬6仟元(治療期間,狀況連連,所以住院二十幾天),還有一次性理賠及手術的理賠,這些金額大大的降低了我治療期間的害怕讓我能安心的面對一次次的療程,想買營養補充品也花得安心



  
嗯...其實各位要買什麼險種,個人多半是表示尊重的。
畢竟每個人都有他的金錢自主權,
所以投保內容只要是你想要的,那自然沒太大問題。
重點在於可能會有更好的,
也就是說透過較少的保費來獲取更高的保障。
進而達到填補損失缺口之目的。

而保險、保險,其實是保障各位的財務風險
換言之,就是填補因疾病或意外而產生的損失。
那就稍微比較看看,各位可能會比較清楚自己比較適合哪種保險。


由於罹患癌症以及你投保的內容,由於沒很明確說明。
所以先不討論罹患的癌症,而保單內容用推估論。

A方案投保內容:
終身防癌險(3張),一日癌症住院理賠2萬6
一般而言,只要投保多半會有其他醫療險,也會理賠癌症住院。
因為癌症也是一種疾病,那保單有疾病住院理賠金當然也要理賠。
(但是先排除,先假設只有終身防癌)
而推估一次性理賠金共為50萬左右,
手術的話要看有沒有針對癌症做手術,看內文似乎沒有。

換言之,先假設理賠金共為:
癌症住院,2萬6*30日=78萬
(抓高一點、好計算)
一次罹癌理賠金:50萬
現階段合計理賠金共為:128萬
以32~35歲來說,年繳8萬保費我是覺得有點高。
不過若符合你的需求,那當然也OK



只是我會建議投保重大傷病險&一次性理賠防癌險
假設34歲女性投保,
主約:
終身殘扶險101萬
附約:
重大傷病險,保額300萬
一次性理賠防癌險,保額500萬
年繳總保費也只需要32,587。

假設罹患第二期乳癌,不論有無住院、手術等...
其理賠金就是300萬+500萬=800萬。
(若有使用標靶藥物,則理賠金再加100萬)

這800萬,理論上足以填補罹癌時的財務損失。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不論有無住院、施行任何醫療方式,
只是看罹癌第幾期&是否領有重大傷病卡來做理賠認定。

這樣的好處有兩點:
一、不受限治療方式
傳統的防癌險,理賠要件就是因癌症住院,沒住院,保險公司怎麼賠給你?
或者是癌症手術,沒手術,那當然就不予理賠。
甚至是近期常見的罹癌時長期回診拿藥,沒住院、沒手術,那保險公司如何賠?

二、醫療損失以及醫療開銷外的花費,也得以填補
像是請看護、營養補充品、工作收入中斷損失等等...
例如原先工作年收入為100萬,工作收入中斷一年,其損失就是100萬。
假設一年醫療開銷為200萬,加上工作收入中斷損失100萬,合計就是300萬
這300萬的損失,對於傳統的終身防癌險,
真的能達到完全移轉損失嗎?
這點我抱持懷疑的態度就是了。



再白話一點的說,那800萬理賠金想怎麼用就怎麼用。
並不受限於任何治療方式、使用方法,自由度相當的高。
那怕是想將病房當套房住,我想800萬是足夠的。
就算使用昂貴的標靶藥物,亦不足以擔心。
甚至治癒後,多半還有多餘的理賠金來填補精神上損失。



註1.我一般規劃癌症保障,總和為300~400萬的保額,
但是為了將兩者保費盡量拉近,所以才會設到最高額度800萬。
註2.並非每家一次性理賠防癌險都有標靶藥物理賠金,需視條款而定。
保險疑問請GOOGLE:【加乘保險-零加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