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verick- wrote:嗯? 我就是外國來...(恕刪) 其實你在台灣論壇發這些,也沒什麼用欸。很多人只有國外旅遊、短期出差的經驗,常把觀光景點的物價,當成當地的消費標準。動不動就以「歐美薪資高,但是物價更高」來自我安慰,或是用「在台灣買外國產品,當然很貴啊」來反駁,再不行的時候,就說「台灣健保天下第一」,拜託⋯,英國馬來西亞是就醫零自費欸⋯,好像全世界只有台灣有健保一樣。記得前幾年,台灣自產香蕉零售價一斤(600公克)快100元嗎(天母一斤120)?同時在荷蘭,進口的香蕉(荷蘭、德國香蕉全是進口的),一公斤(1千公克)超市零售價台幣約32元,若再比較兩地員工薪資、福利,我都覺得,台灣地區到底怎麼了?其他還有一堆例子,多不勝數⋯⋯。套句我某朋友說的「知道真相又如何,我們還是要繼續在台灣過下去啊,不如都不要知道,日子還比較好過一點」。
-maverick- wrote:澳洲到北美的紅酒是...(恕刪) 以你舉例的酒來說,台灣價格貴美國1倍那就是關稅+進口商吧台灣關稅貴加上進口商又要賺這是我能想到的就像前幾年說台灣跟紐西蘭有協定當時還想說奇異果能降價了(綠色一般大小,當時約9~10元1顆)結果等到的是越來越貴現在1顆要10幾元,我也不知道這是為甚麼
所以你的機會來了,看哪一樣東西覺得很好賺得,進口進來賣,然後便宜一點賣,大家都會跟你買,然後你就賺翻了,變成首富,對手為了跟你競爭,也會賣更便宜,這樣價格就會變低,大家就能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市場經濟不就是這樣運作的。別嫌了,你有這麼好的眼光,去進口來賣吧!
我想不是台灣人盤,是台灣人進口商品的消費族群消費力真強,其實這種進口品本來鎖定的消費族群就是台灣最頂尖20%, 大約400多萬人口並不是一個大眾的市場車子來講台灣大概有4成的成年人有能力買車,然後現在台灣進口車佔一半完全符合數據,好市多全台會員數大約270萬,一會員兩卡也差不多是400多萬這個數據這個20%的族群家庭收入大概是150到300萬左右有人會說美國五六百萬的家庭比比皆是?可是重點是台灣的資產傳承數目遠高於美國跟西方國家太多階級複製加上門當戶對的概念,能夠賺到150到300萬左右的家庭上一代跟雙方家庭大部分情況下都不會太差,資產增值房價飆升對這族群來說會有壓力不過代表他們拿到的也更多,台灣是一個單一面向而且又愛面子的社會,大家做的事情都差不多像很多人選家電好了, 基本上都是同事選什麼自己不能選太差,我常常都想一堆同事平平大家都是拿一樣的薪水,買房子就算了, 家電那種單價真的會讓我覺得他們到底哪來的錢XD隨便一台日製冰箱就一個月薪水, 裝四台冷氣就二十五六萬, 全部都是以進口品牌為主說實在的在台灣20%族群裡面的東西賣太便宜人家還真的不敢買不然舒潔這麼貴怎麼會賣到全台第一, 日立大金冷氣貴這麼多也沒有賣的少洗衣精國產1瓶60塊但全台灣賣最好是什麼?從數據上可以了解到台灣人絕對不會沒錢啊尤其是台灣這種邊罵有錢人可是要邊追的有錢人生活方式的模式簡單來說台灣20%主宰了整個進口消費市場跟最大利潤其他對進口商來講根本就不是目標客群, 人家根本就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