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52101314 wrote:談到小孩智商 不知道是不是我錯覺 ...也許是小孩變少(少子化)常聽到"學習障礙"這個名詞才發現類似這樣的孩子 好像不少 以前是汽油含鉛,現在我認為是大家都從小划手機,習慣影片不習慣文字,沒有鍛鍊大腦使用文字。過了黃金時段就學不起來,因為成年人學新語言本來就比較困難最近Google、 Facebook頭號競爭對手就是短影片,以前覺得年輕人不看書,只上網查,會沒有完整觀念只能得到零碎資訊,現在是連上網查短文章都退燒了這不是啥病,只是沒訓練,就像過動兒可能只是小孩調皮,師長懶得管教,一旦被騙吃藥人生就毀了
Lisa_Hsu wrote:與長壽無關,這是文明病,古代老人很少失智,累積人生經驗變成智慧象徵 台灣2022發布國人平均壽命是80歲,清朝人的平均壽命大約40歲,古代人來得及得失智嗎?而且以古時候的風氣,真活到得了失智,子孫只會跟外人說家父家母久病臥床,實則是把他們關在家裡,你可能古裝劇看太多了,有些似是而非的心得,建議多查一下資料做合理的判斷。台灣失智症人口推估台灣失智症人口推估
dangermb wrote:台灣2022發布國人平均壽命是80歲,清朝人的平均壽命大約40歲,古代人來得及得失智嗎? 我前面寫得很清楚,同年齡比較,你硬要牽拖年齡我也沒辦法,現在統計學很容把你懷疑的因素濾出來分析而且你說的是平均年齡,古代戰亂、營養不良、嬰幼兒死亡的很多,熬過那個年紀,活過60歲很平常,認為都沒有老人是很離譜的想法,所以孔子才說人生六十知天命,可不是到40就停止。電影"楢山節考"依據日本考古學拍出來的,窮困村莊老人年過70就得上山等死,以避免浪費資源,也不是40歲dangermb wrote:台灣失智症人口推估台灣失智症人口推估 看你這份文獻,台灣現在45-64歲失智人口數就有11300人,如果古代比例也這麼高,不可能文獻完全沒記載此外流行病學統計多半從1980年代開始到現在,那時老人更是毫無疑問很普遍,又有同年齡比較,你這套說法不成立
god52101314 wrote:有時候會想 自己也這樣? 自己可以預防啊1.任何會刺激大腦的藥物、食物都不碰,除了抗憂鬱藥與酒,菸、咖啡、茶、可樂、糖精都不要碰2.運動保持健康,有運動的人腦力更清晰3.多動腦,很基本的買菜烹飪,就要花腦力去規劃、處理,千萬不要想老了該退休了,就啥都不動叫小孩伺候你,天天看政治節目,這樣大腦退化很快。大腦跟肌肉一樣,多鍛鍊即可保持功能
god52101314 wrote:常聽到"學習障礙"這個名詞 因為資訊爆炸,還有就是媒體氾濫連路口麵攤的菜單換了都能當新聞報導現代很多毛病跟現象,都是為了特定目的才產生出來的(農場文)知識跟學科越分越細,就跟政府組織疊床架屋一樣不是為了更深入研究學問,而是為了安插職位跟爭取預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