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積分:8852分
文章編號:89986172

個人積分:6724分
文章編號:91120331
### **為什麼外科醫師可能較暴躁?**
1. **工作壓力大,時間緊迫**
- 外科手術需要極高的專注力,每一秒鐘都可能影響病人生命。
- 緊急狀況多,必須快速決策,導致言語較直接、急躁。
- 長時間手術、輪班、值夜班,導致身心疲憊,容易情緒化。
2. **團隊合作,要求嚴格**
- 外科手術是團隊工作,醫師對助手、護理師要求高,錯誤容忍度低,可能顯得嚴厲。
- 手術中若有突發狀況,需要立刻處理,醫師可能情緒緊繃,導致語氣強硬。
3. **性格篩選效應**
- 許多外科醫師本身就是**決策果斷、行動力強**的人,這樣的性格在高壓環境下可能顯得強勢。
### **內科醫師為何可能較有耐性?**
1. **病程較長,重視長期追蹤**
- 內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需要長期管理,醫生需要有耐心與病人溝通,建立長期關係。
- 內科診療較依賴病史、檢查數據,決策時間較長,相對不會那麼急迫。
2. **相對較少緊急狀況**
- 雖然內科急診仍然壓力大,但一般門診較多,面對的病人多是慢性病患,相對能保持較穩定的心態。
3. **性格與訓練方式**
- 內科醫師的訓練強調**思考、分析、溝通**,需要解釋病情,培養耐性。
- 外科醫師則更強調**手技、決策與執行力**,個性可能較果斷直接。
### **但這不是絕對的!**
- 也有**溫和耐心的外科醫師**,特別是在**整形外科、心臟外科、骨科**等需要長期關心病人康復的領域。
- 也有**脾氣暴躁的內科醫生**,特別是在**急診醫學、加護病房**等壓力較大的環境中。
### **結論**
這種差異主要來自**工作性質、訓練方式、壓力來源**,而不是絕對的性格差異。外科醫師面臨高壓、需要快速決策,可能較為直接甚至嚴厲;內科醫師則需要長期與病人溝通,較能培養耐性。但每位醫師的個性不同,不應該用刻板印象來評斷。
https://ace0156.pixnet.net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