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oooooe wrote:認真回覆一下,只能防(恕刪)
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第1項 至 第3項 是最重要的,決定了口罩是否能過濾PM2.5微粒
1.粒狀物防護效果(使用MMD=0.3微米的微粒下去測試的)
第1項最嚴苛,比第2項還嚴苛,因為第1項是測試密合度+貫穿度(過濾效率)
這項測試是模擬口罩戴在臉上對PM2.5微粒的防護效果,通常需要3D立體造型有鼻樑壓條較能通過,一般扁平醫療口罩因為比較不伏貼臉型洩漏較大容易測試失敗。
2.過濾效率(A法:CMD=0.075微米,相當於MMD=0.26微米[可以視為0.3微米]; B法: 0.3~0.5微米、0.5~0.7微米、0.7~1.0微米、1.0~1.3微米、1.3~1.6微米、1.6~2.2微米、2.2~3.0微米 都各測試一次,然後取這7次的測試結果的數值再取平均值)
這項是單純的測試貫穿度(過濾效率)
這項測試在檢驗口罩的濾材過濾效率,還區分為A、B兩種方法,其中A法必測,B法是選測,根據懸浮粒子種類又區分為油霧與鹽霧2種測試,通常B法測試結果效率會高過A法15-20%(也就是說A法比較嚴苛),很多廠家因為無法通過A法,就會以B法的測試報告來蒙騙消費者,要注意國家標準A法是必測項目、B法是選測(廠商可測、可不測)。
A法:以粒子中最難捕捉到的單一粒徑大小進行過濾效率測試(依過濾原理其捕捉難度較高)
B法:測量不同粒徑大小粒子的過濾效率,再取其平均值(依過濾原理其捕捉難度較易)
撇開流量條件,它跟N95口罩都是用MMD=0.3微米的微粒下去測試的
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vs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哪一個過濾效果更強?
simonni wrote:
因為沒法過濾武漢病毒,只有 N95 等級的口罩才可以,你為了呼籲一般民眾別搶購,而說明一般醫療用口罩沒法過濾武漢病毒,要求留給醫護人員用,你已經構成了假訊息誤導一般民眾,沒法過濾武漢病毒的口罩,你還說要給醫護人員戴,沒誤導嗎?沒法過濾武漢病毒的口罩都叫做一般口罩,任何人任何時間都可以戴
你所謂的外科口罩能不能過濾武漢病毒?我不管你口罩用啥名稱,不能過濾武漢病毒的就是一般口罩,名稱是人取的看到醫護 2 個字,就不能是一般口罩嗎?你名稱用外科口罩也一樣,拋棄式醫療用口罩,因材質不能重複或長時間使用,你不知道嗎?你自己也說了一般醫療用口罩可以降低感染風險,我為啥要用布口罩,我怕病毒阿!我要降低風險有何不對?
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平均大小是0.1微米
不同種類口罩當然有不同的目的
從CNS 14774的測試規範(一般醫療用口罩)顯示,它的測試規範(MMD=3微米來測試的) 無法有效過濾2019新型冠狀病毒,這就是科學數據與事實,另外歡迎去檢舉我
為什麼口罩一定要能夠過濾病毒才能夠有降低被冠狀病毒類的疾病所傳染的風險
2019新型冠狀病毒是依附在飛沫下才能傳染,它並不會直接赤裸裸地飛出去人體內去傳染給別人啊
可以有效防止飛沫就能夠有效防止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啊
所以政府才教導一般民眾可以透過電鍋乾蒸的方式來消毒你手中拋棄式的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來延長使用壽命且又不會破壞拋棄式的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的過濾層之靜電吸附的效果!
可重複水洗的 防潑水布口罩 可以重複2019新型冠狀病毒水洗來消毒啊 這樣就沒有病毒了啊!
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vs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哪一個過濾效果更強?
西瓜蟲 wrote:
我戴醫療用口罩不是為(恕刪)
我在討論 一般民眾, 你在跟我討論專業醫護生化人士?
那你從生平的工作第一天到去年為止 你會因為 防工作環境生物感染
而每天都帶拋棄式口罩嗎? 如果不會,你的理由?
如果可重複水洗 的防潑水口罩(套)就可以達到有效的防飛沫的效果,長期下來不是更環保更省錢,這樣你有考慮會改用它嗎? 如果不會,你的理由? (如果是 我爽、我有錢 這二個理由那就不用回答了)
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vs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哪一個過濾效果更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