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判定糖尿病..人生依舊是彩色的DX..

bob19620102 wrote:
妳耍寶唷..糖化5...(恕刪)


最簡單可靠避免老年癡呆症的辦法

檢查這些人數以千計的HbA1c水平,他們發現,糖化血色素4.9%或更低的人,因為血糖發展為癡呆症的機率少14%。糖化血色素5.0%的人,不會因為血糖發展為癡呆症。糖化血色素5.2%的人,增加10%的風險。糖化血色素5.4%的人增加15%的風險。糖化血色素5.6%的人增加18%的風險。糖化血色素越高,風險持續攀升。糖化血色素8.2%的人老年癡呆症的機率,增加令人難以置信的40%。這項研究指出另外兩件事情。

來源:http://www.drweihealth.com/article.asp?root_id=7710

還是要想辦法控制到5
才是比較好的狀態
我想我還是連紅米都不要吃好了
藏王的雪 wrote:
最簡單可靠避免老年...(恕刪)


很難啦.(那""理想值""太低了啦)..........在台灣成年人口 到50歲 早上空腹血糖都已經趨近100..也就是糖化都已經接近6.0了..

我相信 年過中壯年 應該很少人糖化會是在5.0以下的吧..


快去買紅米吧妳....





還有....找個男人嫁 就不用擔心老了老年癡呆了.......(塊陶呀.....)





生理時鐘 股市一收盤 就是我昏睡時間了..

bob19620102 wrote:
快去買紅米吧妳....rock

還有....找個男人嫁 就不用擔心老了老年癡呆了.......(塊陶呀.....)^++^(恕刪)


我下個月要去北韓玩
聽說那兒有對糖尿病很好的紅參米
不知道是否就是紅米

另外,我是女人,結婚的話永遠只有我照顧別人的分
我才不要呢
xieb wrote:
您好,請問這紅米台...(恕刪)





這是我在板橋金門街附近的雜糧行看到的..
一斤78元...
~抱最大的希望 盡最大的努力 做最壞的打算~

gavinhuang wrote:
這是我在板橋金門街...(恕刪)


嗯嗯..感謝您喔..
yedashum wrote:
今天賴宇凡的壞新聞...(恕刪)

賴宇凡被醫師非議的原文 補充如下

心理師講營養學?專業醫師吐血:錯誤低血糖處理可是會害死人!
Vo Style  2015-07-23 健康, 醫療

文/黃峻偉醫師

今天偶然間看到一個自稱是心理師,卻出來提倡健康飲食的網站(Sara 的食食課課),裡面錯誤的資料一堆。但是這樣的人卻上媒體訪問,開營養課程賺錢。這真的會讓專業人員很吐血,我們辛苦學專業知識,被健保折磨,還要承受病人壓力。而這種人嘴巴隨便講講,就可以賺大錢。因為他的文章錯誤地方實在太多,拿我專業的糖尿病領域來說就好,錯的地方就一堆:

糖尿病並不是單一的疾病,他是一大群會造成高血糖的問題所造成的疾病的總和,包括了胰臟切除,慢性胰臟炎,免疫性糖尿病,以及最多人得到的第二型糖尿病,所以糖尿病的原因並不是只有胰島素或少,也不是只有阻抗性問題。

以最多人得到的第二型糖尿病,Ralph A. DeFronzo 大師,在 2013 年的 Diabetes care 期刊上整理了目前最新的研究,提出八大致病機轉:

1. 胰島素分泌減少

2. 腸泌素效果減少

3. 脂解作用增加

4. 腎臟葡萄糖再吸收機轉增加

5. 神經傳導物質異常

6. 肝臟葡萄糖新生增加

7. 昇醣素分泌增加

8. 葡萄糖的吸收減少(也就是胰島素阻抗性增加)

DeFronzo 大師在提出這八大機轉時,總共引用了 192 篇論文研究作為理論的基礎。也就是說,他提出的每個機轉,都有扎實的研究基礎作為理論基礎。

而這位 Sara 在提出他的理論機轉,研究論文在哪?有什麼研究可以證明他的理論呢?答案是,沒有,就是他文字打一打而已,沒有理論基礎。

而這篇文章中,錯誤的地方真的是罄竹難書,包括高血壓的部分,和缺水根本沒關係;大腸癌的部分,腸胃道內根本沒真菌;胃酸逆流那段,腸病毒根本和胃酸沒有直接關聯;骨質疏鬆的理論也是錯的,胖子不容易有骨質疏鬆;膽固醇那段,血液的酸鹼度一直都是維持在 7.35~7.45,根本沒有變酸的問題…..(後面還有一大段可以批評)

而好笑的是,這種人的文章往往廣為流傳,粉絲團還有萬人按讚。而真正嚴謹的研究和理論,民眾卻不相信。
•低血糖處理的謬誤

繼續閱讀 Sara的食食課課,才發現他錯誤的地方超多的,與目前的研究資料差異很大。舉這篇低血糖的處理,開頭第一句「一般低血糖的人都被告知要以吃糖來提升血糖,這是一個錯的不能再錯的建議。」就錯得離譜。

先來看看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的低血糖處理。每年美國糖尿病學會會在 Diabetes care 期刊定期發表糖尿病照護的建議。2015 年的建議中,對於低血糖處理(Hypoglycemia treatment),開頭第一句就是:Hypoglycemia treatment requires ingestion of glucose- or carbohydrate- containing foods.(低血糖處理需要攝取含葡萄糖或是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再來,我們來看看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由醫師,衛教師,營養師等專業糖尿病照護團隊組成的學會)在發行的衛教刊物,更直接清楚的指出,在清醒時的低血糖,先補充一份 10~15 克糖分的食物。

同時,Sara 還在他同篇文章中指出,建議食用「含澱粉量高一點的食物,如堅果」。但是這項建議,也完全與美國糖尿病學會的建議是衝突的。在美國糖尿病學會的建議清楚指出,含葡萄糖的食物在改善低血糖上比含碳水化合物(如澱粉類)的要來得好,同時也提到含油脂的食物會讓低血糖的時間延長,延遲低血糖的改善狀況。而偏偏堅果又是油脂含量偏高的食物。

美國糖尿病學會和中華民國衛教學會在低血糖的處置上,完全與 Sara 是相反的。你要相信專業的醫事機構的建議,還是沒有任何一張專業醫事人員執照的 Sara 建議呢?


•「專業」低血糖處理方式

對於低血糖的處理,在發生的當下,先給予一份糖分(15 克)的補充,單醣類的葡萄糖會比多醣類的澱粉要來得好(因為吸收快,可以快速改善)。15 分鐘後確認血糖,若未改善,持續給予糖分補充,直到改善為止。

一份的糖,以 15 克來說,大約是方糖三顆(一顆約 5 克),或是泡咖啡的糖粉 3 包(一包約 6 克)。所以可用上述的量的糖分泡開水喝,或是平時準備小罐的義美寶吉小果汁(連結僅是我找到的網站,並沒有商業往來),或是小罐保久乳,或是三塊小餅乾,皆差不多是一份糖的含量。

如果有使用長效型的 SU 藥物或是長效型的胰島素,必須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持續監控血糖,避免再次發生低血糖。

對於低血糖的預防,要先找出原因,譬如是否吃了藥物或打速效胰島素後未馬上進食,或是運動量超過平常的量,或是藥物過量等等。
AAADDT wrote:
賴宇凡被醫師非議的...(恕刪)
我常看賴宇凡小姐PO的影片,也常看YOUTUBE內地各大內分泌新陳代謝權威向紅丁,母義明,魏軍平,楊金奎等名醫的論點,雖有出入,但是個人認為賴宇凡小姐指的是多數人的通病-二型糖尿病,她說得很簡單容易懂,她不可能不清楚一型糖尿病是免疫力出了問題,就是因為說得太簡單了才遭人詬病,我倒是照她的方式改變飲食不吃全素了,澱粉不超過20%,先吃下肚的絕對是油脂和蛋白質而非澱粉!目前血糖穩定手腳不麻(完全沒吃藥),至於那些名醫們說1天共吃4兩(生的)主食指的是藥物配合之下才能吃這麼多澱粉!至於賴宇凡小姐說空腹吃水果一定要先吃蛋白質或油脂墊底才能吃水果,這我也實際測試血糖過哪怕是單吃一顆蘋果下肚血糖立馬飆到160~180,我會先吃堅果下肚稍後才吃水果這樣血糖就低些啦!
大枯阿呆 wrote:
bob大穩定的進步...(恕刪)
今天在yahoo的首頁看到一則糖友的好消息,引用如下:
..不用再扎針了!用紋身貼紙測血糖,與疼痛說bye bye 作者社企流 | 社企流 – 編譯:賴菘偉
https://tw.news.yahoo.com/bye-bye-224841640.html yahoo/新聞/生活/

為了要控制糖尿病,患者有時一天要測高達八次的血糖,分別在每日三餐飯前飯後、吃點心前後、運動完、就寢前,甚至半夜時間。這有點像是個「疼痛」的兼職工作,因為每次測量血糖都需要用針扎手指,造成患者有時乾脆不量—但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改變。
當你將暫時性紋身貼紙貼在手臂上,它就可以估算皮膚內的血糖濃度,並將結果直接傳送給醫生,或是儲存在雲端。這個感應器目前正在加州大學的奈米工程實驗室中開發。
「這個非侵入式的紋身貼紙感應器,除了成本低廉外,還有許多優點。」研發這個裝置的研究生Amay Bandodkar如此說。
每個紋身貼紙只要幾塊錢台幣,比起現行高達60元台幣的驗血紙條便宜許多,而研究者正努力把成本壓得更低。雖然感應器不像使用針頭一樣可以即時得到結果,但仍十分可靠,並能得到一個清楚的估測值。
它的原理是將電流輕微地流經人體皮膚,如果血糖值很高,這時就會產生強力的電荷。它的使用方式就像一般紋身貼紙一樣容易,只要沾點水貼在皮膚上,然後把紙撕掉。這個紋身貼紙最終也會使用在非糖尿病患者身上。研究團隊發現它還可以用來測量身體壓力或電解質不平衡的狀況,甚至產生再生能源—貼紙中的生物燃料電池可以從汗水中發電,最後用來為穿戴式電子產品充電。

現在研究人員專注於為糖尿病患者改良感應器,使它可以持續更久(目前可持續一天),並創造一個可以顯示這些結果的穿戴式設備。此外,這個裝置也將使一次收集數百萬名糖尿病患者人的血糖資料變得容易,研究者也能藉此更了解這個疾病。

「現在我們已驗證概念,但仍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直到商品上市,還需花費至少數年的時間。」Bandodkar說明。 可以預想得到,當推出這項產品時,它可能會加入新世代血糖測量儀器的行列,像是Google的概念性產品—用智能隱形眼鏡測量眼淚中的血糖值,最終,驗血糖針頭將會變成過去式。

資源來源:Fast Company:Forget Needles: For Diabetics, This Temporary Tattoo Tracks Blood Sugar Without Pain
(http://www.fastcoexist.com/3041258/forget-needles-for-diabetics-this-temporary-tattoo-tracks-blood-sugar-without-pain)


post700 wrote:
今天在yahoo的...(恕刪)


對於這種新聞 都不必太期待..

幾年前 我特地上台北看生技大展 就是為了一則新聞 要看免採血血糖機..(去台北也只看到影片 沒實機可看)

當年 信誓旦旦說即將上市..

到今天 我已經忘記是第幾年了..連個影子都沒有..

這種牽扯天文數字商機的糖尿病監測儀技 想要上市 沒這麼容易..

因為 商機是""天文數字"" 如果一上市 勢必市面上現存產品也將走入歷史..

這麼複雜的利益利害關係 很難擺平的.


這類產品 是壟斷利益的市場..

拿不到新殺手級產品的一方 我相信 也絕對是用盡心思不讓殺手級新產品上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8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