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中止症與陽壓呼吸器討論<第一頁注意事項必讀>


dream11 wrote:
謝謝,我也正想要買dreamwear...(恕刪)


多試試總會找到一款合適的,

不過就是得多花一筆體驗費!

prucewang wrote:
網址 http://sales.goodsleep.co/twcpap,提供給呼友參考...(恕刪)


有賣 weinmann 哩 , 這台德國機器是真的很不錯 。 不過 , 可能軟體有不易取得的問題.
http://sales.goodsleep.co/weinmann


各位呼友好,我是CPAP的新手,住在彰化,請多指教。

我是今年六月底去做的睡眠檢測。我一直都有戴智慧型穿戴裝置的習慣,試過很多家的產品(JawBone/Pebble/Sony/小米),看到自己平均每日熟睡居然只有三十分鐘左右,對淒慘無比的睡眠數據擔心了好一陣子。加上太太說我睡覺打呼不只聲音奇大,還有突然停止,幾秒後又好像嗆到一般的可怕打呼聲,所以一直考慮要做睡眠檢查,但工作纏身,加上鴕鳥心態,遲遲沒有成行。

我的血壓一直不低,就醫仍找不出原因,只能吃藥控制。腳很容易發炎,一發炎就不良於行。白天的精神很不好,午睡常常睡了就很難叫醒,而最近連心臟都被檢查出有問題,這也是讓我下決心去檢查的最後一根稻草。

做了檢查之後,發現我的AHI高達84,血氧只有75,醫生直言很嚴重,必須考慮配戴呼吸器矯正。但彰基的呼吸中心第二次檢測時間得在一個多月之後才能排到。做完第二次檢測之後,呼吸器又無法馬上借到,檢查後又多等了一個月,九月初才拿到呼吸器。醫生說需要呼吸器配戴的長期數據才能做後續判斷,但呼吸器不多,導致很難借到,請彰化地區的呼友注意這點。

醫院跟我約定今天還機器,裡面的人會幫我讀出報告數據給醫生看,但我比較心急,加上不想之後要看報告還得假手醫院,所以就先做了功課,成功的把機器裡的數據都拿了出來,也更清楚自己的睡眠狀況。

醫院借給我的呼吸器是DeVilbiss DV54D,搭配飛利浦的鼻罩。
這台機器設定為延遲40分鐘後開始加壓,低壓起跳為3cmH2O,最高壓設定在15cmH2O。
我戴著睡覺幾天之後,立刻覺得相見恨晚,睡眠品質大幅改善,白天精神不濟的狀況也減輕很多。想到還機器之後又得幾番往返醫院與住家(我住的地方離醫院有一段距離,而且他們只有白天上班時間可以處理呼吸器的問題,我又很難請假),於是我決定自己先買一台。透過版上呼友的協助,從香港購入了ResMed AirSense10。

這兩台機器的調性真的不太一樣,DeVilbiss DV54D這台送氣很輕柔,起始壓力較低,所以一開始的適應期DeVilbiss這台反而較短。我本來以為DV54D已經讓我適應了戴著呼吸器睡覺了,那換成AirSense 10應該更沒問題,想不到AirSense送氣真的是比較豪邁,我的飛利浦面罩周邊的矽膠竟然會被它送氣的壓力微微撐開,入睡前很清楚感受到臉上的矽膠圈正在規律漲縮,反而得重新適應。

還好我現在也已經適應了,把EPR調低一些,漲縮的幅度沒那麼大,我吐氣也尚未感到困難,就固定在EPR 2。

AirSense 10的壓力我設定在最高18cmH2O,參考戴著Devilbiss的這三週機器壓力最大只打到11,我想之後還會再調低。

使用DV54D期間,有幾晚我是被機器弄醒的,醒過來時發現機器很急促的波波波送氣,根本就沒有配合我的呼吸頻率,把我弄醒了。但絕大部分時間它工作都很正常。我猜想這應該可以透過設定調整,但DV54D的設定很不直覺,我又沒有任何的參考資料。這些細部的設定沒有參考資料的話很難調整,我的時間又很難配合醫院,這也是我自購機器時選擇AirSense 10的原因。

使用AirSense 10時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但面罩的調整讓我很傷腦筋,因為壓力較大,面罩漏氣的次數變多了。我把面罩束緊,漏氣是改善了,但太緊的面罩會讓我半夜醒過來解掉它,目前考慮換購其他面罩,正在做功課。

我是Mac使用者,ResMed的ResScan無法在Mac上執行,但開源的SleepyHead可以正確的讀取兩台機器的SD卡,記得插入電腦前要先把記憶卡的寫入鎖定打開,以免作業系統寫入太多暫存檔,打亂SD卡的檔案結構,導致插回CPAP時沒法辨識。

以上,囉哩囉嗦打了一堆。這個討論串幫我很多,所以我決定也仔細分享我的心得,讓跟我一樣的人能受惠。配戴呼吸器的這個月我的AHI平均值是3.76,除了有一天因病毒感染發高燒,當晚AHI高達15之外其餘都在5以下。血壓正常、精神變好、連腳都沒有再發炎(過去約兩三週就一次),還是一句話,相見恨晚啊!

我沒有申請補助,因為不想再等,所以直接海外購買,價差比補助款兩萬元大。

最後有一點要請教各位呼友,AirSense 10可以偵測阻塞類型,我這幾天測到Clear Airway的數值出現(DV54D沒有這功能),請問這是什麼意思?我該如何排除這個狀況?
greatsteve1201 wrote:
多試試總會找到一款...(恕刪)
www.polodeluxe.idv.tw/blog/?cat=11 喜歡鋼筆的朋友請進
Winnieline
請問Devilbiss是用的輸送氣體比較不會太強嗎?有筆較推薦的機子嗎?

polodeluxe wrote:
我是Mac使用者,ResMed的ResScan無法在Mac上執行...(恕刪)


我也是用Mac,都在虛擬機上跑PC版的ResScan,原廠的還是比較看的習慣
新購Quest VR頭盔前用我的推介連結可領30鎂喔
polodeluxe wrote:
這兩台機器的調性真的不太一樣,DeVilbiss DV54D這台送氣很輕柔,起始壓力較低,所以一開始的適應期DeVilbiss這台反而較短。我本來以為DV54D已經讓我適應了戴著呼吸器睡覺了,那換成AirSense 10應該更沒問題,想不到AirSense送氣真的是比較豪邁,我的飛利浦面罩周邊的矽膠竟然會被它送氣的壓力微微撐開,入睡前很清楚感受到臉上的矽膠圈正在規律漲縮,反而得重新適應。
還好我現在也已經適應了,把EPR調低一些,漲縮的幅度沒那麼大,我吐氣也尚未感到困難,就固定在EPR 2。
AirSense 10的壓力我設定在最高18cmH2O,參考戴著Devilbiss的這三週機器壓力最大只打到11,我想之後還會再調低。...(恕刪)



不同的機器, 不同的演算法, 送氣的感覺是真得有差別的 ....
你對Resmed送氣的描述, 的確很貼切 , 另1種說法就是她送的風,感覺比較 [硬]
會有規律漲縮 , 那是EPR的影響 , 我是建議 , 若能調到而且能適應EPR=1 , 就盡量以EPR=1為目標

另外, 把管子換成標準管(設定要跟著改), 漲縮感也是和緩非常多, 可以試看看.
不過,你若比較兩台機器的使用狀況, 應該還是會感覺 , 平均而言 ,Resmed的送氣壓力比較高 , 你需要自己衡量去設限

因應RESMED的豪邁 , 建議你參考所借機器的壓力變化情形 , 使用Ramp 功能 , 以較低的壓力逐漸入睡

Clear Airway指的是中樞型的呼吸中止 , 這個情形偶爾1,2次是還好的 ,可以不必理會 , 正常情形下 , 通常跟EPR 太高有關係 , 所以才建議以EPR=1為目標.

按照你戴著Devilbiss的這三週機器壓力最大只打到11,建議你直接先設定MAX=11 ,然後觀察 . 因為RESMED是有名的反應過度, 比較重要的設定是min
ResMed AirSense 10的最低送氣壓是4cmH2O,我這幾天用這個設定,搭配Ramp 20分鐘。剛剛去調整Max降到11,EPR=1,晚上看看情況如何。

Clear Airway我看國外討論說是中樞型中止,果然沒錯。目前只有2.x,等回診再跟醫生討論。謝謝回應!
請問有人搭過長榮的人帶過CPAP上機嗎
近期有這方面的需求,官網的說明有點不太懂它的意思
想請教一下有經驗的人幫忙解個疑問!感謝各位先

polodeluxe wrote:
ResMed AirSense 10的最低送氣壓是4cmH2O,我這幾天用這個設定,搭配Ramp 20分鐘。剛剛去調整Max降到11,EPR=1,晚上看看情況如何。...(恕刪)


依你的情況, 你的起始氣壓應該可以上調一點, 最低送氣不代表你非得從機器的最低設定開始爬起, 因為有些人用最低設定, 剛開始會感覺有窒息感, 那麼就得適度把起始氣壓值上調.


tai_galaxy wrote:
請問有人搭過長榮的人帶過CPAP上機嗎 近期有這方面的需求...(恕刪)


我沒帶CPAP上飛機過,但看長榮網頁的說明,應該是你要自備電池,飛機因為不敢保證提供穩定電壓,故不會提供CPAP用的電,但你可以隨身帶著,需要事先告知
新購Quest VR頭盔前用我的推介連結可領30鎂喔
我是11月30日到期,區公所9月1日就通知要地2次鑑定拿資料,就拿呼吸機資料先去台北榮總就醫,經排定9/30睡眠檢查,預約10/13看報告,如通過就可要醫生出具證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0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