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項克流感的給付標準, 這是相同於8月28日時的標準一樣, 8月31日開的會議(含雙仁)似乎沒有改變什麼. 也就是說, 沒有快篩的一般基層診所, 不能給克流感(重症病人, 一般會轉診); 到醫院做快篩(假設準確率有50%)且陽性的病患, 開始服用克流感. 住院重症給克流感. 我估計, 新流感吃到克流感的機會, 大約1/10~1/100之間吧(以7百萬罹病人數來算, 大約是要用到70萬到7萬劑的克流感)----以這數目, 疾管局應該不用再新購克流感. 而且還有未來的疫苗政策.
其實一直對美國與日本的克流感死亡人數, 感到好奇; 當然我也不知道, 這兩國的醫療行為, 或克流感的處方標準是否不同; 也或許美國罹病的黑人的死亡率較高(天生或後天). 日本好幾年前, 就提到克流感對青少年有自殺的副作用, 這是否依然表示, 日本對克流感的使用依舊寬鬆.(當然還有多例抗克流感"季節性流感", 及一例抗克流感"H1N1流感"的新聞)
若政府認為非重症, 不須給克流感, 那群聚感染也就不需集體給藥; 院內群聚感染, 更不需集體給藥, 只需回家自主管理就好.
若每一位醫療人員發燒流感時, 也認為我非重症不用服用克流感, 也認為回家後, 即使感染家人也無須太過擔心, 因為重症機會可能低於千分之一, 那現階段的克流感政策, 的確合時合宜(除了快篩! 不過也讓想吃的病患, 有一個要吃或不要吃的"藉口").
但若您發燒流感, 會戴上口罩, 會服用克流感, 希望會降低體內病毒量, 希望能或多或少降低回家後的傳染機會, 並不一定是擔心自己會變成重症, 那對那些acute illness, high fever的患者, 為何不能同理呢?
我也可能只是有感冒症狀, 但無發燒的H1N1病人, 這表示我體內相對發高燒者, 病毒量應該相對較低, 傳染力應該也相對較低, 那我當然也不會私吞克流感. ------不濫用, 但也"不難"用克流感.
台灣健保政策領導醫療行為, 已不是新聞, 健保有限制克流感給付, 才是醫護間如何處方克流感的癥結所在; 克流感不是新藥(雖然他還算新), 也有一些已知的副作用, 但台灣長期未使用克流感(相對日本而言), 或許醫療人員在一開始使用克流感時, 那種未知感, 和不定感, 才是醫療人員該自己克服的.
何謂 At-risk Group, Infants and children aged less than 5, the elderly (>65 years), nursing home residents, pregnant wome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morbid conditions such as cardiovascular, respiratory or liver disease, diabetes, and those with immunosuppression related to malignancy, HIV infection or other diseases.
但現階段, 5歲以下, 65歲以上, 孕婦, 及等等..... 並未主動列入健保給付範圍.
台灣目前的政策: 只要快篩陽性, 無論是否有併發症(肺炎等), 均投予克流感...
是否造成醫療浪費? 是否可能造成抗藥性增加? 是否可能造成藥物不良反應增多?
這幾天我還是不斷的找有沒有好的證據支持如此用藥是正確的, 我還是沒有找到...
老實說我還是覺得有OVER, 不過如上面網友說的, 政策如此, 我雖不願意也勢必要配合, 這幾天甚至放寬快篩標準, 只要出現類流感症狀, 無論輕重發燒, 一率快篩, 陽性就投藥...
事實上要找到相關的數據也是有困難, 在流感爆發的初期一定不容易有正確相關的研究數字(上面網友提到的數字, 也不見得是絕對正確的, 真正的死亡率, 克流感投藥後的影響, 可能要再一段時間才會有正確的統計出來), 以衛生政策而言如果今天有一個藥標榜可以治療並減少傳播, 我想還是會投藥的, 不過如何訂定標準, 應該需要再審慎一些, 雖然楊署長很正直強勢, 不過看的出政府還是有受到媒體的操弄

這個政策的正確與否, 也許真的要等到流感疫情過了才能正確的統計並批評吧? 不過還是希望大家能有正確的流感知識(可以多上疾管局網站看看, 媒體的就...), 多洗手及減少出入公共場所, 希望大家都能安全的度過這次風波
Malaria wrote:
WHO的用藥指引建議: 無併發症的高危險群患者也應投與抗病毒藥物
台灣目前的政策: 只要快篩陽性, 無論是否有併發症(肺炎等), 均投予克流感...(恕刪)
1.請問大大
對於即使無重症症狀之 at risk group (<5 years old, > 65 years old, Pregancy woman, DM, CV disease, Imunocompromise patients) 是否大大會在急診時,"違逆健保給付原則", 主動給健保給付的克流感藥. ----- 參照 WHO 建議
2.快篩試劑缺貨 診所不買克流感
這是9/3聯合報的標題. 一個突兀的健保政策, 這是所謂好的公衛選擇嗎? 除了在防健保濫用外, 對這不到5成的快篩檢驗, 我看不出快篩檢驗的精神所在?
3.我未見大大所謂的快篩標準(類流感定義)放鬆(依據疾管局), 至少 8/28 與 9/1 的資料上, 是一樣的; 甚至在9/1日的資料上, 對重症(危險徵兆)的定義還去掉了" 高燒超過三日". (醫療院所克流感藥物使用原則, 克流感使用常見問題) 甚至, 對快篩陽性之克流感來源, 是只能用院所自購, 或是可使用政府賣給院所的, 都產生自相矛盾的說法.
何謂"相信疾管局, 不要相信媒體", 這些快篩試劑的缺乏, 現在看病還要自己尋覓"快篩診所, 醫院", "非快篩診所, 醫院"!!!!! 我並不是要大家看病前, 要做些特殊選擇, 但這些"巧妙"的變化, 卻是已落實在你我之間.
媒體有錯, 那是代表媒體及一般大眾的恐慌; 媒體非專業, 疾管局可隨時糾正; 但疾管局的"平均數新流感200週", 9月1日前的52萬劑克流感, 這些出自"專家"的政策與思維, 您我能放輕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