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代健保,請大家一起討論,讓媒體與政府看見我們的意見

lespaul@kimo.com wrote:


心有戚戚焉 而且...(恕刪)


心有戚戚焉?? 我想請問閣下的意思?

你是說看報告沒拿藥所以不用再付一次錢? 很明顯的很多人會這麼想因為他們被寵壞了或是因為台灣傳統得寸進尺的文化

可以呀, 醫師ok阿, 但是那就看報告, 自己拿回去自己看

請不要再問醫師說這是甚麼意義接下來怎麼辦

請教同樣的民眾去找律師問事情他有義務拿甚麼實體東西讓你帶回家嗎?

孩子去補習父母付錢有帶甚麼東西回家嗎?

去聽音樂會付的錢比醫學中心吃到飽的急診掛號費還貴, 民眾又從音樂會帶了甚麼回去?

敢拿回家自己看, 或者自己看著辦, 就可以不用付費

比起藥物, 民眾是不是忘了真正可貴的知識專業?
支持台灣健保倒閉,打倒美國帝國主義
技嘉 5670 512 HM 1G , 210 512 TC 1G 這種混淆消費者、不老實的廠商,我唾棄你 2010/09/28
linsh09 wrote:
支持台灣健保倒閉,打倒美國帝國主義 ...(恕刪)


打倒看病免費(榮保...) 的那群人~
kateshy wrote:
看了前輩意見,個人有...(恕刪)

1. 您的建議跟健保要不要加錢其實沒有太多關係,因為那是醫療品質的問題
2. 會有這樣的建議表示您真的對醫療環境不熟,有些醫院不會有這些專科醫師的原因在於醫院本身的地位是什麼?地方病患類型的族群是什麼?您覺得到山地鄉開醫美診所好嗎?況且目前衛生署在做的就是要去專科化,台灣專科醫師太多了,反而缺少一般科醫師,簡而言之,就是讓醫學中心做後線醫院,一般科醫師做第一線,減少大家生病都往醫學中心走,避免增加醫學中心的資源使用,成不成功不知道?重點是轉送單位必須知道哪一家醫院有能力處理這種病人,美國轉送制度算是做的很強了,她也沒有規定每一家都必須有專科醫師,台灣現行規定,只有醫學中心才需要有所有專科的專科醫師,地區醫院是不須準備的!也就是因為專科醫師和醫院的普及,才會造就逛醫院的壞習慣
3. 法規限制醫師登記執業執照就必須註明在哪一家醫療院所執業,要到其他醫院幫忙,必須報備主管機關才行,吳淡如事件中,那位整形科醫師會被罰錢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4. 掌管醫療事務的是衛生署,不是健保局,健保局只是負責醫療給付的方式而已,目前醫事糾紛,家屬通常會自己找律師,除非醫師有涉及刑事部分,檢察系統就會主動介入,案件審查專業知識部分,有專門權責單位審查,法官不相信這個單位時,可以尋找其他公正單位審查,這次鼻胃管被告案件,除了醫審會的專業報告外,法官就找了消基會幫忙.
5. 誰跟你說同意書簽了就不會有問題,根據現行法律的見解,就算簽了同意書還是有翻盤的機會,因此現在的同意書設計只是一種防衛性醫療的延伸,將來告訴法官說,當下我有解釋了,家屬也同意了,所以我才這樣做!

真的,您講的這些東西跟漲不漲健保沒有關係而且真的有些不是減少醫療資源,而是增加醫療資源
我覺得要漲可以啊~~~
但是
1.健保局的員工每年年終這筆錢我不爽給啦!
說賠很多錢,那還可以領那麼多年終哦!
2.欠費的縣市先去要一要,
總不能欠費的人當了總統就不敢去要了吧!

這些事情解決了以後,再漲才比較有道理吧?
chris0082 wrote:
心有戚戚焉?? 我想請問閣下的意思?
你是說看報告沒拿藥所以不用再付一次錢? 很明顯的很多人會這麼想因為他們被寵壞了或是因為台灣傳統得寸進尺的文化
可以呀, 醫師ok阿, 但是那就看報告, 自己拿回去自己看
請不要再問醫師說這是甚麼意義接下來怎麼辦
請教同樣的民眾去找律師問事情他有義務拿甚麼實體東西讓你帶回家嗎?
孩子去補習父母付錢有帶甚麼東西回家嗎?
去聽音樂會付的錢比醫學中心吃到飽的急診掛號費還貴, 民眾又從音樂會帶了甚麼回去?
敢拿回家自己看, 或者自己看著辦, 就可以不用付費
比起藥物, 民眾是不是忘了真正可貴的知識專業?


這位大大 抱歉 您誤會小弟的意思了
小弟是針對少數(?)醫生 排時間收一次 檢查當天收一次 看報告收一次的那種
有的檢查真的可以現場做 等不了多久就可以看報告了
(例如糞便檢查、簡單的尿液檢查、血液等、照X光超音波等 看狀況)
要和醫生主動提到說急著看報告 醫生才會讓病人當天看
多花個兩百多看報告對有些人來說不痛不養 但是住的地方比較偏遠 同時會浪費時間和交通費
不是說要凹醫生的知識和藥(有多少人愛吃藥?) 而是說有時候可以更有效率

類似的狀況 去牙科也會發生(洗牙補牙)
不要問小弟我為什麼知道 這裡面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你以為健保只有財務問題嗎?
健保錯誤的政策,造成各個科別人力失衡
年輕醫師只想選擇輕鬆、高給付的科別
沒有醫學生要學習拯救人命的重症科別,外科,婦產科,
形成整體醫療品質低落
這個才是更致命的問題


健保SOS! 台灣孕婦「將到東南亞生產」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曾希文/台北報導】 2008.07.03 03:35 am


中研院院士陳定信昨天針對健保弊端提出改革芻議,認為論量計酬造成醫事人力嚴重失衡,產科、外科和小兒科乏人問津,「未來廿年,台灣孕婦恐怕要到東南亞去生產」

陳定信昨在院士會議發表「醫療保健制度的改善」報告,強調健保必須根本改革,才可能永續經營。健保開辦十三年,中研院首次組成醫療保健政策委員會,討論健保缺失。

陳定信指出,雖然民眾對健保滿意度高,但健保對醫療制度、醫療品質及醫學教育造成很大衝擊,部分醫師問診時間不足,卻濫用各種高科技檢查,徒然造成醫療浪費。

他舉論量計酬為例,同樣是做超音波,心臟超音波卻比腹部超音波要多花六百元;而白內障手術又和部分肝臟切除給付相同,但前者只花半小時不到,後者卻要四、五個小時以上,明顯不合理。

陳定信認為,影響所及是年輕醫師選擇輕鬆、高給付的科別,婦產科、外科則乏人問津。陳定信並以本報日前有關兒科人力失衡的報導為例,「如果問題不解決,將來台灣的孕婦要到東南亞去生產。」

陳定信認為,健保資源應重新分配,即使無法擴充,也應該修正各專科給付標準,讓勞力密集及風險高的科別有較高酬勞。他也建議健保改成單一保險人多元管理組織的保險制度,讓民眾繳交不同保費選擇不同保險。

陳定信報告獲得許多院士回響,院士宋瑞樓說,台灣人迷信做檢查,大醫院也太多,醫師擔心不開藥病人會流失,其實醫師也應負起和病患溝通的責任。曾任衛生署長的院士陳建仁建議,更改給付應有證據基礎,而非討價還價,盼能有其他公正客觀的第三組織參與。

對此,健保局副總經理李丞華表示,健保給付標準沿襲公勞保時代,健保局已針對給付點值擬出相對的修正版,只要醫界有共識,提交健保費用協定委員會將能定案。至於健保若畫分成不同保單供民眾選擇,是否剝奪經濟弱勢者權利,也有待討論。

【2008/07/03 聯合報】@ http://udn.com/

我很好奇,
哪一個醫生排時間收過一次, 檢查當天還可以再收一次掛號費的?
這樣的醫生你為什麼還要去看他呢?

lespaul@kimo.com wrote:
這位大大 抱歉 您誤會小弟的意思了
小弟是針對少數(?)醫生 排時間收一次 檢查當天收一次 看報告收一次的那種
有的檢查真的可以現場做 等不了多久就可以看報告了
(例如糞便檢查、簡單的尿液檢查、血液等、照X光超音波等 看狀況)
要和醫生主動提到說急著看報告 醫生才會讓病人當天看
多花個兩百多看報告對有些人來說不痛不養 但是住的地方比較偏遠 同時會浪費時間和交通費
不是說要凹醫生的知識和藥(有多少人愛吃藥?) 而是說有時候可以更有效率

類似的狀況 去牙科也會發生(洗牙補牙)
不要問小弟我為什麼知道 這裡面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用懷疑,最近出事的南部某大醫學中心,
以及其旁邊更大的私人醫學中心,
都是這樣子一次次掛號收費的。
很多時候,不是說北部醫療水準高,其他地方就沒有問題。
更多時候,不是台北市醫院多,醫護素質高,其他地方就沒有問題。

可不可以不要動不動就說病人被寵壞了,
所有的病人遇到的狀況,各地區的狀況,各位都完全知情嗎?
既然醫護人員也都認為醫療是純粹商業行為,
那就按商業行為該有的效率與水準來做事情,
真的心理這麼覺得理直氣壯,醫院大可不要甩健保局,拿補助,
直接改成完全自費的貴族病院好了。

什麼後面有內幕有黑幕,很多時候醫療人員自認為是純商業行為,
卻沒有將病人當成顧客來看待,對顧客起碼也要有同理心。

我們現在健保納保人是被國家強迫繳費,
漲價時候連檢討都不能講,動不動就被罵理盲,對啦,符合利益的最不理盲,
今天若不是健保監督,那些亂開刀的害群之馬會被揪出來嗎?

醫院是可以退出健保,或者選擇開一些完全自費的診所的,
既然同再這個體系內,可不可以相互體諒一下。
就像今天那個新聞,聯合其他檢驗單位,整個體系爛到透的醫學中心,
那個醫生被辭退,竟然還有臉出來哭訴,說自己父親也住院了,
我倒是想看看,沒有了醫院人脈的他,是不是可以終於瞭解自身與親人病痛時的無助與無奈。

各位事不關己的醫護人員,請設身處地想想自己老邁時與親人生病時,
求助無門的慘狀,最好到時候就一句,生死有命,生命有價,誰叫自己賺錢不夠多是罷?
人老了就該去死一死,有慢性病或急症都一樣,
請亮鈔票出來,沒有鈔票的還是自己去死,這就對了,就不是理盲。
我只問一句,從前沒有健保的時代,多少醫生私下動手腳沒辦法查,然後賺夠錢移民國外的?
INNOCE wrote:
你以為健保只有財務問.
你以為健保只有財務問題嗎?
健保錯誤的政策,造成各個科別人力失衡
..(恕刪)


呵呵! 舉個例好了, 一樣是看病
胸痛可大可小, 看個胸痛要問一堆病史, 理學檢查, 甚至要做血液檢驗和儀器檢查, 最後還有誤診的危險
看皮膚病只要10秒鐘, 也不用怕開錯藥膏, 一天看幾百個也不累
但2者的健保門診費是相同的
難怪乎成績最好的學生, 或是成績不夠好, 但有背景的醫學生 都找皮膚科當第一志願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