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市場就那麼大 可是為什麼這些企業每年的獲利都可以創新高? 沒有人懷疑過這個問題嗎 之前有人說就是靠著COSTDOWN所完成的 每公斤差100感覺好像不是很多 但是如果你一次是買100噸呢 那就差到千萬了 再加上使用期限也比正常的長很久 難道那些採購都是一些門外漢媽?
這次事情演變成這樣 台灣哪個一個出事的大廠有正面的道歉 有痛哭流涕 有出來表示反省 沒有 完全一副被害者的樣子
至少這次事件發生以後 只要是出包公司的產品我都不碰了 我寧願花貴一點去選擇願意為消費者把關的廠商 也不願意去再去那些廣告打很兇的廠商
那些說自己是受害者的廠商真該去X@#%!^...
超低價格的原料都不會懷疑嗎?!
還有看到新聞拍攝賓漢跟昱伸的"廠房"
外觀與環境還真是很"不起眼"的舊亂!!
那些廠商的採購看不到啊??
尤其是大廠更過分
飲料等產品的售價偏高...還用便宜貨...
讓每年的獲利都可以創新高?
添加塑化劑廠商可以減稅?!
不可能!!
這不是退不稅的問題!!
每公斤的起雲劑可以製造3000公斤的運動飲料(600c.c.裝,約5000瓶)
一公斤的價差才 $150.. 這些大公司也要省!!
150/5000=0.03 元
600c.c.裝一瓶運動飲料差 0.03元?!?! 省成本??!!
檢調應該主動出擊
調查這些所謂受害廠商
有沒有市場詢價過??
知不知道"同業賣250 賓漢跟昱伸賣100"??
原料進貨後...不用檢驗嗎??
這樣應該會查出這些所謂受害廠商是否
真的不知情...還是貪婪的奸商...抑或是蓄意的共犯!!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