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teyu wrote:
先問個問題, 醫美的...(恕刪)
你的前提是建立在醫療市場是自由市場上..
但很明顯的, 除了醫美市場外, 醫療市場並不是自由市場.
在價錢方面有健保局嚴格管控, 所以價錢從來不是由供給或需求來決定
所以像是台東的南部方圓百里只有一個婦產科醫師, 理論上需求還是這麼大, 價格應該會上升讓醫師會有誘因過去, 但事實上就是醫師執行單項業務的所得是固定而不受自由市場調控, 所以缺到只剩一個醫師他的薪水還是差不多, 自然就被操爆了要請假(雖然這醫師之前還參加過鐵人比賽)
再者, 你對於進入官司的醫療糾紛抱持的是有錯就會賠, 沒錯就不會賠. 但事實上呢?台灣就有人去做過統計, 在醫療糾紛中, 醫審會認為有過失, 而醫師被判賠的比例有3成, 但同樣的, 醫審會認為無過失, 而醫師被判賠的比例也有1成. 這還只是表面上可以找的到, 而私下因為病人來亂而和解的案例是更多. 再者, 你的前提是以民事訴訟去看, 但實務上台灣醫療糾紛往往是以刑事案件去起訴, 醫師被告的話還要被關, 直接把醫師當犯人看待, 在這種狀況下, 你認為醫師有可能會承認自己錯誤嗎?(告輸了就要被關) 所以你所想像的醫療糾紛可以促進事實上是不存在於現實當中, 那只是存在於你的幻想中. 真正的實務就是醫療糾紛往往出現在高風險科別, 而高比例的醫療糾紛科別導致後進的醫學生根本不想走, 而在工作中的也受不了紛紛離開, 所以醫療糾紛越多的科別也是缺人缺最兇的科別, 看看四大科(內外婦兒)加上急診就知道, 這種和死神常常奮鬥的科別現在也是最缺人的科別.
所以醫療糾紛可以促進醫學進步? 那只是笑話吧了, 小說別看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