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痛風性關節炎
2.其它成因的關節炎 (譬如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
3.肌腱炎,(聽你的描述 股四頭肌肌腱炎也有其可能性)
如上面版友所說,是不是痛風要抽關節液才能確診,抽關節液也才能排除一些膝關節感染症
但現實上剛發作時可以先試藥物,如果吃一兩次消炎藥就不痛的話,大可不必挨一針.
藥物一般診所會給:1.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 2.秋水仙素, 3.胃藥, 4.普拿疼...比較求速效的診所可能會給口服或針劑類固醇
其中,秋水仙素是只對痛風有效,畢竟你的診斷並不確定,也有可能是肌腱炎,所以醫師不可能只開秋水仙素,而會給非類固醇消炎藥,對於上面的三種診斷就能通殺了.
這類藥物若長期服用會有傷胃傷肝、腎的問題,但是短期服用兩三天倒是無妨。
尿酸偏高的人,不代表一定就會痛風。沒發作過痛風而單純只有高尿酸的人,醫學上的建議是不需要「預防性」使用降尿酸藥物,飲食控制即可。
痛風一定具備高尿酸-->這就不一定了, 有些人儘管尿酸值都控制在7.0以下,還是時常發作
只能說他們的體質就是屬於比較容易在關節中產生尿酸結晶,這樣就只能再更嚴格的忌口和忌酒
關節紅腫熱痛--診斷是關節炎,
但關節炎只是個統稱, 底下有痛風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化膿性...
各種原因都可以導致關節炎,但醫生會透過詢問病史、照X光、抽血、抽關節液等方式來尋找其病因
,才能對症治療. 如果是發作在腳大拇趾,先前又沒有受傷的病史,就幾乎可以斷定是痛風性關節炎
但膝蓋或腳踝的關節炎可能性就比較多,還是給醫生評估較好,否則若是對著化膿性關節炎單純給消炎藥、秋水仙素,可能會延誤治療變成敗血症.
這也是醫生存在的價值,就是做診斷,不然關節痛就去藥房買藥就好了.
保險上面的確是有一欄詢問過去病史...密密麻麻的一排,其中一項就是痛風
有問過認識的保險員
在投保時,過去病史那欄,不要輕易的在「無」上面打勾
如果2年內有看過醫生(感冒、拉肚子除外)或是做過全身健檢,可能有那些密密麻麻的疾病之一,或是還不確定診斷的,就照實寫. 譬如女生做超音波檢查到有乳房良性腫塊這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但投保時照實要寫進去
否則, 日後假設投保人生了一個嚴重的病,保險公司有可能會以當初不實告知為由「解約」.
(大病要理賠時保險公司多半會去把你兩年內在各大小醫院看過的病歷都調出來...)
砲灰哥 wrote:
有點混淆了
高尿酸不...(恕刪)


P.S.小弟近10年都在大陸工作最初以為是運動傷害,然後還去喬了,後來抽血確定是痛風,吃了止痛藥,好了.
最初的3年大概一年痛一次,每次都去看骨科..然後吃止痛藥
接下來半年一次,然後兩個月一次......
到前年有一次,從原先腳底,痛到膝蓋,那次又以為是運動傷到,去給中醫喬
結果,腫到膝蓋不能彎,最好只好到醫院去抽關節液....就果就在門診的診間床上,拿了超大的針筒,直徑超過1.5CM吧,從膝蓋中間插下去,抽了一管半多的關節液,黃色的,然後,針頭還在那鑽丫鑽..真的很可怕
抽完後座起來,整個人臉色發白,但,座了大概5分鐘,可以下床慢慢走動,也沒腫的那麼難受,但現在抽關節液的地方...常常會不舒服..(之前網上爬文時,也有網友講過,會有這後果)
那次前後在床上休了快20天吧.最後回到台北陽明去看骨科,做門診的關節鏡手術,早上看診,中午住院,下午做手術,半身麻醉,在手術台上看到,確實膝蓋裡有很多,痛風結晶.....
隔天就出院,然後就配上止痛藥和降尿酸的藥.....
回家後在01上爬文,轉去看新光的腎臟科..目前固定服用降尿酸的藥這一年半來,只有最初作一次..接下來尿酸都在4.5以下,都沒發作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