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哥+ wrote:檢驗歸檢驗醫歸醫檢不能代醫就好像去醫院,檢驗和醫生診斷是分開的一樣重點不在檢驗(當然檢驗提供參料也是很重要)重點在醫界的理性辯證及研究我們的新聞有點以檢代醫流於岐途了. 在下愚鈍,實在看不懂您的論述要的答案很簡單啊,既然美國的檢驗結果有所疑慮,那該找誰來檢驗查明劉小弟的死因?不就是個if then else的問題嗎?@@>"重點在於醫界的理性辯證及研究"所以,找誰來研究才能知道劉小弟的死因呢?望聞高見。
Alex0506 wrote:正規醫學系出來的...(恕刪) 下列由名醫、法界和社會公正人士所組成的團隊再怎麼強,都沒有出沒在mobile01的神醫們強。請這些出沒在mobile01的神醫們秀秀你們在那家醫院、職稱、專長,大家有病時都去給你們這些神醫看。行政院衛生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委員名單姓名 任職機關 職稱 專長李慶雲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 名譽教授 感染症、疫苗學李秉穎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 副教授 感染症、疫苗學江伯倫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風濕免疫科 教授 小兒過敏、臨床免疫 分子及細胞免疫吳瑞美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部 主任 臨床神經學、神經藥物學、神經化學林奏延 長庚兒童醫院、台灣感染症醫學會 院長、理事長 感染症、兒童急救加護林應然 林應然小兒科診所、臺灣兒科醫學會 負責醫師 常務理事 過敏免疫邱南昌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 主任 小兒神經、感染症、重症醫學洪焜隆 國泰綜合醫院 副院長 小兒神經、重症醫學、小兒急救加護黃富源 馬偕紀念醫院 教授 感染症、新生兒、小兒腎臟黃立民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 教授 感染症 疫苗學分子病毒黃秀芬 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學組 副研究員 小兒病理、解剖病理、 肝、肺病理劉清泉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 教授 感染症、疫苗學、感染症流行病學蘇益仁 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 研究副院長 血液病理學、癌症生物學、腫瘤病毒學法界或社會公正人士:姓名 任職機關 職稱 專長王育敏 兒童福利聯盟 執行長林美倫 時代法律事務所聯合勸募協會 律師 常務理事紀冠伶 山河法律事務所晚晴協會 律師 理事許文彬 許文彬律師事務所中國人權協會 律師 名譽理事長陳聰富 台大法學院 副院長楊秀儀 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 教授 醫療法律、生命倫理羅瑩雪 羅瑩雪律師事務所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律師資董事
亮哥+ wrote:其它新聞有問題的當然很多,只因為剛好您舉例的那篇新聞和本篇標題高度相關而已.為免流於以盲導盲,出來說說我質疑的看法而已....(恕刪) 你也只能說說(應該是LDS),但是說不出大道理有疑問給你的有名有姓,有醫院名稱,有級職你不信你可打電話去問永遠只會懷疑,不求證,你還能做什麼?
沒有劉小弟當時注射疫苗是沒有足夠證據證明死亡是疫苗引起的,問題是衛生署在疫苗施打措施太草率,一瓶國光疫苗多人施打,如果注射疫苗時有詳細紀錄及能留存剩餘少量劑量疫苗供檢驗不是好些。昨天疫苗又釀禍? 95歲老翁喪命,不管有無相關,95歲老翁適合打疫苗嗎?全世界都知道施打疫苗無法避免的會造成有些人身體不舒服,劉小弟死於噬血症候群或敗血症,不一定是B19,EB病毒、禽流感H5N1病毒、登革熱、及SARS等感染都可能會引發噬血症候群,感染與免疫致病理論(immuno-pathogenesis)有一定的相關,病人骨髓抽出液可觀察到被組織球(histiocyte)吞噬的紅血球及凝血力不足,這些只是現象。何時細菌及病毒感染? 劉小弟在醫院期間接受的治療,致死原因變的更複雜。劉小弟的病情可分成兩段,前段是打完疫苗後的出疹,後段是噬血症候群。病毒引起的反應最容易出現在免疫力差病人,注射疫苗是將病毒抗原注入人體,無法排除身體免疫機能轉變,受到細菌及病毒感染,侵犯人體免疫系統,因細胞激素惡性循環導致噬血症候群,及細菌感染引起的敗血症而死亡。無論何種原因轉成噬血症候群或敗血症, 劉小弟病情都與打疫苗的因素形成關聯。劉小弟死應受重視,打疫苗死亡永遠不會是最後一位,衛生署在疫苗施打措施應做好些。
千年殺 wrote:你也只能說說(應該是...(恕刪) 比例算一算大概100%知道結果.一個醫生一年可以遇到4,5件因B19導致噬血症候群.那按比例全世界應該一年有上千件類似劉小弟案例.那文獻應該很多很多嚕?可是有嗎?我只是說得比較保守,保留一下討論空間.有時候顯而易見的謬誤思考一下就知道.如若不能,便是理盲!
亮哥+ wrote:比例算一算大概100%知道結果.一個醫生一年可以遇到4,5件因B19導致噬血症候群.那按比例全世界應該一年有上千件類似劉小弟案例.那文獻應該很多很多嚕?可是有嗎?我只是說得比較保守,保留一下討論空間.有時候顯而易見的謬誤思考一下就知道.如若不能,便是理盲! 我比你更保守些,我不想用討論的,我不是學醫的,所以叫我思考也沒輒我只想知道真實目前美國的跟台灣的檢驗報告都那麼難以服眾,那麼,我只想知道"到底還有哪個單位 / 國家 / 組織"可以提供劉小弟的正確死因"科學就是一翻兩瞪眼的東西,不是嗎?@@>可以提供您的高見嗎?
千年殺 wrote: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表示,B19病毒導致嗜血症候群病例並不常見,他過去一年曾遇過4、5名個案;不過,一旦出現B19病毒導致嗜血症候群,幼童致死率約5成,成人更高達8成。...(恕刪) 小弟算數不好 ..... 稍微邏輯推理一下幼童致死率約5成 ....... 最小病患數為 2人 (1人死亡)成人更高達8成 ........ 最小病患數為 5人 (4人死亡)所以一年內遇到的病患數 ...... 最小值為 2+5=7人他過去一年曾遇過4、5名個案 ? .......
kaiend wrote:在下愚鈍,實在看不懂...(恕刪) 醫檢是分開的道理,就如同假如你身體有某種毛病時在A及B二家檢驗,其結果數據可能大致相同但A及B二家醫院醫生的判斷結果可能大不相同.因為醫生有各自的專業及權威領域,經驗也有深淺所以檢驗結果相同是本就該有的結果但醫生的判定不該是一言堂前面有人說法醫也是醫審議委員也是醫劉小弟爸爸也是醫醫界領域的爭論就留給醫生們自己去爭辯吧劉醫生本身是醫,所以絕對有權利參與這場爭辯至於新聞中想以檢代醫的企圖,只能說是單方面的判斷而已.談不上公正.審議委員會以何種角度看待檢驗結果?其實目前未明.可以再觀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