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莉瑜 wrote:
各位好孩子有憂鬱問題...(恕刪)
幼兒到青春期的憂鬱症其實很麻煩,也很不麻煩。
這裏的網友大部分都是在圈外看圈内。
作爲一個超過10年的雙相情感障礙以及15年的憂鬱症患者(時間有重叠)。
稍微可以説一些:
1. 關於藥的部分請找精神科醫師看完所有藥單后更改或沿用。不要在這裏問,以免造成你們的判斷偏差。
2. 不要,請千萬不要强逼這孩子去曬太陽,去做運動,認識新朋友等等。憂鬱症與其他病症不同的是,他們根本沒有這個行動力,也正在懷疑自己的存在意義(不要大意認爲孩子不會想這種問題),滿腦子就是負面情緒你越逼他,結果一定是越嚴重。
3. 憂鬱症患者其實有著自己的憂鬱曲綫;有高峰有低潮,有的時候你感覺他多説了幾句話,你可以陪他,利用開放式的問題引導他多説一些,所謂“望向詩與遠方”,問問他想做什麽,記憶中最早(不是最深)的是什麽?然後如果他愿意,可以邀請他到樓下的超市,或是711去買點他喜歡的東西。無論她買什麽,都隨他(這兩個地方買几樣東西應該不會太貴)。如果他不願意,就放棄。請記住,引導而不是支配。如果他不願意說,輕輕從背後把他抱住(前提是他不反抗),就算什麽都不説,或是唱首他兒時熟悉的兒歌也是極好的。
4. 作爲父母,最重要的是讓他覺得安全,整個家都是安全的;是保護他的堡壘而不是你們夫妻間的戰場。然後有機會再把這個範圍擴大到社區,附近等等。
5. 請試圖接受他,不要認爲他比人家差,他不過是還沒適應。哪怕是你們覺得説不出口,也請盡量學會說“我愛你”。要驅散陰霾,只有光明與愛(不是宗教),請好好利用這個優勢。
至於說不麻煩的地方在於:
1. 孩子們的憂鬱症很多時候(不是全部,也沒有%)可能是後天養成的。包括學校氛圍,同學與師長的關心,家庭的和諧等等,不排除甚至有仿效導致的“假”憂鬱症等等。
2. 大部分(我看到的病友)的患者在過了13歲的青春期后回慢慢恢復,只要不是原生的。
3. 孩子其實知道你們是愛他的(正常情況,如果病因是家庭緣故...當我沒説),但是他無法對你們的愛做出相同反應。這個很重要。
3. 與藥相比,找一個心理醫生更有用。雖然價格也高。
另:我不確定您的孩子除了憂鬱有沒有時常沒有來的生氣?有的話請告訴我,這是有關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