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讓國小孩童服用過動兒藥物的嗎?

firefalcon wrote:
你有沒有吃純天然綜合維他命?
你有沒有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
更年期到了你會不會想辦法補充雌激素?
生病了會不會吃藥?

如果上面你有回答一個"yse", 為什麼要抗拒讓ADHD的孩子在專業評估與監督下吃藥?
"有活力"跟"過動"是不一樣的.
前者可以知所進退, 用大腦的意志力做出合乎社會規範的表現.
而後者的衝動像是"有一個小人在腦袋裡操縱我的行為", 即使理智知道不可以, 但身體卻不受控制.
如果藉由長期的專業醫療追蹤確定孩子需要使用藥物, 為什麼家長要用"我覺得"去耽誤孩子.

你皮膚癢都會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了, 孩子腦袋裡有個小人逼迫他你卻不幫他??...

吃蔬果與綜合維他命差別極大,先不論品質,光是吃食物,身體會依據目前狀況,頻繁機動調整需要營養的類別(想吃或不想吃某種食物),這點差別就很大了

根據發明疾病的人的說法,補充雌激素也是醫藥界創造出來的偽病

總之對藥廠最有賺頭的就是慢性病,但長期吃藥對人卻也是傷害性最大的一種

因為人體是非常精密的,必須不停維持平衡。當你投藥下去,短期還能因應,長期就會被迫改變原本的結構,以至就真的生病了,非得依賴藥物不可,要戒除也只能慢慢來。

當改變的地方是大腦時,會造成嚴重的傷害,這也就是為什麼西醫精神科會變成各種毒品來源。藥物一開始有效,但大腦會因應改變,以至原來的病更嚴重,藥的劑量也要下更兇,最後連帶影響其他各種功能。

對人體精密正反回饋機制完全沒概念,對受害患者視而不見,大聲嚷嚷自己權威,藥物絕對政治正確,不難看出他們本質是什麼吧!

好像有某些人的論調是山達基教派的
請查閱山達基
批評意見的地方的確在台灣很常見~
我小心地看完了大家的回應,當然裡面不乏醫師、ADHD家長,患者家人甚至可能是長大的患者本身。大家講的都對,也都有無法講明的地方。這就是網路資訊可貴又可怕的地方!它很容易找到你(想、或說認同)要的資訊,但這些資訊都對嗎?你不認同的就是錯嗎?本人也是患者家長,從事醫藥相關工作,對利他能也有了解,甚至知道他的藥理作用。大家最擔心的就是利他能的前衍身藥物-----安非他命!當我兒子被鑑定出ADHD時,我雖沒震驚,但也難過了一陣子。看了一堆ADHD的書籍,也跟各位家長一樣上網查了一堆資料,到後來我還是妥協使用藥物了。因為,ADHD是一個症狀,一個不容於我們高度社會化的症狀,或者說疾病,這是大家最了解的一個詞。如果從基因的角度而言,這麼不好的基因,為何從古到今都還流存著?我本身也是AS(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我每天都要服藥,隨然這些年我已經利用運動來降滴藥物的依賴,但能不吃嗎?AS跟ADHD都是基因的問題,他不是傳染病,對症下藥就能好。現在治療這些基因類型的疾病都還是停留在症狀緩解,無法根治。除非未來發明的基因療法,不然怎麼改善我們體內的基因呢?大家都說ADHD長大就會好?怎麼好?基因的問題如何變好?只是他被社會化的洪流給"治好"。就像我的AS,能治得好嗎?藥物使用都一定會有副作用,但醫師或家長並非一昧地只求自身利益或方便,絕不考慮患者本身的問題吧?我的兒子很幸運地,目前還未出現大家常說的副作用,身高也是全年級最高,食慾食量比他媽媽還好,但我們卻得到他服藥後的優點。雖然他功課還是不好(全班中下),但我要求的只是在現在化社會制約下,能有一個完整的成長過程與受教過程。我與內人都不希望小孩在大多數人的不善或誤解中成長,這也是我們讓他服藥的基本原因,而我也相信,他跟我一樣,將來都有個很長的服藥期,雖然不便,但這也不是我們所能選擇的,不是嗎?我也相信有些䅓的患者說不用服藥也沒發作,但真的,每個人的病徵、發病狀況、甚至大家常說的體質(我最不喜歡聽到的一個籠統性藉口)都不一樣,我也不斷用運動來控制病情,但不吃藥就是沒辦法完完全全都像一般人一樣正常,所以我也妥協了。我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就是念藥理的,雖然我不是專科醫師,但我對於現代人(尤其很多台灣人)說的久病成良醫的說法不屑一顧。尤其還有回應的大大為了減低副作用而自行將藥量減半,這樣的作法非常不妥,尤其所有的藥物進入體內一定要達到藥理濃度,如自行減半,非但達不到效果,反而更養成抗藥性。這些不正確的作法與觀念,希望大家不要再以訛傳訛了。非ADHD的患者千萬別亂吃利他能,它的症狀與安非他命非常相似:厭食、興奮,若考試前依賴這類藥物,很有可能便成安非他命的成癮者,不可不慎!
最後,還是請大家回歸專業,就像有法律問題應該請教律師,而非遭遇類似問題的人一樣的道理。生病找醫師,不是找跟你一樣病徵的患者,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再次誠懇的呼籲!
文長厭人,還請多多包涵!
firefalcon wrote:
發散性思考跟注意力是...(恕刪)

我看過影片中 發散性思考也不等同於創造力..
我比較擔心的是專注力集中了,會不會喪失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

我小孩幼稚園中班,很癡迷線上遊戲.
我不知道該不該導正,我很矛盾.我小時也很愛玩.

另外幼稚園的小孩通常不是因為課業問題,
通常是暴力傾向.讓老師無法上課.這真的很抱歉

我有次接他放學,同班的小女生跑來告狀:
"黃把把,他今天踢同學的鼻子踢到流血,你回去要打他屁股"

又有一次,他下課到旁邊的操場,一群同學拿著加油用的樹膠大聲公.
打成一團..我趕快上前想要阻止,一個小朋友用無辜的眼神跟我說:"不會痛"
要我讓他們繼續玩..

我也想是不是運動量不夠(跟我小時的幼稚園比,現在的確少很多)
那就買溜冰鞋讓他學溜冰..我想給它跌跌撞撞發洩完精力也許好些..
想不到溜冰老師教的太好,基本上沒有太多跌倒.
我看要直接去帶去公園玩算了

收放之間很難拿捏..
有同樣情況的家長或本人分享一下經驗..

CADER 論壇 http://cader.tw
原本醫師應把副作用坦承告知,再讓父母做決定,但有如以下影片中如此坦誠嗎?

過動兒父母必看

前面我說看國家地理狗班長說不定比吃藥還好,狗班長專治各種頑劣不聽話的狗,基本上狗也是群居動物,所以有些問題與人很像

狗班長解決方案如下:

1.運動,因狗本來就群居捕獵,待在屋內精力無處可發,就變成暴力傾向。古代人類也常要運動狩獵採集,所以也差不多,大量運動消耗精力,情緒就會穩定。

2.在錯誤行為出現前嚴格堅定糾正他,很多問題狗都是主人放任造成,小孩其實也差不多

3.社會化不足,狗原本是群居,單獨關在室內很少與其他狗接觸,就不知正確因應方式,容易產生暴力行為。狗班長用的方法是把頑劣狗帶到一群有教養的狗群中,住2~3周,學習正確社交技巧。

很多頑劣狗都被糾正回來了,小孩卻變成要吃藥傷害大腦,真是人不如狗。
拿人跟狗比
真有妳的

我是不會這麼做啦


好想放假

swordfish0416 wrote:
專心不一定比較好然而...(恕刪)



大家都知道過動,卻不知道過動的內涵;知道注意力不集中,卻不知道注意力不集中也有分別。


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只說不專心喔!


注意力不集中也有好幾個向度:連續注意、注意時間過短、未注意。


這些不用我一一解釋吧?看字面就應該知道意思。


我用600D寫日記
看了您這段話

我真的不知您的出發點為何?

您真的了解過動兒嗎?


Lisa_Hsu wrote:
前面我說看國家地理狗...(恕刪)
用薛醫師 + oliver google到
山達基
看到scientology的大名,我會把這個作者的可靠度降到最低
引用美國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在2009年會的說法
"There is no other medical specialty I know of that has its own particular, dedicated hate group. "
個人認為該部落格的看法和台灣精神醫學會或世界精神醫學的共識有很大的落差。

-------------------------- 以上亂入

我不是兒童精神科醫師 但我是精神科專科醫師
看到過動症或疑似過動症我都轉給兒精同僚
因為判斷和治療都不是單純的是否要吃ritalin那麼簡單
生活的安排 和老師的溝通 家長的衛教都是必須完成的工作
請多看幾位不同醫師尋求第二意見,網路上的回答是不可靠的(連我這篇都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