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kuo wrote:
洪浩雲寫於 2012...(恕刪)
剛剛我胡思亂想兩個情境, 大家可以想一想會有什麼結果:
1. 就網路上查到的資料, 沒有膽囊並不會造成生活上的失能, 或造成外觀明顯的改變.
至少他還是站著說話. 而他的專業技能並沒有喪失. 這樣他可以要到多少?
2. 就日常比較常見的狀況. 也是專業過失的狀況, 法院是怎麼判的?
砂石車車禍( 我只是舉這個例子, 沒有對砂石車駕駛不敬 )造成傷亡.
對人體的傷害及影響也更大( 相較於這次的膽囊 ). 可是受害者得到多少賠償?
而法院對這些傷害及失能也逐漸也有心証, 講白了就是價目表及公式.
回過頭來看, 一顆膽囊值這麼多嗎? 業務過失又如何? ( 這樣講好像太冷血 )
也難怪有些車禍通常都選擇一次性付出.
只是這次的標靶較大, 但兩邊的專業大鬥法應該也沒這麼容易善了.
我個人的看法, 只要是人, 就一定會犯錯. 是一定喔. 所以還是要務實一點.
.比照其他公會成立基金或買保險, 讓醫病雙方都有個緩衝. 也可以和緩醫生的壓力.
看能不能減緩醫界版圖移轉, 畢竟好的醫生養成不易. 一次失誤就斷送將來的可能性. 代價實在不低.
而且人命關天, 任何的遺憾都是不好受的. 是我也不想承擔這種壓力啊.
可是人類都是從錯誤中學習進步的. 錯誤太多也會被市場淘汰. 不是嗎?
k4210 wrote:
怎麼,台大外科就要背上沈重的十字架嗎?
再者,閣下以為醫美很簡單,賺得多,風險少,工時短。
每個醫師都像李進良一樣,可以夜夜笙歌吃香喝辣?
別傻了,醫美的奧客更多,糾紛比大科更頻繁,醫師
從早做到晚,甚至一天之中南北奔波也是家常便飯。
醫美的某些專業技術,還需要去國外學習,在健保
醫院還不一定看得到呢。
的確,醫美如果做得好,醫師的薪水會比四大科醫師高
,但這不是醫美的原罪,反而證明了四大科被糟蹋。
台大醫生就是台灣醫療指標
要不然新聞會報導這麼多還名嘴討論十字架還真不小
我對醫美沒特別反感
就是一個賺錢的工作如此而已
討論這位醫生是因為不幹外科話說的冠冕堂皇
他在新聞採訪原因說很多就是沒談錢多
醫美平均薪資一定比外科醫生收入高這就是事實
手術個假奶比外科開頭 心臟手術還賺的多還收現金

之前的護士抗爭工作辛苦錢太少
護理人員多直接說錢太少這就是問題

台灣的健保是奇蹟,但卻是用醫護人員的血汗換來的,別怪醫院為何壓榨他們,因為他們也是被偉大的賤保局壓榨,醫院做到賠錢還救個屁呀!這幾年已關了上百家地區醫院,尤其是偏遠地區,當你了解賤保局的審查制度如何運作,你會知道真正枉顧人命,把病人權益放一邊的就是賤保局,自己定的支付標準,結算時還可以打個七折八折,擺明就是凹醫院,醫院呢只好要求大家同舟共濟,然後偉大的賤保局轉過身來,他們又會變身成為照顧民眾的好人:當你作過那些八股的醫院評鑑,就知道醫護人力是如何的疲於應付這些莫名其妙沒事吃飽撐著的長官,最後都變成一堆白紙存放在不見天日的櫃子裡~
好笑的是很多人寧可花大錢去整形美容,卻對每個月多支付10元的健保費斤斤計較,少買一罐可樂,少抽一包煙的錢,加起來真的可以幫助很多需要的人,真不知為何要把調漲健保當成洪水猛獸,什麼藥價黑洞根本就不是重點,政府做大盤商,由政府統一採購,所有醫療院所統一價格向政府申購不就沒有藥價差的問題,有什麼好吵的,
就我接觸的醫師護士,其實錢真的不是問題,就醫師而言,一個月20萬 30萬或50萬,它們都可以過得很好,多做多拿很合理,主要還是生活品質和熱忱的問題,護士的話 不同單位待遇自然不同,人力不足為主要原因,其實他們都是來服務我們,而不是來伺候我們,現在很多人把他們當作傭人下人在使喚,坦白說掛號費才多少,還不夠去吃一頓吃到飽,
我想全台灣的人都不會仇醫,包括01的鄉民,僅管言論激動些,但仍不算仇醫,可能仇富的成份多些,但台灣前百大或千大,醫師可能還排不上,只是大家努力工作追求的不也是富貴嗎?期望自己或下一代也可以衣食豐厚嗎?但矛盾的是,大家的心底卻也都有一股莫名的仇富心態。當這些醫師們,從小認真的讀書,辛苦的訓練,終有一份好的待遇,我們也不須眼紅,那是人家從小一路努力換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