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以待人寬律己 wrote:這是對專業人士的你可(恕刪) 因為沒有人敢講真話現在哪一個政府官員敢說 其實你們配戴的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對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過濾效果是很沒效果的嗎? 主要只是防止飛沫
嚴以待人寬律己 wrote:親戚在公家機關拿的.(恕刪) 4月初以前台灣 口罩國家隊的廠商們 所做的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實際上是達到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CNS 14774~14776)的規格
odo08 wrote:樓上已經有人點出重點(恕刪) 病毒很小,可以穿過口罩,但是,新冠病毒能單獨飛越空氣傳染很遠嗎?好像不至於。之前看過一新聞,某醫生認為不至於空氣傳染,否則各大醫院中央空調系統下,怎不見醫生、護士、行政人員及清潔人員大爆發染病?轉貼網路新聞: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123027〔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美國有研究指出,除了咳嗽、打噴嚏之外,說話和呼吸有可能也能傳播武漢肺炎病毒,甚至有實驗指出會藉空氣傳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這狀況只有在醫學操作時較有可能,一般狀況不認為會有空氣傳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說,美國空氣傳播的實驗是在控制溫度和濕度的情況下做的,有很嚴格的條件設定,因此才會觀察到,但一般情況還沒有觀察到會空氣傳播。周志浩說,在醫學處置和使用器具下才有可能產生空氣傳染,但這狀況很少見,醫護也都會做好防護,目前不認為會傳染。從以上新聞,個人覺得新冠肺炎是屬於飛沫傳染居多,也就是氣溶膠傳染。轉貼網路文章:https://medicalinspire.com/web/posts/47774嚴格來說,「氣溶膠」是指懸浮在氣體中的顆粒,例如空氣中的小液滴。在醫學界中普遍認為:(一) 直徑小於5-10μm的小顆粒可以沿氣流作短程和長程的傳輸; <10μm的顆粒很容易穿透聲門以下,而 <5μm的顆粒則可以穿透氣道一直到肺泡腔; (二) 直徑 >20μm的大液滴是指遵循彈道的液滴 (即主要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其中的液滴太大而無法跟隨吸入氣流。對於這些大液滴,手術口罩可以有效隔絕,因為它們將充當直接物理屏障,以防這種過大尺寸的液滴吸入到面具側面 (不緊密的側面) 周圍的呼吸道中; (三) 直徑為10–20μm的「中間顆粒」將在一定程度上共享小液滴和大液滴的某些特性 – 比 <10μm的顆粒沉降更快,並且可能攜帶的傳染劑量要比大粒徑液滴 (> 20μm)小。「氣溶膠」還將包括「液滴核」(droplet nuclei),它們是直徑為10μm或更小的小顆粒,通常是通過呼吸飛沫的快速乾燥所產生。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例如在周圍空氣流通很強的情況下,較大的液滴會像氣溶膠一樣的表現,並有可能通過此途徑傳播感染。被感染的患者通過呼吸、咳嗽或打噴嚏產生大小不等的感染性飛沫,那麼個別人仕則取決於與患者的距離會有不同傳染的途徑。近距離的傳染主要透過直徑 >20μm的大液滴遵循彈道滴向表面型成傳染體 (fomites),之後人們經用手觸摸並從這些傳染體帶到眼、鼻、口的粘膜中。長距離的傳染則要倚靠小顆粒停留在空中較長時間,並經由適當的氣流帶動才可以傳染其他人。舉例,當生物體的傳染劑量 (引起疾病所需的傳染劑數量) 並不高時,並且在擁擠和通風不良的條件下 (在醫院候診室、公共交通公具中) 產生大量載有病原體的飛沫 ,即使對於空氣傳播能力存有爭議的病原體也可以發生爆炸性傳染。有一點要留意,「氣溶膠」本質上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術語。 如果周圍的氣流可以使這種懸浮液保持更長的時間,這樣更大的液滴便可以在空氣中懸浮更長的時間。 在某些強橫流或自然通風的環境中,通風引起的氣流可以有效地傳播懸浮的病原體,從而在遠離源的相當遠的距離引起感染。傳統上,水痘、麻疹、肺結核病和天花都被認為是空氣傳染的疾病。例如對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Varicella Zoster Virus, VZV) 的研究發現,該病毒能夠傳播很遠的距離 (可以距離原發病例數十米,甚至在隔離室和其他通過走廊連接的病房區域或家庭中傳播),同樣的情況也在麻疹病毒和肺結核病細菌中發現到。對於天花,現在雖然已經沒可能進行研究,不過在不少的文獻回顧分析中,也發現不少僅非空氣傳播途徑而無法解釋的天花病例。至於流感病毒,在醫學界中對於其空氣傳播與大液滴傳播之間還有很大爭議。在對人類自願者進行的實驗性接種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霧化流感病毒的傳染劑量 (引起流感所需的病毒數量) 遠低於滴鼻劑,所以可能兩種傳播途徑都會發生,而每種傳播途徑的重要性在不同情況下也會有所不同。有曾處理過SARS病人的資深內科醫生解釋,當年威爾斯醫院8A病房及淘大花園大量的人感染SARS,都是氣溶膠傳播的例子。估計現時在日本有大批乘客被隔離在船上的鑽石公主號郵輪,其桑拿浴室和按摩池很大可能是確診者透過氣溶膠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的途徑。因為火鍋的蒸氣及蒸氣熨斗的蒸氣都可以製造大量的霧氣粒子,形成氣溶膠,若室內火鍋共餐者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或蒸熨的衣服上依附有病毒,都可能令在場的人吸入氣溶膠而染疫。個人結論:只買不織布防水口罩即可,防飛沫就很有效,重覆洗也沒關係。
chih_haohung wrote:因為沒有人敢講真話現在哪一個政府官員敢說 其實你們配戴的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對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過濾效果是很沒效果的嗎? 主要是防止飛沫 真真假假0.1um 一般口罩在當然濾不掉濾不掉 和 防護 這和預設條件是有關。帶口罩對『預防』武漢病毒是否真的有效? 當然有目前帶口罩最大的效果就是 健保的看診人數大減,學校小朋友生病數大減排除 一小部份不敢去醫院,很大一部份歸功於 衛生習慣的加強 及 群聚活動的減少、。登革熱https://nidss.cdc.gov.tw/ch/SingleDisease.aspx?dc=1&dt=2&disease=061腸病毒https://nidss.cdc.gov.tw/ch/這有一般常見的疫病統計,可以看出今年初開始,疫病發生數減少很多。少生病、少去醫院、少住院 等於 大量減少 身處險境 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