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boy015 wrote:
這症狀的病人發覺有月...(恕刪)
But!!!!人生就是這個But!!!!後來因為搬家的關係上上下下搬重物整個大復發!!!!!但因為已經搬離原先去看中醫的地點了,一南一北根本沒辦法再回診,所以只好重新去復健科拉腰,但單純拉腰實在沒有太大的改善,只能恢復到能正常行走但不能久站,連坐個電車都要擔心有沒有位子能坐,畢竟台灣正義魔人很多

後來重新照一張核磁共振確定最新的狀況之後,去自費的物理治療所(我去的那間需要請醫師開醫囑或診斷證明書),改善非常之多一個月去一次大約半年之後可以久站半個小時以上(原本頂多五分鐘就得蹲下或找椅子),之後再一樣配合針灸(這部分健保的中醫就可以了)到目前為止已經完全改善了,要出遠門完全沒有問題。
如果對我找的中醫師(健保)或物理治療所(自費)有興趣的話可以私訊我

Michael1974 wrote:
網路上查的~沒在健身的人~應該腰背肌肉都沒啥力~
腰椎間盤突出不用愁,腰背肌功能鍛鍊,零花費療效好!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ealth/annmgxg.html
腰背肌功能鍛鍊是腰部疼痛及腰椎間盤突出的常見治療方法,強大的腰背肌群是防止腰椎間盤突出疼痛的主要因素,所有藥物的治療都要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纖維環破裂後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造成以腰腿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腰間盤相當於一個微動關節,是由透明軟骨板、纖維環和髓核組成,分布在腰椎骨間,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或外傷所致纖維環破裂,髓核從破裂處脫出,壓迫腰椎神經,從而出現腰腿放射性疼痛。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占95%,患者最多見的症狀為疼痛,可表現為腰背痛、坐骨神經痛等。
一、急性期
1、臥位: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應睡硬板床,仰臥時膝微屈,膕窩下墊一小枕頭,全身放鬆,腰部自然落在床上。側臥時屈膝屈髖,一側上肢自然放在枕頭上。
2、下床:從臥位改為俯臥位,雙上肢用力撐起,腰部伸展,身體重心慢慢移向床邊,一側下肢先著地,然後另一仙下肢再移下,手扶慶頭站起。
3、坐位:坐位腰部挺直,椅子要有較硬的靠背。椅子腿搞度與病人膝到足的高度相等。坐位時,膝部略高於髖部,若椅面太高,可在足下墊一踏板。
4、起座:從座位上站起的,一側下肢從椅子側面移向後方,腰部挺直,調整好重心後起立。
二、恢復期
恢復期做自我鍛鍊,使腰背部肌力增強,一可增加腰椎活動度,二可增加腰脊柱的穩定性。
1、仰臥抬起骨盆:仰臥位雙膝屈曲,以足和背部作支點,抬起骨盆,然後慢慢落下,反覆20次。該動作能矯正下骨盆前傾,增加腰椎曲度。
2、抱膝觸胸:仰臥位雙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儘量靠近胸部,但注意不要將背部弓起離開床面。
3、側臥位抬腿:側臥位上側腿可伸直,下側膝微屈,上側腿側抬起,然後慢慢放下,反覆數十次。
4、爬行與膝觸肘,雙膝及上肢撐起俯臥:腰部放鬆慢慢下沉,重複10次後,一側下肢伸直,屈膝使其儘量觸及同側肘關節,重複15次。
5、直腿抬高:仰臥位將雙手壓在臀下,慢慢抬起雙下肢,膝關節可微屈,然後放下,重複15次。
6、壓腿:坐在床面上,一膝微屈,另一下肢伸直,軀幹前傾壓向伸直的下肢,然後交換成另一下肢。此動作也可在站位進行,下肢放在前面的椅背上。
7、膝仰臥起坐:仰臥位,雙膝屈曲,收腹使軀幹抬起,雙手觸膝。
8、倒走,倒走是非常有用的腰背肌鍛鍊方法,易用易堅持!
醫療體操應對「腰突」
依照循證醫學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治方法進行分析與評估後得出結論,運動療法既經濟又有效。另有研究證實,腰肌力量強的人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生少,這也反證了以肌力訓練為重點的運動療法的有效性。
筆記一下,年輕時姿勢不正,過40歲以後腰痛就上身了,要運動!
骨科/神經內外科看了2年. 聽到鄒醫生的話.我老婆還猶豫。我馬上請鄒醫生安排微創. 2015/7/26 微創 30分鐘搞定.
台中榮總神經外科鄒錫凱醫生乃神醫是也,我們家老大就是給他做微創手術的.開完隔天出院.完全恢復正常.不過後續保養還是要做.姿勢要正確.不然身體還是會抗議的. 開完微創可完全恢復,,鄒醫生夜診看到半夜3點,你們就知道他多熱門。
步驟一 : 排時間做 CT , MRI , X光片.確認患部位置大小.
步驟二 : 看醫生評估,安排後續復健或是微創.
步驟三 : 微創完.要復健 3個月. 帶護腰半年.姿勢要正確不能拿重物.每月回診.
步驟四 : 康復後.還是要注意姿勢.拿重物直上直下.最好避免拿重的.
我的經驗. 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