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醫院裡的藥師,只是鐘點費一百五的作業員。
想知道藥局裡藥師的作業情形嗎?
藥局裡面的輸送帶左右兩邊,每隔一定距離就會站著一個穿著白袍的藥師,每個人都埋首於通過眼前的輸送盒,先把裡面的藥袋拿起來看,有自己這一站的藥品,就把它們裝進去藥袋,沒有,就放回去原來盒子裡,讓它往下一調劑區送。
大概經過兩到三站後,藥袋裡的藥就兜齊了,最後一站檢查所有裝配內容有沒有錯誤,若一切完美,就把同一個人的藥袋用訂書機訂起來,然後讓藥袋往洞外面流出去,外面的藥師會接手和訂單重複確認一次,若一切正確,就交給正確的下單人,也就是等著拿藥的你。
疑???奇怪,我是在形容藥局內部情形,怎麼變成大學時去工廠打工裝配電視的生產線一模一樣…
哎呀,差不多啦,就是這麼一回事。一般所謂的『抓藥』,經過流程管理之後,其實跟電子工廠的生產線沒啥兩樣的。
你看因為前署長「爆料」,新聞把血汗醫院說得多誇張,我們可是第一線每天都用這種方式在上班,不會怎樣啦~抓快一點就好呀!熟能生巧,就是這麼一回事。
在醫學中心裡,門診量真的大得嚇人,若是藥師無法適應生產線步驟,一定會和我新人時期一樣,每天五點下班,五點半回到宿舍後,得先躺個一個小時腳才抬得起來,不然全身沒有力氣,兩條腿又酸脹。這情形,我持續了半年,身體才總算跟得上這忙碌的步驟及繁重的工作內容。
當然,一定要強調,我們藥師不只是『抓藥』而已,我們更強調『調劑』。
依照『藥品優良調劑作業準則』規定,『調劑,係指藥事人員自受理處方箋至病患取得藥品間,所為之處方確認、處方登錄、用藥適當性評估、藥品調配或調製、再次核對、確認取藥者交付藥品、用藥指導等相關之行為。』
但在醫院量真的太大,若由一個人從頭到尾負責一張處方,是非常不實際的作法,只好一人負責一部份,用組合的方式,這是權宜之計了。
這…,就是我們堂堂醫學中心的藥局?
錯,這只是『一小部份』。
上面看到的,是所謂的『門診藥局』,還有分『住院單一劑量藥局』和『化療藥物藥局』來負責病患的用藥,這部份的作業幾乎所有病人都看不到。
又例如『住院單一劑量藥局』,簡稱『UD藥局』,裡面有一個藥師負責全院住院病人的『點滴』。
沒錯,就是那一瓶一瓶的點滴。
住院病人常常會用到點滴,整個領藥流程是:醫師處方-傳到藥局-印表機印出-藥師收單-調劑準備好藥品-護理站來領藥。
很簡單是吧!
但若是在星期五(按:醫院週末也一樣會放假,所以,星期五就要準備住院病人星期五晚上~星期一早上接近三天份量的藥品),一次要準備整棟上百人的瓶瓶罐罐點滴,那就很好玩了。
那不是一瓶一瓶拿喔,通常,是一箱一箱的搬。
對,就像你過年時去大賣場搬啤酒時一樣,…只是一次大概搬一百箱。
有夠爽的!
還記得有一次夏天,我搬得好過癮,汗水就像下雨一樣從我頭髮上滴到眼鏡上。不得不把藥師袍脫了,襯衫也脫了,到後來穿著西裝褲實在很難使力,乾脆先暫停五分鐘,到自己的置物櫃,換上本來晚上要去健身中心換穿的全套體育服和運動鞋,回頭繼續搬。
搬搬搬,當我半彎著腰準備搬下一箱時,後面傳來組長的聲音:『藥師,上班時間要把藥師袍穿起來呀』。當我彎著腰轉頭無辜的看著組長的那一剎那,汗水剛好又滴兩大滴到地上,我站直上半身,才發現上衣前面和後面都是鹽漬,就是那種汗溼了又乾,乾了又濕以後,留下來的白色痕跡。
『組長,我…。』
『好了,別說了,繼續吧!』組長馬上阻止了我,轉身走了。
你猜,怎麼了?我慘了嗎?
本來我也是這樣想…。
十分鐘過去,工讀生拿了一瓶冰的運動飲料,還付有一張小紙條,對我說:『組長叫我拿來給你的。』
仔細看紙條,上面寫著:『XX藥師,辛苦您了,這瓶飲料請你喝。小心備藥,不要受傷了。 XX組長』
喵的,揪甘心!
那天下午,是我在醫院幾年生涯裡,印象最深的一個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