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醫護還是家屬,碰到ICU的壓力就很大
也許因為探病時間短,沒看到脫下外層手套也是有可能
我的家人住ICU期間非常的長,都變成班長了,當時我們也是每天都心急如焚
期間看盡各種家屬(也包含自己家人)因壓力導致理智崩潰的狀況
甚至有人半夜脫光衣服在休息室講夢話,有的人半夜把別的家屬挖起來訴苦
就算你本來的工作是律師,照樣會這樣,事實往往只是壓力需要宣洩
家屬來來去去,醫院也很清楚家屬的壓力
所以除非言語太過激烈,否則應該不會惡言相向才是
病人不能動不能表達的時候,請多花一點時間在他們身上
多觀察他們的需要,轉達或要求醫護處理
病人通常跟家屬的互動是最好的,親人的關懷才會讓病人才會好得快
我的家人還在療養之中,我們還在努力找回家的路
也祝您的家人早日康復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devil楊 wrote:
我爸因腹膜炎引發輕微...(恕刪)
1."聽我姐轉述...",光是看到這句,就不需要多做討論了,這叫一面之詞。
2."難道妳爸的身上就沒細菌",這位護士說的沒錯。病患在加護病房,又是敗血症住進來的,一定有用抗生素,而且一定是比較後線的抗生素,對於感染控制來說,病患自已身上的細菌不可怕,怕的是別的病人身上的細菌,所以在加護病房中,洗手的時機是在接觸不同的病人時,要做洗手的動作。
3."醫德"這二個字,是用在尊重你的人。動不動就想扣人大帽子,別以為別人都是欠你的。
4.在臨床上,有經驗的醫療人員都會發現一個現象。同樣的病,會"真心"感恩的病患或家屬,預後總是比一些"特殊"病患或家屬好很多。因此,我總是相信"當你看人是佛,你自己也是佛"。
http://www.lightkiller.com/room2-1a.htm
節錄其中一段:
在台灣,院內感染率大約為3%~5%,(中國大陸約為5-10%),其中以外科及加護病房的感染機率更高,此時病人抵抗力差,再加上侵入性之插管治療都是讓致病微生物入侵體內的機會大增,醫療院所的感染防制中,除了手部衛生可降低傳染,還有醫生護理人員的細心診斷照顧外,在事前的預防,降低感染途徑的第一線人員可說是清潔消毒人員,美國醫院評鑑及全球最著名的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都未將清潔指標列入其評鑑,近來已有多個團體以提出披評,例如美國降低感染死亡委員(RID)主席Betsy Mc Caughey就提出批評,更何況台灣的醫院是以成本為考量為主,更不重視此部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