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eriestw wrote:
育種基本上完全用不到分子生物學的技術, 但基改則是必備!
育種採取的是億萬年生物繁衍的自然機制.
但基改則不是..
這是最大的差別!
基改最大的風險之一就是現階段對於基因表現的有限認知.
例如,已知某基因具有怎樣的表現, 但該基因是否在其他基因表現過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或該基因的開關啟與是否表現對於其他基因的影響等則未知或未完全明瞭, 以及與其他基因有怎樣的協同關係, 插入其他物種後在其基因組中是否有與其他的基因有協同表現, 影響, 干涉, 調節, 或是在某些條件下開啟或關閉某項機制? 等等..基改是當然是可以跨物種甚至跨界, 但最大的風險就在於此! 單一物種的所有基因各層次的各項表現,調控與機制都還搞不清楚, 其他的問題呢? 可以直接跳過嗎?
在實務上某基因在某物種是有怎樣的表現是已知的, 把此段基因植入其他物種後在卻往往該基因卻是不表現或不如預期, why? 這就是問題所在!
任何物種的基因突變都是非常有限性的, 且在自然的機制下基因突變是受到層層控制與調節的. 過於巨大的基因突變造成的往往就是直接造成該生物個體的發育中止, 死亡!
而基改生物對生態的影響又是另一個大問題!
育種當然不需要用到分子生物學的技術,這個對育種及基改稍有瞭解人都能理解。但是重點不在技術層面,在於最終的基因庫改變的事實,難不成育種出來跟子代不同的性狀,不是因為基因庫改變所造成的嗎?你在前面論述了基因遺傳跟腫瘤的生成的關係,可見你也懂得這一層次的。
"基改最大的風險之一就是現階段對於基因表現的有限認知."
台農71號(香米)是育種出來的,這沒問題吧!那你倒說說,育種者知道哪個或是哪些基因改變會有芋頭香的味道嗎?我找不到相關的論文報導,也許01上的神人有辦法,那我會感激不盡。
所以,基改知道轉入什麼基因,所以不安全。
育種不知道改變什麼基因,所以安全。
這個邏輯~ 我不懂!
至於你所講述的轉入單一基因所造成相關生理、生化及其他基因的調控等,難不成以你以為育種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只怕育種所獲得的突變株,其基因改變的量更多。況且,你以為轉入一個基因後,這個作物就一定能有預期般表現嗎?錯!還是得經過田間測試、觀察等步驟。在實務上,育種也是一樣需要有田間篩選及測試的。
你講的那些突變、基因調控都對!但是在實務上,轉入一個基因,或是要育種出一種抗病新品種,可沒保證是百分百成功,但是也有成功的例子的。所以你在實務上的回應,我覺得不是反基因的理由。
同樣都是基因庫的改變,你覺得育種就比較安全?別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