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在電視上說: 棉酚含量不到1ppm,所以其實是含有1ppm以下只是檢驗不出來?

按照維基資料來看:
棉籽油的介紹:棉籽油一般含70%的不飽和脂肪酸(18%的單元不飽和,52%的多元不飽和)、26%的飽和脂肪酸。完全氫化時則是94%的飽和脂肪酸和2%的不飽和脂肪酸(1.5%的單元不飽和,0.5%的多元不飽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3%89%E7%B1%BD%E6%B2%B9

棉酚的介紹:是一種存在於棉花的棉籽及棉根皮中的多酚類物質。黃色晶體,有三種晶形。有毒,難溶於水,微溶於石油醚,溶於稀碳酸鈉溶液、氨水(同時緩慢分解)、甲醇、乙醇、乙醚、氯仿、二甲基甲醯胺。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3%89%E9%85%9A

其實我一直再想的是棉籽油在加熱過程中,會不會產生棉酚。

看了以上的資料,我了解到是棉花同時產生這兩種物質。

看棉酚的結構屬於多酚類,棉籽油如屬於脂肪酸,

那我想單單短暫加熱過程,應很難產生多酚類的棉酚。

其實拿棉籽油加熱再測棉酚量就知道對人體是否有害。

純學術探討,別拿大便來討論,感謝。
http://www.fda.gov.tw/upload/133/Content/2013102317313829267.pdf

附上[食用油中游離棉籽酚之檢驗方法],是用HPLC去作。

我很好奇為何有些報導是說棉酚檢測困難,需要多次檢測?!

其檢測的因難點為何?都用HPLC了,難道有異構物?

PS.回應樓主的問題,是的HPLC極限就是1PPM,1PPM是N.G.。其意義有兩個:
  (1)低於1ppm以下或無;(2)方法錯了,解析不出來。
http://www.fda.gov.tw/upload/133/Content/%E8%B5%AD%E9%BA%B4%E6%AF%92%E7%B4%A0A%E4%B9%8B%E6%AA%A2%E9%A9%97_%E5%85%AC%E5%91%8A__.pdf




真懷疑在這發言的人,有多少有進實驗室做過層析

連回都不想回了
平安、健康最重要

continuum wrote:
樓上的 不是不回了嗎...(恕刪)


感謝更正,是N.D.無誤。

沒層析過油,不過層析本來就是分離不同的化合物。

請問所以油類在HPLC的分離解析較有困難??

爬山的阿光 wrote:
真懷疑在這發言的人,...(恕刪)


最後那句個人感覺不是很理想 ....
我是寧願想 術業有專攻 ....

Redrum wrote:
歐美各國都可以合法安全食用的東西
到了台灣卻被媒體跟名嘴的口水變成了劇毒…
不求甚解的民眾造就了媒體跟名嘴炒收視率的保障


唉!

台灣的媒體的真是瀾透了


現在己經很少看電視了。尤其是談話性節目。


不是

偏激

就是

低能化!


平安、健康最重要
continuum wrote:
尤其油不好搞....

沒錯。
尤其當sample一多時....真的會"抓狂"


continuum wrote:
最後那句個人感覺不是很理想 ....
我是寧願想 術業有專攻 ....


改了,以免又多了不必要的發言,謝謝
平安、健康最重要
爬山的阿光 wrote:
沒錯。尤其當samp...(恕刪)


植物油中的棉籽酚按照現在公告的方法會不好檢測嗎?

有標準品的話, 應該還好吧, 雖然我不清楚背景干擾和波峰交疊狀況會有多少

但精煉油在食品中, 相對應該算好檢測的了吧

食品檢測最大的問題應該都是前處理的步驟
大統有無精鍊棉籽油?檢調只要詢問相關作業員及查閱生產作業資料就知。
如果進口的是食用級的棉籽油,大統會再精鍊增加成本?

現在檢驗的棉籽油不含棉酚,不表示過去幾年吃的棉籽油不含棉酚。

所以最重要的是
1. 仔細調查大統及富貴鄉有無精錬棉籽油?
2. 詢問國外棉籽油公司,這幾年進口的是何種等級(粗鍊、細鍊)?有無含棉酚?

棉酚檢驗方法與使用溶劑有關,國外油公司都有檢驗資料,檢調單位應該去函要求相關資料。
精鍊才可避免有害物質(包含棉酚),應仔細查明是否有完整的精鍊程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