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life40 wrote:
小弟也大推 糖尿病有...(恕刪)


這本書 我有買 但是控制不等於治癒

會不會中醫的控制=治癒

說真的台灣人尋名醫的能力超強,要是能治癒台灣就不會這麼多人為了糖尿病所苦。
peterchang2631 wrote:
...第二型糖尿病是可以根治的,而非大部分人們所想的要吃一輩子的藥...(恕刪)


kai520 wrote:
這本書 我有買 但是控制不等於治癒...(恕刪)


自從我知道純肉食性的貓可以被獸醫判定得糖尿病,一開始就選擇注射胰島素,本來每個月1~2千元買帶骨生肉就可解決的事情,變成每個月2~3萬元醫藥費,對於權威賣藥醫師扯謊能力,真是嘆為觀止。

上帝設計貓是吃生肉的,本來就不適合吃有澱粉的飼料,吃澱粉生病也不奇怪。為何一定堅持要餵飼料(食品廠財團)+胰島素(藥廠財團),讓獸醫院每個月賺2~3萬元才叫做正常?而每個月花一千餘元向肉販買帶骨生肉,就只是控制而非正常?你能理解嗎?而且吃生肉與吃飼料的貓,健康有很明顯的差別,就算不管糖尿病,吃飼料貓有皮膚病、腸胃炎、口臭、牙齦發炎與結石等問題。這些小問題,自從我餵貓生肉後就消失了。

只能說醫療界濫用解釋權到了非常誇張、顛倒是非的地步。

人的生理結構與貓差很多,但我也不禁有相同疑問,等到我看了遠古食物Paleo Diet相關書籍,就明白人不是設計用來吃加工食品垃圾食物的,也因此精製澱粉與白糖會對人有很大的害處。書裡並建議不是病人才這樣吃,而是年輕人一開始就該這樣吃,因為疾病都是長久不正常飲食,破壞人體原本正常代謝循環,長久累積造成的。

這本書翻翻,有很札實理論基礎,只是有些學術論文妨礙了財團財路,就很少被宣傳罷了。








一堆亂七八糟的錯誤觀念實在很糟
會誤導很多人

身體的荷爾蒙幾十種
只有一種能降血糖,叫做胰島素
而身體很多器官都會利用血糖,但是只有幾個器官/組織是受胰島素調控,其他則不,
像是腦部、心臟肌肉使用血糖是不受胰島素調控
但是肝臟、骨骼肌、脂肪的利用是受胰島素調控

而糖尿病的成因是在於胰島素的不足
第一型糖尿病是因為胰島細胞(講精確的話叫beta cell)被完全破壞了所以無胰島素
目前不管是中醫西醫都還是找不出如何讓胰島細胞再生的方法
所以第一型糖尿病就是得到了就得終身打胰島素

第二型糖尿病是胰島素的相對不足
相對不足可分為1. 胰島素的需求上升,包括了變胖、少運動、肝功能變差、飲食等成因
2. 胰島素的生成減少,包括胰島細胞被破壞或功能失調
所以第二型糖尿病的成因是多形的,各種成因都占有一部份,有些人可能是變胖占的成份多,有些人是胰島素功能變低。
因為成因很多樣性,所以每個人因治療產生的差異很大
有些人可以靠減重就可以終身把血糖控制很好
有些人則很快就進展到非得打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程度
所以某些人拿自己家人來舉例,那是非常不可信的作法
因為你家人的第二型糖尿病和另一網友的第二型糖尿病,在病程進展上是不會完全一樣的

而針對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就包括藥物和非藥物
非藥物的部份包括生活習慣改變、戒煙、減重、運動等等
藥物的部份包括胰島素和非胰島素的治療

前面有些網友很錯誤的觀念認為說糖尿病非不得已不要用藥物治療,這是絕對有問題的作法
最常見(占95%以上)的第二型糖尿病,固然可以藉由運動、飲食、減重等生活習慣的改變來達到血糖控制的目地
但是問題就在於第二型糖尿病中能達到生活習慣改變的比例,只有到30%,剩下的70%是做不到的(對,你必須要承認,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是意志堅強者)。
更多的病人是口頭說要靠生活習慣改變,但是過了一兩年都還是失敗,才願意接受藥物治療。
但問題就在這一兩年間的高血糖,還是會持續地對病人血管及神經系統造成持續性破壞,不會因為你嘴巴說要控制血糖,神經血管系統就不受到破壞。
目前也有很多的研究發現,在診斷初期就給予積極的血糖控制,可以讓糖尿病患者的前幾年血糖控制比起不積極控制的來說可以更容易控制好,並且減少藥物的使用。
所以為了病人的健康著想,除非是血糖稍高的糖尿病,不然給予藥物治療搭配生活作息改變絕對是個正確的作法。等到病人血糖控制好,再停止藥物的治療。

還有
現在的血糖藥在醫師的監控下都是很安全的,比起很多來路不明的藥物(像是電台藥物,朋友推薦藥物等)來說,只要是醫師有注意到病人的狀況給予適當的藥物,很少會有問題。
反倒是不好好控制血糖,洗腎和失明會更快來找你....
kai520 wrote:
這本書 我有買 但是控制不等於治癒




如果第二型糖尿病是照醫師的處方藥來降低血糖,這樣才叫控制,是不會痊癒,但是如果是改變正確飲食,而使血糖恢復正常,這才是真正的治癒。因為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的胰臟功能是正常的,胰島素的分泌甚至比一般人還多,他們的問題來自於細胞的胰島素阻礙insulin resistence,簡單來說一般的細胞接收到胰臟分泌的胰島素,變會將血管內的血糖吸收進來作為燃料,但是如果你魚,肉、蛋、奶,油脂或精製的垃圾食品吃很多、體內堆積過多脂肪、妳的身體為了怕你無限量的肥胖下去,而讓細胞不再聽從胰島素指令,把血糖吸收進細胞當作燃料,而改以脂肪作燃料,如此血糖只能從尿液中排出,身體可以消耗堆積的脂肪,所以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吃藥,一般來說妳是會變瘦的,採用藥物來控制血糖並無法降低細胞的胰島素阻礙,相反的妳蠻可能增胖,讓胰島素阻礙增加,讓血糖問題更加惡化。
改變正確飲食〈穀類、蔬菜、水果、豆類為飲食主幹〉,才可讓細胞的胰島素阻礙消失。讓細胞優先使用血糖作燃料,身體才是真正恢復健康。
個人認為,應該還是用控制這個角度才是
目前,小弟的飯前血糖已經很少超過95了
而且大多都在78-85之間
飯後血糖,就看進食量了..一碗白飯從之前的180到目前只剩125左右
但三個旦黃酥...瞬間破200

如果是已治愈的話,應該不會升到那麼高才對

peterchang2631 wrote:
如果第二型糖尿病是照...(恕刪)


你只看了insulin resistance沒看到beta cell dysfunction
T2DM有一個特徵就是胰島素分泌的first phase的消失
除了少數很極端的狀況下,用生活作息改變來使血糖達到良好控制,first phase仍然不會像正常人一樣的恢復,就像後一篇的網友寫的,吃了東西還是血糖會竄高一樣,所以即使是飲食控制也是沒辦法治癒糖尿病。

還有,不是每種治療糖尿病的藥都會增重
SU, Glinide和TZD這三類藥物才會增加體重
Metformin, Acarbose, GLP-1 agonist, DDP-4 inhibitor, SGLT-2, Amylin analogous都是減重的

jason_cas wrote:
糖尿病不一定可以靠運動控制! 這點我一定要說明一下, 雖然好像在澆冷水... 家母自律極嚴, 從不吃甜食, 三餐只吃清淡飲食, 每天打一小時太極拳, 十點多就寢. 但血糖卻一路從180, 200, 250, 一路漲. 現在已經用藥用到有抗藥性, 得定期換另一種藥. 而且糖尿是會遺傳的! 像我雖然血糖不高, 但卻在臨界值, 也是得很小心. 所以我覺得糖尿病這種問題只能預防, 得了就盡人事就對了.
...(恕刪)

1 去找營養師作飲食記錄分析,比較知道問題在哪。
http://tw.myblog.yahoo.com/dmcare-org/article?mid=215&next=64&l=f&fid=8
2 復健科比較能做出運動強度及運動項目的建議。
http://www.kln.doh.gov.tw/main_sec.php?index=hygiene_detail&id=125&no=&mid=49&pid=49&sid=04
Rh wrote:
一堆亂七八糟的錯誤觀...(恕刪)


Rh 大大真的是苦口婆心啊
今天聽您講 T2DM 的成因也是有不同的
真是受益良多
所以並不是所有 T2DM 都可以靠運動和飲食習慣改變來控制的
該用藥的時候,還是要用藥
但是運動和控制飲食絕對是有幫助的,對嗎?
我可能比較幸運一點是肥胖的因素多一些
因此用藥+運動和飲食控制對我有很好的效果


我下個月又到了抽血檢驗的時候了,希望還是能夠維持繼續停藥的好成績

我也是要奉勸病友,千萬別拖
及早控制,以免拖延出許多併發症
到時候才真的是欲哭無淚啊

Rh wrote:
你只看了insulin resistance沒看到beta cell dysfunction


type 2 DM 如果是 beta cell dysfunction 不可否認也許某些患者即使飲食控制也無法 100%脫離藥物,但是我想讓各位了解的是,良好的飲食對糖尿病的好處是非常巨大的,在此我引述T.Colin Campbell 所著的China study 內文提到的Dr.James Anderson曾做的一個研究,25位type 1 DM 與25位TYPE 2 DM的患者,這些患者原本都需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體重皆無過重,經過三周高纖維、高碳水化合物〈穀類'馬鈴薯 等〉低脂 純植物性飲食,結果令人印象深刻,TYPE 1 的25位患者對藥物的需求降低了40%,血糖值也大幅改善。
TYPE 2 的 25 位患者,經過三周飲食改變後,成果更加亮眼,因為有 24位不必再接受胰島素藥物治療。這意味僅僅三周就可讓 96%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脫離藥物需求。有一名已有21年病史的男性,每天都得使用35單位的胰島素,經過三周飲食改變,胰島素的需求已降至每天8單位,而在 8周後,便無需再注射胰島素。
當各位看到光是正確飲食控制,就可達到服藥數年而達不到的效果,本身是糖尿病患者,或親朋好友有此宿疾的,難道不會想試試看?


Rh wrote:
Metformin, Acarbose, GLP-1 agonist, DDP-4 inhibitor, SGLT-2, Amylin analogous都是減重的


這些藥物即便不會增胖,仍逃不出絕大多數藥都有副作用的魔咒,再說依照藥廠的人體試驗,也許一、兩年的安全性報告是有,但要說到長期服用一、二十年,甚至好幾種藥物一起服用的安全性,我想大概沒有幾個藥商拿得出來。
根據1998年美國的一份統計研究,依照醫師的處方吃藥,全美因為藥物的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一年就有十萬零六千人因而死亡,而這數據還不包括給錯藥的、不按規定用藥、藥吃過多、濫用藥物者、治療失敗、及可能是藥物不良反應而死亡者〈excluded errors in drug administration, noncompliance, overdose, drug abuse, therapeutic failures, and possible ADRs〉,也就是說實際的死亡人數還要高上許多。
若以美、台 3億與2千3百萬的人口基數相比,假設兩地的醫療水準一樣,醫師開藥的謹慎度相同、台灣一年因醫師處方藥而死亡的,推測有七、八千人因不為過。




peterchang2631 wrote:
type 2 DM ...(恕刪)

根據自身經驗,您所敘述的是非常對的
只是大部分的人都沒有意志力去長時間執行飲食控制
而醫生呢?可能是看多了這類型的病人
往往就會以開藥交差了事
而病人如果對自己的病情沒有追根究底的認識
也會以為光吃藥及皮毛的飲食控制就能控制病情
等到嚴重後想挽回也來不及了

我自己看過7.8個新陳代謝科醫生的感覺就是如此
很多醫生就是想開藥而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