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醫療糾紛限定被告對象為醫院, 禁止將醫生個人列為單獨被告, 醫院上下應該是生命共同體(其實其他行業早已有先例, 例如會計師業, 會計師的報告出問題一定是事務所跳出來承擔, 而不是會計師個人)
2. 醫學系招生名額限定為9成公費, 1成自費. 公費者畢業接受國家安排執業7年, 不得賠償退出.
3. 醫學美容建立專科醫生制度. 非醫美專科不可執業. 醫美專科錄取率限定每年3名.(會計師當年就是這樣搞的)
其實為什麼醫療糾紛增多就是因為醫師長久以來把持專業, 整個醫療環境對其他民眾而言, 就像一個密不透風的黑盒子... 醫師群的既得利益者有拼命限定其他民眾接觸醫療專業... 如果醫藥業能徹底透明化的話, 我相信醫療糾紛應該會少很多... 例如全面白話文書寫病歷, 病歷自由查詢, 開刀及侵入式治療過程全程錄影等......
joeylin888 wrote:
好笑的是很多人寧可花大錢去整形美容,卻對每個月多支付10元的健保費斤斤計較,少買一罐可樂,少抽一包煙的錢,加起來真的可以幫助很多需要的人,真不知為何要把調漲健保當成洪水猛獸,什麼藥價黑洞根本就不是重點,政府做大盤商,由政府統一採購,所有醫療院所統一價格向政府申購不就沒有藥價差的問題,有什麼好吵的,
就我接觸的醫師護士,其實錢真的不是問題,就醫師而言,一個月20萬 30萬或50萬,它們都可以過得很好,多做多拿很合理,主要還是生活品質和熱忱的問題,護士的話 不同單位待遇自然不同,人力不足為主要原因,其實他們都是來服務我們,而不是來伺候我們,現在很多人把他們當作傭人下人在使喚,坦白說掛號費才多少,還不夠去吃一頓吃到飽,
你說的沒有錯但我對這兩段有意見
很多人整形美容但再怎麼多也不代表全體
健保漲的可是全體,為什麼要替健保局亂搞的制度買帳
護士的問題在做的事情比醫生多、雜,而且屬於第一線
但薪水只有五分之一不到
你說護士的問題不是錢?純白班起薪加倍不包行政,值班費比照醫生
你覺得會不會還是這麼多人抗爭
說錢不是問題顯得太不食人間煙火
PAN1623 wrote:
只能說你還是搞不清楚...
……小兒科在四大皆空裡面...(恕刪)
連中醫都快一樣了……
現在一堆年輕中醫只賣藥或保健品(療效雖很差卻也治不死人,但超級好賺!!)
xinchun1980 wrote:
我在需要常動刀的小科...
……就算事先經過詳細的溝通也是一樣...(恕刪)
連一些我熟視的老中醫近年都收起診所,以辦公室的方式幫熟人或以往的病患看診;
而那些老中醫的子女若有讀醫,現在也剛好都以“牙醫”居多。。。
我們最無奈的是:
有些患者喜歡拿西醫數據來論斷中醫某個治療過程
或用Google來的資料去質疑醫師的判斷或指導醫師用藥(包含中西醫);
患者這種態度也算是糾紛最主要原因之一吧。
小南 4841 wrote:
開放醫學院名額就是仇...(恕刪)
醫學系名額有限制有一定的道理
一名醫學生的培養 會用到有限的資源
增加一倍的名額 但實驗用的大體沒增加
所以訓練出 一倍半調子的醫生
會比現在好嗎
---------------------------------
醫生培養不易
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 需12年的養成
從生疏到成熟 要累積無數的經驗
很多都是錯誤的經驗 (醫學本身就是建立在錯誤之中 如何避免錯誤)
才慢慢長大
---------------------------------
小南大
請問你去醫院抽血 要給經驗老到的護士抽 還是實習護士抽
若我們不給實習護士機會 他永遠沒機會成為經驗老到的護士
你會願意說我給你們多抽幾次 這樣就可以多培育一些人嗎
----------------------------------
開放名額不是問題
問題是如何培育成能獨當一面的醫生
而不是 一堆3腳貓

空軍的思維 駕駛員比飛機重要
駕駛員死了 要在培養一個 要很多時間和金錢
飛機掉了 在買就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