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說的道理很簡單, 大家繳了稅金給政府, 希望它為我們營造一個少災少難的生活環境, 現在麻煩來了, 它二手一攤在一邊擺爛; 對腸病毒威脅的了解搞不好我們在這邊唇槍舌戰半天帶給彼此的收穫還比較有用, 你懂我的意思嗎?
沒錯, 我住台北市, 到現在只在手機上接過一則簡訊, 要我多洗手可以降低常病毒感染機率, 就這樣!?
我看再這樣擺爛下去, 病毒傳來傳去, 下一個SARS悲劇又要在上演一次...
资产阶级(又称布尔乔亚;英语:bourgeoisie)是根据一些西方经济学思想学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所做的阶级划分当中的富有阶级之一。
腸病毒症狀圖片
http://blog.xuite.net/naudchen/ggyy/17805730
http://www.babyhome.com.tw/note.php?mid=284807&op=dt&lno=83215379&no=7077835
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 行政院衛生署 疾病管制局 ─ 疾病介紹 )
腸病毒教材(pdf檔案)
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病徵
大多數人在感染腸病毒後,約7至10天即能痊癒,但是有極少數的人感染腸病毒後,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腦炎、腦膜炎、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等。另外,根據研究資料顯示,若家中有第二個幼兒感染腸病毒時,要特別小心注意其病情的發展,因為第二個病患所接受的腸病毒之病毒量往往較高,其嚴重程度可能提高。
目前國內對於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已有很好的治療方式,因此,若家中幼兒感染腸病毒時,自症狀開始後7天內要特別注意觀察病童是否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如下表所列者),並迅速送往大型醫院就醫,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避免小孩病情惡化。
●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病徵
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上述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3 至4天後出現。
除了一直想睡外,病童顯得意識模糊、眼神呆滯或疲倦無力,原來活潑的小孩會變得安静不想動,但發燒本身就會影響小孩活力,所以上述症狀的判斷應以體溫正常時的精神活力為準。
●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
通常是在睡眠中時出現被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隨著病情變化嚴重時,在清醒時也會出現。另外,病童可能因肌抽躍症狀而變得無法入眠。
●持續嘔吐
嘔吐可為腦壓上升的症狀表現之一,嘔吐次數愈多愈欲要注意,尤其是伴隨嗜睡、活力下降,或只有嘔吐而無腹痛、腹瀉等腸胃炎症狀時,需要特別注意。
●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小孩安靜且體溫正常時,心跳每分鐘120次以上。
傳染途徑
●糞口傳染:糞口、水、手部污染
●飛沫傳染:病人的口鼻分泌物、飛沫、咳嗽、打噴嚏
●接觸傳染:皮膚水泡潰瘍
●潛伏期: 2至10天(平均3至5天)
症狀
●大多是無症狀感染,或只有發燒等類似一般感冒症狀
●特殊臨床表現
– 疱疹性咽峽炎
– 手足口病
– 無菌性腦膜炎及腦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 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 流行性肌肋痛
– 急性淋巴結性咽炎- 發燒合併皮疹
– 其他嚴重型如肺水腫、新生兒感染等
●三歲以下幼童感染,併發嚴重中樞神經症狀之比率較高
感染腸病毒71型常見症狀
●發燒時間較長
– 常超過3天,體溫可超過39OC
●多有手足口症狀出現
–在手部、足部及口腔黏膜出現如針頭大小紅點的疹子或水泡
●容易有中樞神經併發症
–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意識不清
–嚴重併發症多發生於發病5日內
–出現肺水腫時,死亡率高
腸病毒患者之處理與治療
●絕大多數症狀輕微, 7 到10 天自然痊癒。
●無特殊之治療方法,醫師大多給予對抗症狀之支持性療法,疑似重症患者給予免疫球蛋白。
●小心處理病患之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且處理完畢須立即洗手。
●多補充水分,多休息,學童儘量請假在家休息,以避免傳染給同學。
●對家中之第二個病患要特別小心,其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嚴重程度可能提高。
●特別注意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持續性嘔吐、肌抽躍等。
什麼情況下必須立刻就醫?
●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等,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病3至4天後出現。
●肌躍型抽搐( 全身性肌肉收縮)
●持續嘔吐
●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
一般民眾如何預防腸病毒?
●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玩具常清洗,不放口裡咬
●避免傳染,避免到擁擠的公共場所
●生病時儘早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注意家裡的清潔與通風
●抱小孩之前要洗手
●大人小孩都要注意衛生
大概可以知道腸病毒為什麼會流行了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1796919&bid=6
只注重私利的私立幼稚園 + 沒衛生公德心的家長
敢碰"漲油電價"這個前政府鄉愿不敢碰的必要之惡,展現"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風骨,
但對腸病毒的防治宣導卻讓我只能透過01跟網路轉寄的mail來獲得"較"完整的了解...
在國會的回答完全是一副學者風範...完全沒作官的自覺...

就算有做事也完全不懂(不屑)自我推銷...
我印象中腸病毒大概5年前開始流行,沒想到10年前就開始了,看資料似乎是每年有週期性的流行,
對這有深刻了解的署長,應該等過幾年腸病毒變的跟流行性感冒一樣普遍的時候,
再說出"祈禱"這兩個字,就不會太突兀了。但是到那階段,應該也沒人對腸病毒有興趣了...
至少,現在有誰會在流行性感冒大流行的時候,抱怨政府不做事的!

還好我家不喜歡吃葯,一歲的女兒3次感冒發燒(一次媽媽傳染,兩次阿嬤傳染),只要醫生沒發現併發症,
就只靠灌奶灌開水勤擦身體跟..."祈禱",讓她靠自己的能力痊癒。所以,這兩字對我來說其實不怎麼刺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