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inzhang wrote:
如果某人發生中風的機會是3%,
A藥每天要2元(一個月60元),可以健低40%的發生風險(降為1.8%),
而B藥的效果比A藥好20%(可使中風的機會從3%降為1.44%),但藥費貴20倍(每天要40元,一個月1200元)
要從自己口袋拿錢出來付,你選哪一種?很難說,可能覺得機率太低了,根本不想吃
如果都由健保出呢?如果醫生不開40塊的原廠藥而開32塊的台廠藥,可能會覺得醫生沒醫德吧?
我實在很難理解
為何醫師開台廠的藥
就要被冠上沒醫德的罪名
莫非台廠藥就是黑心藥
而又是誰准許這些黑心藥品上市的?
肯定不是醫師吧
justinzhang wrote:
隨著高齡化的社會來臨,能付稅金(和健保費的)會越來越少
但是需要社會服利和醫療的人會越來越多
即使把所有的黑洞都填滿,錢還是會有不夠用的一天的
今天把越來越多的資源投到醫療照顧上
那應該被削減的,是教育預算?國防預算?研發新科技的預算?
台灣不論是人口老化的比率或社會福利的預算問題
都比日本好太多了
但日本也還沒倒
要錢很容易
就有請大企業從國外賺更多的外匯
並奉獻於自己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