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良橄欖油 辨識DIY ! [眾網友協助更新於 1F]

metta-sati wrote:
你的法國朋友 才好笑...(恕刪)


一堆有的沒的是甚麼?

我應該哈哈哈嗎?

又出現你多吃點, 你家人多吃點, 你朋友多吃點的可笑說詞

人家至少還是一家西班牙油脂公司的CEO..

葡萄籽油也是製酒工業不要的渣阿, 不精製看你要不要吃.....價格還挺貴的哩

=^^= wrote:
可是refine過程...(恕刪)


萃取溶劑是正己烷, n-hexane

benzopyrene並不是萃取溶劑,

我提供連結那一篇有說明為何會產生這種東西
這邊我簡單敘述一下

正己烷超過300度, 有可會產生benzopyrene, 所謂的PAHs

為何要加熱, 因為為了要揮發去除掉正己烷, 就像揮發掉酒精一樣

正己烷沸點攝氏68度, 乙醇(酒精)沸點78.37度

理論上正己烷揮發比乙醇快, 也不需用到攝氏300度, 只需用100度以下的溫度即可

這溫度不會產生benzopyrene


而沙拉油, 葵花油, 葡萄籽油等, 全都是用正己烷萃的, 是不是同樣會有這樣的問題?

遵照正常流程做, 不應該會有這樣問題

西班牙並未禁止, 但西班牙自己出包過, 那時候暫時禁止出口進口

而後國際間法定限制PAHs殘留量

國際間並未禁止精製橄欖粕油, 禁止了, 沙拉油等也會一併禁止

等級最差, 也只是看個人選擇

canceryct wrote:
一堆有的沒的是甚麼?...(恕刪)


台灣 洗腎第一
你可以繼續 哈哈哈

要不要請你的CEO朋友來台灣吃吃看 大統出的 EXTRA VIRGIN ?
這樣你就知道 [有的沒有是甚麼]

canceryct wrote:
...(恕刪)

了解,感謝~...

以前我在賣義大利麵的時候,一位義大利客人好心的教我煮(台式義大利麵跟義式的差蠻多的)
看到我用台糖沙拉油,他聞後露出一付"那是甚麼東東"的嫌惡表情,拿起一旁的extra virgin說: every time we use this to cook. 他也說pomace很不好

我請教他橄欖油要怎麼挑,他說這一時講不完,因為在他們家鄉,橄欖油就像紅酒一樣,品項、品質太多,無法一時帶過。他還說,義大利麵在他們那邊,每個家庭都會做...這聽起來很合理,但我好羨慕,人家外國用好油、煮好菜,而我們...

自從接觸較天然的油之後,我也覺得台灣的沙拉油不好,光聞那2者的味道就差好多
一位研究自然醫學的陳俊旭醫師,他有教導大家盡量選擇"未經精製"過的油,我也是看了他的書後才漸漸知道這些東西

metta-sati wrote:
台灣 洗腎第一 你...(恕刪)

大統的extra virgin嚐起來像什麼??
我沒吃過耶,不過我也不敢吃也不會吃(可怖)
=^^= wrote:
了解,感謝~...以...(恕刪)



新聞多看就有答案 ~~ 感恩
她裡面用的還是超低階的殘渣POMACE橄蘭油+棉子油+沙拉油
根本不是瓶子標示的 EXTRA VIRGIN
天差地遠就算了 還用非橄蘭油混充
樓上的西班牙CEO 不知道有沒有用過這類的招是




標榜百分百純正的「大統特級橄欖油」,被檢驗出橄欖油含量不到50%,其他成分是用比較低成本的沙拉油和棉子油混充,再摻雜色素調成橄欖油色,彰化衛生局搜索大統工廠,查出總共有9樣產品,都疑似摻色素調色,除了封存油品,也要求賣場全部下架,大統長基公司副總經理出面道歉,但強調說,橄欖油成分達80%,希望衛生局重新檢驗。


大統特級橄欖油倒出來,呈現金黃綠色,又透又亮,這麼漂亮的橄欖色,竟然是用色素調出來的,罐子上面,標榜百分之百歐洲西班牙進口橄欖油,被檢驗出裡面橄欖油成分不到一半,其他都是用成本比較低的沙拉油和棉子油混充,再用「銅葉綠素」,也就是調色劑,調出偏綠的橄欖色,大統長基公司副總經理出面道歉。

大統長基食品副總王清龍:「造成消費者的一個疑慮,本公司真的在此感到抱歉!」

強調橄欖油成分沒有那麼少,希望衛生局能重新驗過,但罐子上寫百分百,不管成分是多少,只要比百分百少,就是欺騙消費者,甚至摻雜染色劑,更是惡劣,這一點,董事長還喊冤。

大統長基食品董事長高振利:「葉綠素在國外是很高檔的健康食品,一公斤好幾千元。」

把國外的情況拿來解釋,國內食品衛生法是這樣規定。衛生局長葉彥伯:「銅葉綠素實際上,合法用在口香糖、泡泡糖這些食品上,但其它食品就不可以添加。」

檢調搜索後,衛生單位從調味項目中發現,大統長基除了橄欖油,還有葵花油、葡萄籽油,總共有9樣產品,都疑似天摻調色劑,通通得下架,大統長基油品,在國內市占率前3名,為了節省成本,拿低階油混充高階橄欖油,其中棉子油有可能造成男性精蟲減少。
metta-sati wrote:
台灣 洗腎第一
...(恕刪)


是, 麻煩你送一桶大統的過來我家, 我住士林, 晚上等你

順便聽你說明一下國際橄欖油Pomace分類, 跟台灣大統有啥關係


=^^= wrote:
了解,感謝~...
...(恕刪)


我認為, 精製油的問題在於, 因為處理過了

所以即便是它原料(橄欖本身)品質差, 處理過了也看不出來了


未精製油, 則直接反映原料品質


但未精製油, 使用者必須很清楚油脂特性, 懂得保存與使用

不然因為這種油相對較不耐保存, 可能反而造成問題

就像好的紅酒, 也是需要細心保存與熟成的
metta-sati wrote:
新聞多看就有答案 ~...(恕刪)

標示extra virgin還敢這樣...可惡!~
欺騙家鄉人民的濫公司,倒了吧~
canceryct wrote:
我認為, 精製油的問題在於,...(恕刪)

yes~~!!
完全贊同

---------------
2位別吵架了,互相提出資訊討論吧,哈哈

知道pomace、或精製油不好後,為了健康,我寧願花多一點點的錢,買到品質好很多的產品,這是我的本意...哈哈哈
(想到這點,就想到前天某廠商說:"假油案爆出,以後真油會越來越貴",放屁~~ 就算此案沒爆,以後假油也只會越來越貴!!)
現在政府開始查了,是個好的開始~~
canceryct wrote:
Pomace分類, 跟台灣大統有啥關係.(恕刪)



喔 我也住士林 ,但你自己不會去買給你的CEO朋友喔?
你專業人士 你應該隨CALL就有
還要別人找給你? 勤勞點喔 感恩


Pomace分類, 跟台灣大統有啥關係 <~上面有貼新聞 多看看新聞吧
油脂公司的CEO啊
難怪了,他不那樣說,那些殘渣怎麼賣得出去
如果那種殘渣油沒有那麼差,怎麼不留著自己繼續榨,用溶劑溶出剩下的油做成Pomace來賣就好了啊
還要賣給台灣的黑心商人?

metta-sati wrote:
喔 我也住士林 ,但...(恕刪)


你說要給他吃的阿, 你不拿來, 我哪知道現在去哪拿?

我不喝星巴克, IS等你囉~坐下來好好聊聊囉~~

混油的東西可以跟國際橄欖粕油混為一談, 真混~~


canceryct wrote:
你說要給他吃的阿, ...(恕刪)


我何時說過這句

請你往上看
我說 :
要不要請你的CEO朋友來台灣吃吃看 大統出的 EXTRA VIRGIN ?
這樣你就知道 [有的沒有是甚麼]


我何時說 我要弄給你們吃?
而且我不是那種 買爛東西給別人的 混球
我有我的道德標準

感恩
--------

另外你說 的 [國際]橄蘭油
你可以看看 妳們的 國際橄蘭油 有多糟
歐盟 : 橄蘭油 歐洲黑心第一


歐盟揭發 10大詐欺食品

 台灣爆發油品造假事件,無獨有偶,歐洲也傳出食品安全警訊,根據歐洲聯盟(EU)一份有關食品安全報告的初稿顯示,橄欖油、魚類、有機食品、乳品、穀類、蜂蜜與楓糖漿、咖啡與茶、香料、葡萄酒和某些果汁等十大食品,是最容易出現詐欺問題的食品。

 牛肉產品不屬高風險

 這份報告根據學術研究、警方紀錄和產業諮詢結果,列出十大最易產生詐欺問題的食品。報告並指出,儘管今年稍早,歐洲地區爆發了馬肉混充牛肉的醜聞,但牛肉產品的食品詐欺風險其實沒那麼高。

 荷蘭籍歐洲議員朗吉(Esther de Lange)表示,她對肉類未名列前十大易詐欺食品名單,感到意外;而對於一些超市居然會測試花枝圈,以確保這些產品不是以豬的肛門作成,她也覺得十分驚訝。歐洲議會特別委員會預定於11月核可上述報告。

 初榨橄欖油2/3混充

 地中海地區產製的橄欖油向來被視為珍品,但研究顯示,橄欖油是最容易造假的食品,常見的例子為,品質和標示不一。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項報告,來自地中海的特級初榨(extra virgin)橄欖油中,近三分之二根本不是初榨橄欖油,其中可能滲了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菜油、大豆油、棕櫚油、胡桃油,甚至其他非食品油。標示為義大利出產的橄欖油也有可能是混充的。

 而在魚類中,根據國際海洋保育機構「Oceana」從2010年到2012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進行分析的1215件樣品中,標示誤導消費者的機率高達33%。其中鯛魚和鮪魚產品的標示失誤率最高,前者為87%、後者59%。而在抽樣的120件紅鯛樣品中,只有7件是貨真價實的產品,其他113件都是冒名頂替。人工飼養魚更常變身成撈捕的野生魚類販賣。

 魚類產品多標示不實

 有機食品的認證和把關,也是食品安全的另一項新挑戰。隨著有機食品風行,愈來愈多的廠商打著有機食品的標示出售產品,開放式假日有機食品市場在歐洲也日益普遍,但能提出正式有機產品認證的商家卻寥寥無幾。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