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齡: 國中二年級到高二(3年)+高三到結婚後的 2007年12月31日止(15年)共計18年。
煙量:平均每天一包以上。
戒煙方法:打戒煙專線、意志力戒煙法、減量戒煙法。
全都失敗。最多撐一個月。
最後戒掉是因為。突然有一天。我發現自己的情緒全由香煙控制住。
只要我心情不好,我就會想抽煙。尤其是壓力越大時,抽的煙就越加倍份量。
而心情好時,僅在飯後、朋友聊天還有獨處時會有煙隱。
這個時候的煙隱,才被我認定為:真正身體對香煙的需求。
然後我統計一下,一包煙20支。我每天約抽30支左右。以30計算。
扣掉一天三餐加宵夜是4支。也有抽煙的朋友一起抽的數量不等。但不是天天有。所以,我算每天 1支。
那其他的就是獨處時抽的。共計25支。也就是說:生理需求僅有六分之一。但心理需求有六倍。
後來我反向思考我為什麼是心理需求而不是生理需求呢?
答案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我們當壓力或受到外人的不諒解持。或心理不平衡時。就會對香煙有強大的需求。清楚了這點之後。我開始向自己挑戰。要做一個不被心理壓力打敗的人。然後我自2 008年的1 月1日開始戒煙至今。
一開始真的很痛苦,不過過了兩個月後你會發現。你只有在心理壓力大時才會想到香煙了。一開始的兩個月才會在飯後有強烈的破戒想法。但過了三個月後。奇妙的事來了。你反而對煙味會有強烈的厭惡感。
所以,你只要能撐過三到六個月。我相信你就真的能成功了。
綜合我的戒煙方式。我想應該稱之為:
統計研究觀察法戒煙之術。
我先是統計了每天抽煙的數量,然後再觀察抽煙的動機。由動機來分類必要與不必要抽的香煙數量。再藉由香煙數量的減少來找到戒煙可能性的最快方法。
觀察自己身體對戒煙的反應與抽煙的需求。找到一個身月廿月田廿一月日大惡香煙的理由。那麼戒煙就不會那麼難了。只是一開始前三個月的生理需求要撐過去。我猜這個不難。真正的困難是心理的需求這點沒有看破。那麼戒煙就是難上加難了。
最後,我又算了一下我省下來的香煙開支。我以前抽的是白長壽。前幾年還是一包22塊時。我就不列入計算了。
後來變成40塊有幾年我也不算了。我只算後來的十五年。以我戒煙時的 55塊計算。每天一包半我算一包就好。
15年×365=5475
5745×55=301125
我省了三十萬了。你呢?要加油嗎?
做一個真正能主宰自己的主人。不要被香煙給控制着你的情緒。
這次戒掉的契機是因為新冠,小弟認為這次一定會大流行,
所以為了能夠好好的對抗它,就決定要有個好一點的肺來渡過這次的病毒。
要是能夠順利得病又痊癒,再來抽吧。
其實最大的不去碰菸的動力就是一個"懶"字!
在對癮君子這麼不友善的環境(法令、環境等),也是真的懶的抽了
其次,小弟的小孩也愈來愈會說話了,想到到時又會被說臭,不如早點戒掉。
戒菸過程中沒有用到什麼貼片或是口香糖之類的,
但這過程最可怕的事情是是戒斷症候群,真的很容易暴怒,也真的需要家人的體諒。
大概戒菸過半天就會出現這症狀,過了2周就會比較好了。
這2周中間想抽就吸吸2手的(你知道2手比1手毒,你也不會想再吸)。
慢慢的想抽煙的時候想到小孩,新冠,就愈來愈懶的買懶的抽。
就算人家想請你,你也會覺得身上都沒菸味了,抽了馬上又沾到,大概也不會想拿起來抽了。
我最後買菸的日期是2020年3月15日,也快1年沒抽了,希望能保持下去,也祝樓主早日找到自已戒菸的動機!
我是說不抽就不抽那種, 當年10月31日還抽, 下午快下班時沒菸了, 就戒了.
我在戒菸前做了很多年的功課後才開始戒的, 而且畢生只戒那麼一次就成功了.
戒菸要先蘊釀戒菸的意念, 包括為什麼戒菸? 戒菸後要如何跟菸友相處? 戒菸的好處在哪裡(對自己的好處, 而不是大眾的好處喔 (例如: 戒煙會發胖, 你願意戒嗎? 如果還是要戒, 那發胖後要怎麼辦?; 老婆小孩一天到晚要我戒, 戒了以後家庭會更幸福?)
還有, 你周遭的朋友有沒有人戒成功的? 戒了幾年(要五年以上才算成功, 他的經驗才可以參考) 他們如何戒掉的? (老實說, 我周遭真正戒成功的, 大多是一次斷的, 會藉就診戒煙成功的, 朋友圈裡只有一個)
各方面想通後, 就等待時機, 一次戒掉! 我是這樣戒掉的, 周遭朋友很多都是說戒就戒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