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購買十六種二、三等米和八家糧食行的散裝米檢測,發現多種品牌的等級、產地等標示混亂,有些米根本不符等級。檢測發現,對照CNS標準,有七種標示「二等米」的品質只有三等,甚至發現有些連三等米都算不上,「消費者報導」發行人黃鈺生說這是「劣等以外的白米」。
台大園藝暨景觀學系退休教授鄭正勇建議,民眾買包裝米除價格外,要挑選包裝緊實、標示完整的品牌,較耐久放也安全;若外國米標示不清,或當地病蟲害狀況不明,就盡量別買。鄭正勇說,買回家打開後先仔細看看,若米的顏色太黃、太黑,就可能是微生物感染或米蟲。
-----------------------------------------------------------------------------
根據新聞報導(聯合),消基會列出的反推薦,包括7-SELECT,山水
正面推薦的就不知道有哪幾家?
--------------------------------------------------------------------------
找到消基會的新聞稿了: 24件市售米 等級、產地標示混亂
不過它賣了一個關子---詳細內容(檢測列表)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第377期第34~45頁
坦白說啦!市面上的白米絕大部分都標示不清楚,照規定要列出幾等米,還有內含成分(劣質、白厄.....),偏偏大多數的白米商都不會標示,特別是在大賣場、超市那種,越便宜的越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加上這個無能的爛政府,整天只會修訂全世界最嚴格的法規,但偏偏卻有全世界數一數二爛的執行效率。
白米越新鮮越好,真空包也比一般包裝會好很多,如果不是自己家裡有種稻的,建議去農會購買,但還是要看清楚製造日期,例如在台中的農會買台東的米會好吃我頭才剁給你坐!找不到農會的話就直接上網買吧!很多農會跟農民都有網拍,如果是在超市那就要多加籽細挑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