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中只要攝取4、5公克的反式脂肪,增加23%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衛生署公布去年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癌症)依舊蟬聯冠軍,國人平均每一百人中,就有二十八人死於癌症。順位依據的是心臟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糖尿病等等。慢性病占十大死因中的七項,十大死因中就有八個和肥胖息息相關的問題,針對第二名「心臟疾病」來探討,根據研究指出,一天中只要攝取4、5公克的反式脂肪,血液中膽固醇數值就會增加,並且增加23%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在家中烹調時應使用含不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的植物油,並以低溫烹調方式,如涼拌、低溫油水炒,減少自由基及致癌物質生成,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反式脂肪其實暗藏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小角落,隨處可見,像是:
◆香氣四溢無法抵擋的油炸類,例:薯條、餅乾、洋芋片、鹽酥雞
◆喝咖啡一定要添加的奶精
◆看電影搭配的爆米花
◆燒餅跟麻辣鍋的好朋友-老油條
◆吃牛排要有的醬汁、沙拉醬
◆好口感冷藏櫃中的蛋糕、慕斯
以上只是列舉幾個我們常在日常生活中遇見的反式脂肪
普遍出現在生活周遭的反式脂肪,幾乎都是人工或化學製造出來的,並非天然,人體較不容易以正常代謝方式排出體外,為了健康,除了避免食用上列食物,國健署強調,選擇適當的油品及培養減油的生活型態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根本,提醒民眾除了選擇油品外,更要採低脂少油炸的飲食型態,改變烹調方式,以蒸、煮、川燙等少油方式為主要烹調法,避免因過度飲食及不正確的烹調方式,多吃天然、手工的食物,才能減少身體的負擔及降低罹患慢性病的風險。
文章資料/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