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 看西醫就給鐵劑, 但感覺沒治好

要怎樣處置可以根治

有人有經驗嗎?
文章關鍵字

andy52017 wrote:
缺鐵性貧血 看西醫...(恕刪)


缺鐵性貧血原因有很多

何謂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就是因缺乏鐵質而造成血紅素的合成有缺陷,使得血液中紅血球內的血色素減少稱之。在血液常規檢查中可發現紅血球指數即平均紅血球容積(MCV)、平均紅血球血紅素(MCH)、血球容積比(HCT)均降低,而血液抹片亦呈現小球性低色性之紅血球。
造成缺鐵性貧血原因:
1、 鐵質的攝取不足:以牛奶為主食的嬰兒及小孩(因牛奶中含鐵量少),極度偏  食者,體重過重者、過輕者。
2、鐵質的吸收不良:胃酸分泌不足者(包括罹患萎縮性胃炎者,以及長期服用含制酸劑的胃藥者)。素食者(某些植物來源的鐵的生物可用率約只有2%,肉類來源的鐵的生物可用率約15-20%,母奶來源的鐵的生物可用率達50%)。大量飲茶及咖啡者。
3、鐵質的需求量大增:成長中的青少年,懷孕或哺乳的婦女,運動員。
4、鐵質的流失量太大:是經血流失過多,慢性的胃腸道出血(例如痔瘡、腸道癌症等)。
缺鐵性貧血症會有什麼症狀?
大多數輕度貧血患者可能沒有什麼症狀,然而貧血越嚴重,患者可能有眼結膜或牙齦變白、臉色失去紅潤、指甲變脆、虛弱、體力減退等表現。有些患者可能有疲倦及呼吸急促的現象。
缺鐵性貧血的治療
缺鐵性貧血的診斷只是一種症候群,並非最後的診斷,因此當一個人得到缺鐵性貧血時,一定要仔細尋找發生缺鐵性貧血的可能原因,方能對症治療,許多病人急於改善缺鐵性貧血,接受了輸血或補血劑,雖然症狀減輕了,卻疏忽了尋找原因而延誤可能潛藏的腫瘤診斷的時機;因此一旦得到缺鐵性貧血,務必要先詳作檢查再作治療。一般提升因缺鐵而造成的血色素降低的方法有下列二種:
(一)食物中的鐵質
食物是最天然、最安全而易吸收的營養補充品,一般含鐵豐富之食物包括下列:動物性食品利用率較高,最佳鐵質來源是肝臟,其次是牡蠣、貝類、內臟類、瘦肉、蛋,而肉類中以紅色越深,含鐵量也愈多。
乾豆及蔬菜是植物中鐵質最佳來源,如:馬鈴薯、花椰菜、紫菜、紅莧菜、紅鳳菜、紅豆;其次如葡萄乾、紅棗、黑棗、全穀類、桃、杏、梅、蘋果等,但此類食品含鐵量多可彌補利用率之不足。
(二)口服鐵劑:
治療缺鐵性貧血光靠飲食其實是不夠的,含鐵豐富的飲食可預防缺鐵性貧血。對於嚴重貧血的病人,應由醫師開立鐵劑補充為理想

PS:缺鐵性貧血日常保健
  ◎飲食方面:均衡攝取食物,如動物性蛋白質、鐵、維生素C、維生素B群或葉酸等。
   ◎藥物方面:可遵照醫師醫囑,補充鐵劑,但服用鐵劑後,忌喝牛奶、茶或咖啡,並且多吃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以利鐵的吸收。
  ◎生活方面:若有罹患潰瘍性疾病,應及早治療,否則容易加重貧血。避免罹患感染性疾病,以免增加體力與養分的消耗,甚至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影響鐵的吸收。貧血是常見的血液疾病,多數人都會自認是營養不足而忽略背後可能潛在的疾病。提醒您,貧血的病因繁多,每個人在平日自覺有貧血症狀時,應就診請血液科醫師診斷是否患有貧血,罹患的是哪種類型的貧血,並及早接受治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