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眼睛是我們的靈魂之窗,那耳朵就是自身與外界銜接的橋樑,那些動人的音樂、振奮人心的詞句及我們想接收的訊息,都是靠耳朵所傳遞的。
耳朵和聽力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千萬不要忽略這些日常的保養唷~
希望藉由這篇文章提供你一些簡單保養小技巧與正確的觀念,幫你無腦養成保養耳朵的好習慣:)
耳朵保養五大注意事項
1.沒事不要挖耳朵
我想大家或多或少在耳濡目染下都聽過這個觀念吧?但還是忍不住去挖了(哈哈)
有時候癢到受不了就很想用掏耳棒享受一下,偶爾為之但不要經常,微洛柔性之勸導😊
#為什麼不要挖耳朵?
耳垢的功能:是外耳道的分泌物,含有免疫蛋白,可以抑制細菌感染,阻擋灰塵和小蟲入侵耳朵,保護外耳道,提供耳朵內皮膚適當的溼度。
就像鼻毛一樣的存在呀!!!阻止髒污入侵鼻腔~
況且耳朵具有自我清潔的功能,它們利用雙耳道來排除多餘的耳垢,使用棉花棒跟掏耳棒去挖跟掏反而會形成反效果,把耳垢越推越裡面。
讓耳屎堆積到耳朵的深處,無法排出而造成堵塞,容易引起發炎
經常性的挖耳朵很容易引起外耳道炎,弄得耳朵癢、流膿且疼痛不堪。甚至不小心挖破耳膜,造成聽力障礙,如果在掏耳朵的同時一不小心被外力所碰撞弄傷耳朵,真的賠了夫人又折兵。
而且如果使用的器具不乾淨,就容易引起耳朵黴菌的感染唷!使用前一定要做好消毒的工作。
你得過中耳炎嗎? 我得過,真的痛到受不了啊~~~連睡都睡不好😭
耳垢大體分乾性和濕性,性質除了先天基因決定,後天體質轉變也可能造成耳垢性質改變。
外耳道表皮的耳垢腺,會持續分泌耳垢,可以提供耳朵適當濕度,預防細菌感染。
正常的情況下耳屎可以靠著咀嚼與說話的下頷運動以薄片形式自動排出體外,其實根本不必常掏。
沒事你摸摸耳道孔周圍,其實會有一些粉屑或片塊狀的物體,那就是耳垢自己排出唷~
如果你還是想挖一下耳朵建議:
可以用嬰兒油、礦物油、或是專門的耳道清潔油、清潔液來清理耳朵。
要使用消毒過的棉花棒,不要用金屬製的掏耳棒,容易刮傷表皮。
乾性耳垢的人可用棉花棒沾一點點凡士林,輕輕地在耳朵裡轉一下,不要整個用力塞進去,那會把耳垢往裡推。
濕性耳垢的人要用細一點的棉花棒,輕輕沾一下和轉一下就出來,一樣不要往裡塞。濕性耳垢不如乾性耳垢那麼容易脫落,咱們要溫柔一點。
因此一些本身油耳體質的人,由於會分泌一種不容易排出、蓄積在耳朵裡的油性耳垢,比較會造成耳道阻塞發癢,建議還是定期找耳鼻喉醫生處理唷!
*特別提醒家有幼兒的父母,禁止他們把小珠子或小型的玩具往耳朵裡塞,或用牙籤、小棍棒玩耳朵,以防萬一跌倒或被衝撞,異物就會傷及耳朵甚至戳破耳膜,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結論
建議大家只要保持耳道外皮膚乾淨即可,沒事不要去管你的耳朵!
日常的清潔只需用毛巾擦拭耳朵外緣即可,溫和清潔。若因為耳垢堆積造成聽力受影響,再請求耳鼻喉科醫生協助夾出喔!
耳朵保養
盡量減少棉花棒掏耳朵,若要使用請確保乾淨衛生喲!
2.避免長時間處於噪音環境
噪音不只帶給我們情緒及睡眠上面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對聽力造成損害,以下三點要注意:
#音樂不要聽太大聲
長期接收高音頻及震幅的聲音會造成聽覺疲勞及耳內疼痛。
使用耳機時,音量一般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能調至更低最好。
當音量過大、音頻愈高,或低音頻的穿透力強,以及使用的時間愈久,越容易造成聽覺疲勞及傷害。
連續使用耳機的時間 < 60分鐘
成人每天戴耳機 ≤ 3至4小時
未成年人< 2小時
每次佩戴耳機30至40分鐘後,就讓耳朵充分休息
#盡量避免出入高噪音場所
Ex: KTV、NightClub、Bar…等,長期暴露於高噪音環境,當心你正淺移默化的謀殺你的聽力唷!
#遠離正在發出高噪音的機器
減少暴露在高噪音下的作業時間。
至於工作所需要戴耳機的人群,建議選擇頭戴式降噪耳機。由於可以過濾外界噪音,有助於保持在正常音量下工作,以保護聽力。
另外有不少人會邊睡邊聽廣播,或是習慣在睡覺時聽音樂,但要注意的是,如果睡著了而沒有停止播放,可能對耳朵造成傷害,現在手機內建或音樂平台的APP都有睡眠定時播放的設定,請善用這些功能,確保你睡著後能夠保護你的耳朵。
#避免長時間講電話
有些人電話一講就是2、3個小時,耳朵緊貼手機,等於聲音直接傳進耳朵裡,同樣是可怕的聽力殺手,這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一點。
#結論
選擇音質好及降噪功能佳的耳機或全罩式耳機不僅提高生活品質並降低聽力傷害
如果在高噪音的環境下也請配戴耳塞或耳罩保護你的耳朵唷!
3. 避免熬夜、菸酒,多運動
良好生活作息可以避免對身體的不良影響,儘量不要熬夜,及吸菸喝酒,微洛這邊就不再多做贅述,應該是人人都懂,但真的要完全做到很難(苦笑)
4. 避免壓力過大及姿勢不良
找出自己適合的紓壓方法,多去戶外爬爬山或跟家人朋友出去玩或找信任的人聊聊天,你也可以發信給微洛罵罵你XD,千萬不要因為心理的因素,讓不良影響再擴散到生理健康狀況。
你的痛苦和壓力只有你自己知道,別人根本不痛不癢,事實就是干他屁事,你只能自救。
說到姿勢不良,真的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可能會導致頭痛或耳鳴,去檢查結果竟然都是因為肩頸太僵應跟長期處於同一個姿勢所導致。
所以除了日常保健,在使用電腦或手機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pose,時常切換或站起來走動跟拉拉筋舒緩。
5.別輕忽聽力問題
其實聽力下降的表現形式比較不被人所察覺,更容易被忽視,容易因外在因素影響,像是感染、外傷、發炎等情況。
當出現聽力問題,首要任務是到醫院做詳細聽力檢查,看是哪個部位的問題,該如何對症治療。
若是已造成聽力損害,則應該儘快尋求適當聽覺輔具的介入,例如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等,以避免聽力繼續退化,拖延太久只會造成聽力持續惡化並且影響到神經與大腦。
定期的聽力檢測非常重要,若因生病或外力影響,有感覺聽力有明顯的差異,請及時就醫。
更多詳細的內容請見完整文章連結:
https://willowmaps.com/ears-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