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多所疑慮還請提供建議。
1.母親之前有甲亢問題,但目前已正常且經醫師指示停藥超過1個月。
2.週日前母親排便一切正常,且平常沒有便秘問題。
3.週日晚間母親進食後感到不適嘔吐兩次。
4.週一清晨3點左右腹部感覺更加不舒服於是帶她掛急診,先照了X光。
5.等到週一早上做了胃鏡和超音波,急診室醫師說胃有輕微發炎,輕微胃食道逆流
(但母親完全沒有感覺到這樣的症狀)有膽結石,但問題不大,白血球正常。
當時母親自己也還不知道排便出了問題。
6.週一下午看了腸胃內科,也是說沒什麼大礙,只是腹部大便很多的樣子,
開了軟便的藥並立即灌腸,但灌完後並沒有排便,立刻詢問協助灌腸的護理師,
她說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
7.週二早上越發不適,而且才發現到本來每天排便的母親已經兩天完全沒有排便了。
先到診所看,醫師判斷可能是腸阻塞,要我們立即去大型醫院掛急診。
8.還是先去腸胃內科,醫師要母親住院,於週三下午CT斷層掃描。
9.醫師說因為母親有甲亢病史必須先觀察不能太早CT(後來才知道是顯影劑的關係)。
10.於CT機器的房間前,不知道是護理師還是醫師向母親詢問甲亢相關問題,說因
顯影劑含碘的關係可能會誘發一些症狀,但那情況極少見而且判斷母親已經
停藥超過一個月所以她判斷可以施打顯影劑。不過進去之後並沒有施打顯影劑
就直接CT了。
11.回病房等待許久,醫師來說明因為沒有施打顯影劑所以圖像"不是很清楚",
但他看起來"應該沒有"腸阻塞。
12.安排週四下午"施打顯影劑"進行核磁共振。
我是不清楚"不是很清楚""應該沒有"這樣模稜兩可的用詞是否就是專業的
醫療術語,但我聽到這樣的用詞是感到非常不安與惶恐的。
母親不適且沒有排便至今已經四天了,若真是腸阻塞的話會不會延誤治療時間?
還是其實腹痛四天沒有排便並不是什麼嚴重的病症慢慢處理沒有關係?
懇請意見與解惑,謝謝。
大黑店 wrote:
不知道是護理師還是醫師向母親詢問甲亢相關問題,說停藥超過一個月所以她判斷可以施打顯影劑。不過進去之後並沒有施打顯影劑
醫師來說明因為沒有施打顯影劑所以圖像"不是很清楚",
但他看起來"應該沒有"腸阻塞。
安排週四下午"施打顯影劑"進行核磁共振。
母親不適且沒有排便至今已經四天了,若真是腸阻塞的話會不會延誤治療時間?
(恕刪)
大多數人不了解醫療訓練邏輯,所以問診時可能沒有回答到醫師想聽到的重點,就會影響到診斷精準度,也會影響其他候診者的權益。
你的敘述方式如果就是問診時的回答方式,也容易讓醫師沒有耐性聽你講,想降低誤診或延誤治療的機率,建議先把看診習慣改一改。
如果你們轉診,重點主要放在以下敘述就好,避免講一堆跟診斷無關的贅述:
[症狀發展]
(1)週日晚間母親進食後感到不適嘔吐兩次。
(2)週一清晨3點左右腹部感覺更加不舒服。
(3)有做無顯影劑的CT,有顯影劑的核磁共振。
(4)目前已「」天未排便。
一一一一一
[其它和腸胃有關因素]
(5)飲食習慣是蔬果多還是少?日常活動量是少坐多動還是多坐少動?
一一一一一
[用藥史]
(6)之前有甲亢問題,但已經醫師指示停藥超過1個月。
並交代是否有其它慢性病正在治療或感冒中,服用中的藥物有哪些?
以前有發生過什麼較嚴重的腸胃問題嗎?
(7)如果還有醫師認為缺乏的資訊,醫師會再進一步問。
例如可能問嘔吐物顏色?或要患者指出腹部上中下哪個位置不舒服?怎麼個不舒服法(陣痛、持續翻攪痛、疼痛程度等)?
何謂贅述,比方說:
你講「回病房等待許久,醫師來說明因為沒有施打顯影劑所以圖像"不是很清楚」
開頭「回病房等待許久」這段就是多餘的贅述,和網友需要的資訊無關。
不宜開頭先交代藥史,因為敘述症狀過程時,醫師會開始在腦中推敲各種症狀和疾病的相關性當中,哪一個比較可能符合目前的患者。
醫師很忙,如果先交代藥史,等你講完症狀過程,開頭講的藥史、疾病史可能會有疏忽的地方。
真是腸阻塞的話,拖久的確是可能有如敗血症、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從敘述看來,做CT前判斷可以打顯影劑的比較可能是護理師,如果判斷是醫師做的,幾乎沒有可能自相矛盾,認為可以打,卻沒打顯影劑。
尤其醫師承擔幾乎所有診斷責任,有潛在醫療糾紛的包袱,可能導致決策過程處處優先考慮「防衛醫療」,護理師則較沒有這個問題,一般而言只要從專業角度考慮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