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03/21更新**************************
使用至今也半年了~ 終於也熬過一個冬天與寒流氣候 ~~
對於這樣的系統 到底台灣適不適合 為什麼這樣的熱交換沒有廠商要開發呢!?
首先~ 今天收到PM有網友詢問冬天效益如何...
其實加熱作用的好壞在於真空管 集熱效果個人覺得優於不銹鋼板片
最大受熱溫度可超過90度C
不過不同於多數真空管館內走水設計 此款同樣在真空管採約30公分的上端熱交換傳導
理論上應該效果可能會差一些 不過實際運用 基本上都沒什麼問題!
即便10初頭的水溫 也能順利的在冬天有個熱水澡可以洗...
但是~~缺點來了!
夏天的時候安裝完全沒發現這個問題!!
冬天時 如果氣溫又低 這時候顯示溫度可能50幾度
會產生一個問題 就是洗澡時 需要用比較多的熱水比例
而熱交換設計在桶內繞了很長很長的管長
所以~~如果完全開熱水時 (加上冷熱水共用一台加壓機 1/2碼)
這時候如果兩間浴室共同洗澡會感覺熱水水壓不太足夠
不知道這問題加大加壓機能改善多少!! 不過目前沒打算處理 因為還是堪用@@
個人覺得主因還是在於熱交換系統採用了4分管徑的不銹鋼管
孔徑太小 加上管長 造成推水時的阻力非常大
不過這在設計時已經將外層不銹鋼保溫桶也進行焊死了
所以也沒辦法自行更換 不然我希望改成6分管徑
相信應該能更理想!
總結~~ 整體來說是可行的! 至於後續耐用度或維修 個人也都想好後路了!
最大的優點還是要提一下! 桶內的水 整個冬天幾乎都不用補水 開心

*******************************問與答**************************************
Q1. 最多人問的就是到底要花多少錢!?
先不提大陸->台灣的國際運輸費用!
主體+配件跟打木箱及大陸內地運輸全部 5300人民幣!
國際運輸(空運) 包含運到府上 1KG 10元 人民幣! (可以凹到9.5元XD)
全部重量大概在230 KG左右! 也就是 2300元人民幣
所以全部理想費用是7600元 人民幣! 也就是不到4萬台幣!
Q2. 為什麼要專程買大陸的產品!
文章內容有提到! 會買到大陸產品~絕對不是價格考量! 因為如果單純真空管(走水) 一套台灣買也大概在2-3萬!
主要還是因為他的 "熱交換系統" 設計! 但是還是必須再強調! 冬天/寒流 這種設計到底行不行! 小弟還沒經歷過!
不能評論 說這個是 好 / 壞!
Q3. 所以全部4萬就可以買到!?
首先!Q1提到了~理想費用 四個字! 這裡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運輸!
假如運氣不好~可能花到10萬你還湊不齊真空管!
最大問題在於真空管是玻璃製品~沒有哪間集貨商可以跟你保證破損問題!
就算保險也沒用! 因為真空管便宜! 運輸破損賠你沒多少錢 但是費用貴死人阿><
小弟提供個人經驗給網友參考!
如果要運輸這類易碎高運費的問題! 請工廠(賣家)打木箱(上蓋不釘死)後運輸到集貨商上!
然後請集貨商確認物品無破損! 在跟大陸內地快遞簽收! 如果有破損通常告訴工廠(賣家) 會補齊!
確定全部物品都到齊無破損! 再請集貨商蓋上木箱! 上飛機送台灣!
根據小弟經驗~通常會破損都在大陸內地運輸的時候破損的! 但是~台灣運輸司機的水準參差不齊!
這就要賭人品了! 如果在北部的網友! 當然可以要求把貨送到總倉(看哪間貨運)
在自己開車去載~這樣最保險! 看到這裡~我相信大多數人大概都冷了....Orz !
Q4. 解套法!
如果真的也喜歡這種熱交換!但是又不想賭人品運輸怎麼做?!
可以考慮桶子跟配件買大陸的~真空管(傳統走水)在台灣買! 之前問過台灣工廠! 有整貨櫃 從大陸運輸過來的!
一箱10管賣! 一隻120元台幣!
假如這種方式 主體跟配件大概4000人民幣(大概 不確定) 算法是一隻真空管20人民幣!
這樣買起來大概台幣25000以內可以起來! 而且幾乎不需要擔心運輸破損問題!
不過~效率會有差異~ 台灣真空管是標準規格 差別在長度 1.93m Vs3 1.8m 以及走水/不走水 設計!
不過實際效益差多少~沒有比較過 也不能斷定! 但是外徑相同! 所以可以合用的!
Q5.日後維修或破損怎麼處理!
小弟的邏輯是~當時後買已經把相關的墊圈油封備品也買起來了! 後續大概遇到的可能是真空管破損! 所以當時也多買了10管備用!
假設不幸10管備品都不夠用~我可能就會考慮買台灣走水的真空管來混合使用!
如果用個幾年後裏頭熱交換系統破損或故障怎辦! 目視看起來包溫桶焊死的! 也沒有足夠空間可以更換!
因此如果真的發生這個問題! 就拆除熱交換的系統 當作傳統真空管太陽能系統使用!
以上大概是目前多數網友的PM問題! 順勢整理給大家參考!
***********************************************************
附上當時後的訂單
台湾订单
第三代 30管 500mm
40*60平台支架
真空管40支 (20支一箱X2)
外送皮圈 47/58/4分 三个规格5个一样
仪表电加热2500W 220V/60HZ
费用清单 :主机4200+仪表/电加热/四件套300元
真空管200元 木架费300 国内进仓运费300 一共5300
水箱: 53X53X245(CM) = 0.688 m3
真空管: (208X17X35) X 4 X 1.1(木箱) = 0.55 m3
水箱: 重量在39 KGS
真空管重量: 118 KGS
支架: 0.08 m3
支架重量15.5KGS
总体积为: 1.35(包含配件包)
重量为: 175 KGS
全部重量大概在230 KG左右!
***********************************************************
首先~先跟各位網友道個歉...因為標題有詐騙的嫌疑! 因為小弟也不算年輕人了

這台也不是家中的第一台太陽能熱水器...但是~這台確實是小弟自己挑選的第一台太陽能熱水器!! (好像有點繞舌...)

【▲】家中的第一台太陽能熱水器...是台灣滿老牌的-三久太陽能!其實也用了10幾個年頭...一直相安無事!偶而副水箱入水處卡水垢..清一清就頭好壯壯繼續服役!


【▲】基本上維護成本不多~比較常碰到的就是原廠內水管容易龜裂,所以一氣之下把它換成汽車水箱的耐高溫水管!

【▲】另外這個進水電磁閥也換了一顆!



【▲】原本以為可以再戰十年的,只是有一天不知道為什麼~四塊集熱板都在同一個位置產生破損!
原本以為可以修補的...不過要補到耐壓完全不漏水! 也不是那麼容易~ 表面很容易焊破! 新的一片要1萬多! 新的整組要5萬多...很掙扎呀!!
最大的問題是~沒人能說明造成破損的真正原因為何(有找了三久原廠的人來看順便報價!!)
最後想想~~乾脆再換一台好了...
首先~這台不是台灣貨! 而是大陸浙江生產的! 如果有對大陸製產品排斥的網友~建議不要浪費您寶貴的時間繼續閱讀^^
但是小弟也必須跟各位網友說明~會買對岸的物品! 並非價格考量...而是小弟的一個壞習慣作祟!
乍看之下就是一般的太陽能! 但是這款的設計是採熱交換式設計! 原本也想過找看看台灣有沒有類似廠商做!
不過沒找到~所以最後才透過淘寶網買了這款...
由於最近很忙....所以加上想了解相關數據! 所以很多管路都是接臨時的! 還請網友別在意....

【▲】安裝位置是把把原本的集熱板拆掉...放入新的太陽能組!

【▲】事先當然是先比對過安裝尺寸才決定這樣放的~會這樣遷就,其實另一個考量是後來配管會改為雙系統,也就是兩套系統都能交替使用!三久雖然現在是純墊熱功能,但是新系統的狀況如何還不清楚,因此保留三久~配管到時候會雙系統並進!
|



【▲】家庭人口數為4大2小~根據賣家的建議配置為30支真空管及400公升支保溫桶! 貨物總共五箱!

【▲】人數對應則是參考廠商提供的網路照片挑選!


【▲】保溫桶為雙層304不銹鋼,中間層則是高密度發泡材!主要功能單純保溫減少熱能流失!

【▲】木箱內則是1.93公尺長的真空管~

【▲】不同於常見的真空管~此設計為管內不走水!單純靠傳導熱的方式將保溫桶內的水加熱~

【▲】真空管皆為雙層玻璃設計,上端口徑較小處則為雙層玻璃聚合為單層區!裏頭的液體官方說是導體,但是觀察這液體只有一點點點,懷疑是防凍劑還比較合理!因為這款據說再0度氣候也有使用!

【▲】不同於常見的真空管1.8公尺規格,此款設計為1.93公尺!



【▲】這個小盒子則是選購的螢幕溫度顯示及電熱控制(配置2.5KW之電熱)


【▲】一個紙箱裡頭裝的則是副水箱跟一些鎖水墊圈及五金零件


【▲】基於好奇心以及為了以後維護方便~所以我順勢拆開看一下設計,其實是很簡單的機械原理來進行補水作業!
|

【▲】安裝的第一步當然就是真針對支架囉!



【▲】由於是戶外產品,材質選用不銹鋼是很合理的事情!

【▲】就連螺絲頭都要有產品名稱,這點好像有點過頭了XD





【▲】先把支架簡單分類一下~等等安裝應該會比較順手!



【▲】把他想成是拼樂高一樣,對對孔洞,順是安裝即可!

【▲】由於材質為不銹鋼,硬度上跟厚度上的弱勢,因此在需要鎖緊螺絲的重要位置內部會加裝實心塑膠做支撐!





【▲】就這樣~一隻腳做就搞定了!









【▲】接著完成橫向的支撐桿,即可簡單完成支架安裝了!

【▲】試擺放看看!





【▲】接著把死的不明不白的集熱板移除!

【▲】擺上保溫桶后並鎖上副水箱跟排氣管後就可以插入真空管了!



【▲】基本上真空管的安裝就是抹一點洗碗精,往洞口推入,再拉回底做放置而已!

【▲】裝好不是應該入水了嗎?為什麼要鈣起來呢?!...因為再等明天的水!!



【▲】本來跟山泉水老闆約好一大早就來入水的!結果臨時有事,所以小弟只好掉一顆水桶上去裝,等傍晚再把水抽入保溫桶內!
#1或許網友有兩個疑惑~為什麼要特別叫山泉水: 由於此款太陽能的設計不同於一般,桶內的水並不是我們所直接使用的熱水,所以消耗的速度很緩慢,只有高溫蒸發下才會由副水箱補水,因此才想讓第一桶水內先用純淨的水(減少水垢產生),也順便了解看看水的消耗情況!
#2為什麼還要等天黑再抽水入桶內:小弟個人理解是,曬了一天的太陽能,在保溫桶內的真空管溫度相當高,如果突然倒入20來度的冷水接觸到高溫的玻璃可能會破裂(物理現象) 雖然賣家說不會~但是我不敢冒險! 所以我等傍晚真空管降溫我才入冷水...


【▲】入完水後,為了要有明確的數據,所以第一個先把溫度顯示裝置先臨時安裝,方便記錄!

【▲】不同於原先家裡的三久太陽能設計,沒有額外的控制箱,全部設備有點半裸露在室外,感覺上是有點粗糙了些@@
|

【▲】秉持實驗及科學精神,特地跟朋友借了紅外線溫度槍來測試



【▲】整支真空管其實真正燙手的部分只有頭段那層單層玻璃區!





【▲】剛放置真空管後稍微量測一下地板/真空管下中層以及發熱管溫度

【▲】20分鐘後...





【▲】雙層玻璃處還是處於不算燙的狀態,但是頭段已經不是手能觸摸的狀態了!

【▲】此刻也由於水溫上升,水密度降低讓體積膨脹,多餘的水緩緩的透過副水箱的排水孔流出!


【▲】當然~小弟為了想了解水的消耗狀態,所以水箱入水管是沒接的狀態!


【▲】再過半小時後上去再量測一下一旁的測試真空管狀態!
基本上真空管的發熱測試就到這裡...大致了解其效率跟功能就可以把備管收回屋子放了!


【▲】第一天的下午3點13分~桶內400公升的水由早上的29度升溫度60度! 我也不知道算還好還是壞...



【▲】壞消息是房子的座向根結構,這個位置季節的日照只到下午3點半及宣告結束






【▲】一直到睡前,相關溫度的變化如上!以及副水箱內的水量狀態!













【▲】第二天的水溫/水量狀態!









【▲】第三天的水溫/水量狀態!
並於傍晚時接入臨時之冷水/熱水管線
|

【▲】由於這陣子比較忙,但是為了有數據,所以還是先接臨時用的管路

【▲】測試時的保溫桶水溫為91度

【▲】夏天時的冷水溫度也還有將近32度

【▲】經過熱交換厚的水溫將近56度,溫度提升約23度



【▲】洗澡前桶溫為89度 兩位大人1個小孩洗完則降為85度 4位大人跟2位小孩都洗完則降為79度


【▲】桶溫79度時,冷水一樣是將近32度,而熱交換後熱水溫度則為46度!


【▲】最後則是睡前/起床後觀察的桶內溫度!
|
首先用了幾天後,目前是都還滿滿意的!原先的一些顧慮也陸續地消除了....不過真正的考驗還是在連續的陰天或冬天才能真正知道這種熱交換式太陽能到底行不行!
文章很多關於產品的設計沒有提得很仔細 所以下面附一些官方的圖檔給網友參考!



【▲】當時後上網找的時候,主要就是被真空管不走水/以及熱交換式設計這兩點感興趣才買的!
■疑慮1:一般台灣的廠商設計,真空管的底部支架都會用橡膠套,我問工廠他們直接把玻璃放在不銹鋼架上,不會震動破裂嗎?

當然賣家肯定說不會的~但是我不放心! 本來打算買油封來做緩衝的!


沒想到稍微測試一下後...
《2016/06/18》 更新紀錄
2016/05/26 第一天入水到現在~ 電熱還沒安裝! 前陣子接連下雨 最低溫來到38度
熱交換後體感洗澡還是很OK~ 今天去檢查保溫桶內的水量 結果補水量不到1公升(5/26至今才補第一次)
猜測是每天使用 隔天日照後升溫 但是最終溫度未能達熱水足以汽化溫度
因此維持每日的平衡 也就沒什麼水量損失!?
不過還是老話~真正的考驗要等冬天寒流來的時候才知道!!
《2016/07/09》 更新紀錄

2016/06/22 測得此系統最高溫98度! 夏日連續高溫沸騰!
至上此補水1公升後~ 5/26 - 7/09 又補了5公升! 所以沒有達高溫逼近沸點 基本上桶內的水就不太會減少!
繼續等待寒流到來...
電熱仍還沒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