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的就是一個夢想...
一個可以省電、壽命長、環保節能的夢
當然大家都知道要實現夢想代價不菲...
不少人提到省電燈泡容易壞
剛巧小弟二年前搬入新居,一到三樓共換了50顆飛利浦的23W螺旋燈管
每顆80元,總共4000
用了二年,猜猜看壞了幾顆?
0顆,沒錯,就是0顆
其中客廳的八顆在每次開關時要被切換四次,因為美術燈的切換器調錯了,我懶得爬高調回來
而我們公司在二月剛完成裝潢,老闆趕流行
用了45組三燈的MR16投射燈,到目前算三個月
結果呢?已經壞了4組
而且這些投射燈到目前總使用時數還不到2小時(根本是當氣氛燈來著)
所以那些一直說省電燈泡沒幾個月就壞的朋友
要不要先去檢查一下家裡的電壓是不是不穩
不然以我目前觀察到的狀況,要說省電燈泡不耐用,還真是沒說服力
反倒是市面上大量粗製濫造的LED產品
才是真的又貴又坑錢的玩意
一、燈具散發的熱能。LED幾乎不會散發熱能,對空間而言不需要耗費多餘空調資源。
二、惱人的紫外線。許多燈具都會有紫外線,皮膚敏感一點的人其實都會因此產生黑斑、老化等問題。另外,若是博物館之類的展示空間(服裝店也是),紫外線也是需要被管制的。
以上兩點主要是我根據我們住家常用的MR-16燈源所比較。因為裝修而言,MR-16的燈是蠻常被使用的,而MR-16冷光型的燈泡還是無法避免掉上兩項缺點。所以目前LED有MR-16燈泡的確是蠻有吸引力的。
snowmaninjuly wrote:
真的就產品壽命、售價...(恕刪)
1. LED會熱,HIPOWER中心溫度更熱,非常熱,說不會熱的是外行。LED少的是紅外線(主要)和紫外線,這是一般燈泡熱輻射是紅外線紫外線所以讓人在遠方感覺熱的部份(觸摸是電熱)。
2. UV燈才是主打紫外線,這玩意價格和原理自己去查,以"靴"傳"靴"大多說是MR16有高UV,事實上良好的設計中,前端都會加上鍍膜玻璃(後來有鍍在燈泡體上),在測試中300nm以下UV-B UV-C都會被濾除。LED會取代只是單純熱輻射和功耗,還有傳統高lu MR16會讓女性臉上浮油和補土痕跡曝光。
這串真不錯,首篇還提供了工作之餘有趣的娛樂

賣燈管和其燈具蠻辛苦的,現在連外銷高毛利歐美各國的不可以對岸還不怎麼想要 :P
分享一下自已的看法
LED--投射、點綴性光源--適合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單向性。
"一般現行銷售的LED球泡燈"適用用於:點滅次數高、短時間照明,如樓梯間、陽台、公共廁所,及不在意CRI值的地方,如神明燈等。
如果,依照台灣人使用照明的習慣,要亮、看的清楚、所照出來的光,物品要很漂亮的話(CRI80以上),
平價LED球泡燈(7W $199nt)是很難在短期攻入家用主要照明,甚至未來都不可能。
因為led物理特性是不變的。要亮就有熱,要更亮就更熱。
CRI要高,則螢光粉貴、生產良率又低,價格自然而然很高。
電漿電視&液晶電視有什麼差?
parislike8 wrote:
整串看下來真的很有趣...(恕刪)
電源模組發熱量更大嗎?(笑)。很熱是不會,弄不好效率很低點不起來會亂閃才是真的。不會有多熱,還會被LED弄熱

LED發光原理國中物理應該都會教(現在不知道會不會),所以呢~有的廠商在電源部份就這樣設計:
只有橋整(對岸還直接換成4個二極體)、電容和電阻,然後精算下串並貼滿滿滿的,電感沒有,IC沒有,這玩意大概只有橋整會熱(分成四顆更難熱),當然這是心臟很大的玩法。塞在MR16

很多傳統燈具廠商想說幾年前LED大流行時都安然度過了現在也可以這樣,卻發覺自己的東西賣不出去,外銷也因為啥討厭的法規不行賣,更慘的是竟然連對岸還不買帳,被迫想辦法轉型搞搞,卻用傳統得想法去思考LED,認為一套就可以吃遍天下,打對手和宣揚規格只要針對會發光的部份就好,卻連顆粒都是拿別人的(這也沒辦法,賣T9燈具還不是拿人家的燈管,和現成的電源模組)。其實各個燈具都有其擅長的部份和獨特的CIE(LED則是顆粒都不同

去展覽看看也不錯,只是記住很多廠商只是代工,拿人家做好的方案組裝生產販售,別問太艱深的問題,就算現場有RD可能也只會跟你說他用誰家的顆粒,其他都就照表說明(人家就測試效率有沒有達到而已別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