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nt wrote:
當然, 如果家人沒有...(恕刪)


這算哪們子安慰

可以來逛01的人 應該沒有買不起房子的吧

買不起新得 買舊的 買不起好地段 買冷門的 殘殘阿 就給他貸款下去了

大家只是在等降價 撿好東西吧 這跟買不起有什麼關係
同意6樓+1

每每經過上學/放學時間的學校門口
就會看看許許多多的家長溫馨接送
心理都會在想
家長的疼愛或多或少都會減少了孩子們學習獨立自主的機會
經濟上物質上甚至是交通上的幫助
應該都要好好斟酌

另外~
贏在起跑點並不代表就不會輸在終點前喔
加一句.

死了, 錢才來.......(保險)

這也挺無言的o
hellokenny wrote:
身後留一些財產給小孩...(恕刪)

如果清楚自己小孩未來沒什麼前途,那就留一筆給他。
如果希望自己小孩出人頭地,奉勸是別留下任何財產。

arniwarp wrote:
如果清楚自己小孩未來沒什麼前途,那就留一筆給他。
如果希望自己小孩出人頭地,奉勸是別留下任何財產。


這是哪門子的邏輯阿~~~

誰說留資產就沒前途
誰規定不留財產他就會有前途

如果真的如你所說那樣
那現在台灣企業家第二代不就都是沒前途的?
我覺得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吧

有沒有留財產,對有上進心的人是沒差別的
maxboss wrote:
這是哪門子的邏輯阿~~~...(恕刪)


留一筆給他好過日子 <= 這是窮爸爸的邏輯。

不留任何財產靠他自己打拼 <= 這是富爸爸的邏輯。


arniwarp wrote:
留一筆給他好過日子 <= 這是窮爸爸的邏輯。

不留任何財產靠他自己打拼 <= 這是富爸爸的邏輯。


這樣我終於了解了
原來~~~
台灣大部分的企業家都有窮爸爸的邏輯
因為他們留了一堆錢和企業給他們的子女

台灣M型化的另一端都是富爸爸
因為他們沒錢留給子女

如果真的這樣~~那窮爸爸比較會賺錢~~
誰該被派去非洲?

作者簡介

連加恩,台灣陽明大學醫學系第二十屆畢業。2001年6月,放棄預官資格,參

加台灣第一屆外交替代役男,在服役的 布吉納法索 期間的優異表現,贏得外

交部頒發「睦誼外交獎章」。2005年,他返回台灣接受家醫科住院醫師訓練,

於同年獲 布國總統 龔保雷 先生頒發國家騎士級勳章,以肯定他的貢獻。目前

於疾病管制局擔 任防疫 醫師。這本書是他寫給現在 2歲兒子的書。



文╱連加恩


親愛的兒子:

當爸媽以前,我只知道當孩子的心情,孩子們不喜歡爸媽拿自己和別人比來

比去,現在自己當了爸媽才知道,天下父母心 ──從出生的體重、身高,還

有雙眼皮的角度,就已經開始了這場一輩子的競賽。

當你出生第三天,爸媽把你接到坐月子中心,看你和其他「同學」一字排開

,探望你的親友就忍不住拿其他的寶寶指指點點 :「你看這一排還是我們的

比較可愛!」「你看那個是誰家的怎麼那麼黑?」等等。

有一次, 我不經意的聽到你隔壁床小朋友的爸爸和親友聊天,他指著你說:

「天啊!為什麼他的頭比我們的大這麼多?」

親愛的兒子,爸爸答應你:盡量克制自己不要老是拿你和別的小孩比較,就

算爸爸愛和人家比較,我會放在心裡比,不會像那位 爸爸,還大叫出來。

雖然,等你大一點去了學校,爸爸一定會要你好好唸書,考試後,也會忍不

住問你其他人考幾分、在班上排第幾名之類的問題。 老爸其實很清楚,這些

東西真正影響人生路的程度並不大; 持續的努力、擁有好的品格、充滿上帝

恩典的際遇影響才大。 其實很多數字,好比你的出生體重、頭圍,現在看來

也不過是親友們聊天的題材,或拿來耍耍嘴皮子用的啦!

上帝給你的這個人生,就是最獨特、最特別的,你有自己的路要走。 天底下

有六十幾億人,每人自成一格,該怎麼比? 如果真的要比,爸爸告訴你,其

實你的頭也沒有很大啦!

但是,如果你不小心和人家比較了、發現自己什麼都贏人家,那代表你

的責任更大了!
爸爸在非洲的許多朋友,沒有聽過什麼叫做「坐 月子中心」

,他們的孩子一出生就睡在泥地上的草蓆, 罩在蓋剩菜剩飯用的防蚊罩裡,

為了躲避瘧疾的威脅, 孩子長到 5歲以前,他們不敢宣稱家裡多了一個人,

因為隨便一個傳染病就可能奪走他們的性命。

說真的, 如果你比老爸非洲朋友的孩子們更聰明、更會考試或更有學問,爸

爸一點都不會感到意外,上帝給你比較多一點,就是要你多付出一點。這些

被你「比下去的人」,都是你的責任範圍。 你要用上天給你的才能,去做一

些事情幫助這些人。 若用這個角度出發,爸爸就可以要求你好好唸書了,目

的不是爸爸可以拿你的成績單,去和我朋友們的孩子比較; 而是你被賦予了

使命,用你的專業和貢獻去改變你所在的世界, 讓那些沒有你幸運的人,可

以過得更好。

奉獻一生給非洲的 史懷哲 醫師,小時候也很愛比。他比什麼呢?「比武」。

有一次,他和鄰居的孩子打架,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那個打輸的孩子說了一

句不服氣的話,改變了他一生,他說:「如果我像你家一樣,可以天天吃肉,

我就不會輸給你了。」
這話讓年幼的史懷哲察覺自己的優越和優勢,都是建

立在上天所賜的福氣,而不是他自己有什麼了不得。 當他進一步去思考:上

帝給他如此幸福的成長背景、順利的求學過程 和不凡的天分之目的為何時?

他決定把自己奉獻給非洲無數可憐的人,來活出那一個目的。

親愛的兒子,老爸常常覺得你實在很幸福,你們這一代的人都是。 我告訴你

這個故事,是希望你不需要等到和鄰居打架,才發覺這個道理。 下定決心服

務人群的史懷哲,在完成了醫學、神學、演奏學三個博士學位之 後,才踏上

前往非洲的旅程。每次,當老爸受邀作非洲服務的相關演講,之後的Q&A中

,年輕學子最常問到的問題就是 :「現階段的我們該如何準備,才能去第三

世界服務?」
有時,他們眼裡還閃著真誠的淚光,讓我實在不知道怎樣回答,

才算是夠慎重。

直到一年聖誕節,在台北市政府廣場有一個盛大的晚會, 現場集結了五千多

位民眾,在電視實況連線之下,我被邀請作短短的分享, 當我拉拉雜雜的講

完要下台時,主持人「黑人」(他是藝名叫黑人,不是真的黑人), 忽然讓

我措手不及的說:「那最後請你跟大家講講,要加入你們的非洲工作,需要

具備什麼條件?」看著手錶,我只剩一分鐘可以回答,我隨口答了一句:「

只要覺得自己很幸福的人,都可以去!」
就下台了。

我想講的是,攔阻我們願意幫助別人最大的心理障礙就是:「『比』起

別人,我還不夠幸福!」的想法。


小學老師告訴我們:「不要成為手心向上,而要成為手心向下的人,因為向

下是給,向上代表乞討。」如 果我是小學老師,我會講一句相反的話:「大

家要先學會成為一個手心向上的人, 當你把手心朝上,可以感覺到自己

是一個幸福的接受者, 不斷從這個社會、國家、爸媽、老師、校長和上

帝那裡領受愛的灌注, 那麼,你就可以把手心向下翻,把福氣分享給其

他的人。」

孩子,你要先體會自己是一個幸福的接受者——「知道自己從上天白白領

受恩典」, 然後分享你所領受的福氣給人。 上帝會給你更多,你就越有

力量幫助更多的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迴路。這種情況下,你更不需

要比, 「You got nothing to lose
!」——在人生這件事上,你只會越贏

越多。
來自台灣某處的小小國民 用機車來代步上下班的小小國民
讀過以上的文章讓人很感動...不過也有一點遺憾

自身的"幸福感"才是幫助人真正的原動力...現在人普遍最缺乏的就是這種自我的安全感

常常須靠著強化自己的"能力""財力""外貌"等條件...才能滿足一點點"幸福感"...但是很快就消失無蹤

來自媒體或是群體的壓迫很容易把"幸福感"摧毀...天天聽到看到都是政府弊案 隨機謀殺 自然災難

偶而參加團體的聚會...見面都是在換名片談論誰的事業和財富有多偉大...吃一頓飯後好像可以去自殺算了

人如果可以不和人比真是很幸福的事...但是除非已經無人可比...否則實在太難了
Generation Kill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