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rn wrote:
不能這麼算
UV照射劑量(Dose)是所需要的吸收能量,吸收能量是要能累積,所以才會用J或mJ表示
另一個是照射強度,廠商提供的燈管照射強度是最大強度,沒有累積能量
因此是用W或mW表示~~
...(恕刪)
就是因為需要累積,所以才會有一個時間單位sec,W只是單純的功率單位,並沒有專指照射功率,吸收功率也可以用W。
當然,小弟人微言輕,說話沒有公信力,以下舉兩個例子:

這張圖是從一篇經過匿名審查的學術論文擷取下來的(Trans IChemE, Vol 79B, 2001) 。上面可以看到紫外線劑量(UV Dose)單位是micro.W-s/cm2。

這張圖是從NSF公開文件中擷取的文字說明,文件標題是:"Minimun Requirements of UV Class A Systems in NSF/ANSI 55",上面提到紫外線劑量時,是兩種單位並列的。
建議可以直接打電話詢問廠商
附上一家做UV Curing的廠商連結
http://www.sunnico.com.tw/product.php?lang=zh-tw
或者你可以電話詢問其它燈管廠商.......
EOSyu wrote:
我在賣場看到 飛利浦的燈~16W
那要照多久才能符合Class A標準????...(恕刪)
紫外燈能不能有效殺菌,光看燈管功率是沒有用的。要評估紫外燈殺菌器的劑量,跟很多事情有關連。首先要看燈管的「紫外線輸出功率」,這通常只有燈管總功率的1/5~1/3。然後要看石英套管的紫外線穿透率,好的套管穿透率可以達80%以上,便宜的就很難講了。再來要考慮殺菌裝置的設計,這牽涉到水的流徑、混合的均勻與否、有效殺菌體積以及水的滯留時間。而有效殺菌體積又跟水質有關,紫外線穿透1公分厚的純水其強度可能只有衰減不到1%;如果是自來水可能就會衰減80%以上。有效殺菌劑量的評估通常是在假定某些參數條件固定的情形下,用數值模型去計算,而不同設計的殺菌裝置,得用不同的數值模型。
簡言之,小弟不會算!不過,同樣的裝置,流速越低或者是水接受照射時間越長,劑量越高是確定的,如果您的裝置原先設計是Class B,把流速減半就可以有接近Class A的效果,但這也並非絕對,如果流速減慢會改變水的流徑,進而影響有效體積的話,效果就未必跟預期相同,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