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電梯大樓
可是沒有管委會...所以不用繳交管理費
只需每年繳交2000電梯維修費
之前有成立過 後來主委不管了 不做了
所以地下室髒亂
樓梯間一堆垃圾
本想說這些問題都不重要
樓梯間範圍不大
在我自己的樓層每星期花五分鐘就可以搞定
地下室停車場呢
那之髒亂惡臭...租了一個車位..每月1000..還要自己把堆積的雜物清理才能使用
去簽租約時才發知道
這社區為什麼沒有管委會
地下室為什麼那麼髒沒人管
因為這個相鄰幾個社區 都是以前這裡一個地主和建商合蓋
地下室停車場產權完全屬於地主
他也還有四五十間房子在這裡 當包租公
所以 他當然不願意成立管委會..想想他每個月要繳多少錢
跟他說 停車場可以多收100然候定期管理保養
他說 不要那麼麻煩..不想停就不要租
這地主每天見到他就是渾身酒味
所以
有些社區不是大多數住戶不想有品質
而是有無法抗拒的因素
以後買下一間房子
應該會先去深入了解社區狀況才下手
nVidia_X wrote:
這一年來有一點感嘆 ...(恕刪)
其實台灣人的知書達理與個人的知名度有很大的正相關,知名度高的人有顧忌,怕被講閒話,都會表現出知書達理的樣子,所以「萬金買鄰」應該改為「萬金買與名人為鄰」。大家不是常看到建商標榜有名人入住嗎?名人入住除了抬高身價外,更重要的意涵是未來的居住品質較有保障。
把以上的論點擴大,我們就不難了解為什麼日本人的居住品質好,日本人是臉皮最薄,最在乎別人的看法的,不是嗎?我們就算自己不是名人,但如果左右鄰居都熟識你,你不也會收斂一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與同事團購,一起住在樓上樓下。
嚴格執行社區公約,可以將社區維持在基本水準,但如果要達到夢想中的高品質,除非和理念相同者買下整個社區,否則就只能等自己變成富有的名人了。
至於公德心教育,難道還做得不夠嗎?台灣人的問題是臉皮太厚了,我們需要的是羞恥心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