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花了萬金買鄰 卻真的有萬金的品質嗎?

上個月剛買房子
是電梯大樓
可是沒有管委會...所以不用繳交管理費
只需每年繳交2000電梯維修費
之前有成立過 後來主委不管了 不做了
所以地下室髒亂
樓梯間一堆垃圾
本想說這些問題都不重要
樓梯間範圍不大
在我自己的樓層每星期花五分鐘就可以搞定
地下室停車場呢
那之髒亂惡臭...租了一個車位..每月1000..還要自己把堆積的雜物清理才能使用
去簽租約時才發知道
這社區為什麼沒有管委會
地下室為什麼那麼髒沒人管
因為這個相鄰幾個社區 都是以前這裡一個地主和建商合蓋
地下室停車場產權完全屬於地主
他也還有四五十間房子在這裡 當包租公
所以 他當然不願意成立管委會..想想他每個月要繳多少錢
跟他說 停車場可以多收100然候定期管理保養
他說 不要那麼麻煩..不想停就不要租
這地主每天見到他就是渾身酒味
所以
有些社區不是大多數住戶不想有品質
而是有無法抗拒的因素
以後買下一間房子
應該會先去深入了解社區狀況才下手

hung0802 wrote:
你先把你的"怪主政者"換成"怪在野者"!看看~?

啊哈~原來你的常識認為~行政院是在野者在主管/負責喔?
全面執政=在野者全面負責?

還好意思翻桌哩?
嗚呼哀哉!
就是有你這種人!
(恕刪)


就是有你這種人在亂貼標籤,為何我要把主政換成在野?

為什麼我要怪?

我要翻桌是翻像你這種怪咖的桌,愛貼別人標籤的咖

愛東怪西怪的咖,沒事就怪政治的咖......

嗚呼哀哉! 你嗚呼哀哉!我也是翻

nVidia_X wrote:
這一年來有一點感嘆 ...(恕刪)


其實台灣人的知書達理與個人的知名度有很大的正相關,知名度高的人有顧忌,怕被講閒話,都會表現出知書達理的樣子,所以「萬金買鄰」應該改為「萬金買與名人為鄰」。大家不是常看到建商標榜有名人入住嗎?名人入住除了抬高身價外,更重要的意涵是未來的居住品質較有保障。

把以上的論點擴大,我們就不難了解為什麼日本人的居住品質好,日本人是臉皮最薄,最在乎別人的看法的,不是嗎?我們就算自己不是名人,但如果左右鄰居都熟識你,你不也會收斂一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與同事團購,一起住在樓上樓下。

嚴格執行社區公約,可以將社區維持在基本水準,但如果要達到夢想中的高品質,除非和理念相同者買下整個社區,否則就只能等自己變成富有的名人了。

至於公德心教育,難道還做得不夠嗎?台灣人的問題是臉皮太厚了,我們需要的是羞恥心教育。
除非你是住豪宅那種的. 物業管理很強.
不然難道你社區不會有出租的嗎?
每個地方都一樣吧, 只要不是自己透天一棟.
或是強而有力的物業管理約束.
通常抵不過人性的習慣跟自私面.
看了此篇發文,真慶幸我買到很好的鄰居們.

我想戶數是個很大的關鍵, 像我們七樓雙拼,戶數少,單純.

多是公務員,老師,教授. 都是很好相處的人. 地下室跟樓梯間很乾淨.

戶數一多,很多是租戶,房子不是自己的,自然不會愛惜.

辛苦上班族一輩子能買幾次房子,都會惜命命!
這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當有一代家長沉淪後就很難再扭轉回來
有怎樣的家長通常就會教出怎樣的小孩
透過學校教育以及政府宣導也只能勉強Hold住不再繼續惡化而已
除非再回到嚴刑峻罰的時代
不然大家就只能自求多福慎選住所

禮義廉恥大家都學過
當越來越多人不去遵守或實踐時
少數的你我就會被當成異類
把持不住的人就會同流合污
當自私的習慣一養成就很難再回頭
如此惡性循環




seatree wrote:
再者,有種現象叫做破窗效應,只要社區裡有少數幾個白爛住戶搞爛事沒好好處理...(恕刪)</blockquot
應是"破屋理論"---一社區水準由水準最差的一戶決定之。
而"破窗理論"則係指如果有人打破一棟建築上的一塊玻璃,若沒及時修好,則其它玻璃也可能很快被陸續打破。其含意為若對小細節未能有效及時處理,其將可能產生不容小覷的影響,而使問題愈加擴大或惡化。

nVidia_X wrote:
然後政府也該編點預算 多多宣導居住禮儀的重要性 別再花錢去搞甚麼ECFA宣傳 100年宣傳 國慶日放煙火之類的沒用的東西 國家的素質 是建立於每一個人的知識教育禮儀水準 為什麼主政者總是不願意花點精神在這上面呢? ...(恕刪)


別挖坑給政府跳, 真的照你的意願去花精神在宣導禮儀上, 等一下又要被罵為何不把錢拿去給學童吃營養午餐

怪東怪西怪政府? 太慢了啦, 靠自己比較快

你可以挨家挨戶去按電鈴, 對他們曉以大義, 如果頂嘴的, 就給他兩巴掌. 這樣鄰居們就會乖乖聽你的啦
nVidia_X wrote:
這一年來有一點感嘆 ...(恕刪)


你「擠」進精華區,是誰要你「擠」進這樣的精華區?


yufengchien wrote:
看了此篇發文,真慶幸...(恕刪)


戶數絕對不是關鍵
尤其是當戶數少的時候
只要其中出現一戶作風強勢的怪胎
社區保證就會被鬧到雞犬不寧

加上因為戶數少請不起保全物業
社區管理往往就必須由本身也是住戶的委員親自去面對住戶
如此缺乏緩衝的結果
不是造成住戶間的對立
就是只能睜隻眼閉隻眼採消極方式管理
這些都是很常在戶數少的社區中發生的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