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熱水器也有誤解,一看到6000W就驚呆了!
早在十多年前我就掛過數位電表監測瞬熱型熱水器、蓄水型熱水器的耗電量以傳統容積式的熱水器真的非常耗電,尤其一家四口人如果蓄水量不大,洗到第三個人往往水溫就不足因為冷水進入大桶容積內溫度降低後,就需要電力加熱提升到適合洗澡的水溫。反反覆覆的加熱過程造成加熱效率不彰額外耗電,甚至有人以為關掉最省電,結果因為水桶容積大(假設50L),因為要洗澡又重新加熱整桶冷水反而額外耗電,還要等很久(洗澡前30~40分鐘就要開熱水器).....
但是怡心牌這家的熱水器構造跟傳統蓄水型熱水器不一樣,裡面的構造簡單來說分為[內外桶],內桶高溫區容積小(主要加熱60度以上的水在此),外桶低溫區容積大(冷水補充調到適合洗澡水的溫度),這樣設計的原因是避免洗澡過程中,低溫冷水的補充混合入整桶熱水器裡(傳統蓄水型熱水器作法,見上一段),一旦冷水不混入高溫內桶,且電力只要集中加熱小體積內的熱水,便可提高加熱效果與大幅縮短加熱時間,也不會有連續洗到第3個人水溫就不夠的問題,平時待機不用的時候耗電量也可以維持在低耗電狀態。
以樓主補充的內容來看,他因為關掉熱水器,隔天需要重新加熱所以耗電量較高為3度電。晚上是2度(樓主可能沒關熱水器,所以內桶待機耗電僅用1度電,如果說錯再請更正)

補充一些科普知識:
1.各種能源轉換效率不相同,原則上以電能的轉換效率最高,平均可達90~95%之間,石化燃料的轉換效率約在80~85%之間;將[能源熱值]乘上[轉換效率COP]可得[產出熱值]。桶裝瓦斯的熱值高換算後的產出熱值為10115[kcal](產出熱值效果最佳但是桶裝瓦斯最貴)、電能雖然轉換效率高,但因能源熱值較低換算後為774[kcal](效率不佳),所以一般人還是會用天然氣作為能源加熱。
熱源熱值[kcal] * 轉換效率COP[%] = 產出熱值[kcal]
小弟做過一些研究統計,以2017年8月的最新能源單價(北中南桶裝瓦斯價格不同)、處理自來水成本與耗能、國家年度碳排數據...等資料。目前每元新台幣得到的熱值還是以天然氣瓦斯最高,電力最差但是安全性高(先決條件是線路安培數承載安全),這也是很多房東為什麼會在宿舍裝這類端末式瞬熱型熱水器的原因。但是端末式瞬熱型熱水器又分為:蓄水型瞬熱器(例如怡心牌)、無蓄水型瞬熱水器(體積最小,缺點出水量小約為一半出水量,反而造成洗澡時間拉長)。而較不理想的就是傳統的蓄水型熱水器了,當然這麼多年下來廠商的技術也是有進步,現在蓄水型的熱水器待機耗電量我想不可同日而語。

2.洗澡耗電是大家關心的,但是要換成排碳量比較比較公平,因為處理水資源需要投入能源、家裡牆壁裡的水管管路熱源浪費也是(管路過程能源損耗)。尤其在「管路輸送熱水過程」與「等熱水過程(冷水流放掉的浪費)」是很多人忽略的。想想瓦斯熱水器裝在陽台,但是熱水管輸送路徑可能就5~10m。如果將熱水器裝在浴室就少掉路徑能源與流放冷水的損耗(也可稱為端末式)。
洗澡的總排碳量=洗澡等熱水過程排碳量+洗澡的熱源排碳量+洗澡的水資源排碳
3.未含設備與管路費用時,每年運轉成本以瓦斯熱水器(天然氣)最低,約為6145 元;其次為端末熱水器系統約為6754 元。但天然氣要考慮到建商的牽管費用,瓦斯接管費為使用天然瓦斯必需支出之費用,納入整體建構成本,以北部地區每一住戶平均接管費約5 萬元(不是一棟大樓收五萬,是每一住戶分別計收,端看建商如何吸收或加在成本裡面)。造成第1 年整體成本便達最高為66645 元。但天然氣系統逐年整體成本增加的比例與分散式端末系統接近,至第10 年時整體成本仍高於分散式端末系統超過3 萬元以上。
比較各類熱水器系統運轉與建構成本逐年比較(資料來源:自己)如需引用請說明

謝謝大家的回應,竟然還上新聞
熱水器溫度我前幾天已經更新過,致電怡心牌熱水器他們說無法調整溫度 所以沒辦法降溫度
昨天下午跟代理人說插電磁爐會有電燈閃爍問題,他問了房東的水電後說是正常的,因為插座跟電燈吃同一組電,所以才會閃爍
我覺得不放心自己找水電來檢測,順便看所有線路是否正常 有無過載跟被偷接的情形
師傅檢查完說線路都很正常
不過電熱水器他建議要用在開,因為我們有把所有開關都關掉在一個一個測試電壓,他說熱水器的開關一開那個電流很大 可能就是導致我電用很兇的原因
至於電磁爐問題 他說因為電磁爐瓦數也高 還有電磁波所以才會造成電燈輕微閃爍 說還是可以用(但我是不敢用了啦⋯)
這幾天下來 我電熱水器是每次用完就關,每次洗澡看前後度數大概會跳3度。
冷氣現在都開26度以上+循環扇,10-12小時平均5-6度
這幾天紀錄下來每天用電量約12-15度
雖然好像還是很多 不過比起以前平均一天25度好像有好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