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筏式基礎”一樓牆面鋼筋的作法


續接器沒這麼糟吧?
好歹還有個標準規範來依循。
而且送到現場還得被要求送實驗室試驗@@。

植筋,你也知道 重要的是有沒有 清淨孔璧內的粉屑 以及 植筋(膏?膠?) 。
但是....公共工程大多會被要求拉,
私人工程的話......有人在現場看嗎??
無論是植筋或續接器,理論上與試驗中都不可以於接合點上發生破壞,故兩者都是可以接受的續接方法,只可惜的是由時人為的主觀因素加上一些耳語,常常使的立意良善的產品打上問號! 更可怕的是在一堆良莠不齊的工人施作情況下,那誤差就更可觀了!

MARKC456 wrote:
多謝hyaohsu前...(恕刪)


指教不敢當啦

一般而言開挖出來的土,因為受到擾動的緣故,它的密度會比原狀態低,所以堆在旁邊去看時一定會覺得比較鬆軟(這是鬆方),但這並不一定表示基礎下方的土層也一樣(這是緊方)。基礎土層的容許承載力大小,一般均可見於地質鑽探報告書中。

基礎設計的檢討除承載力是否足夠的考量因素外,尚包括基礎的沉陷量以及基礎的差異沉陷量等問題,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基礎型式的選擇。如果以上地質考量因素都屬不良時,其相對應的改善措施有多種,但均需視不良之因素為何而選擇,筏式基礎、版式基礎、樁基礎、地質改良方式等...均屬眾多對策之一。至於怎麼選才對,我想就讓專業技師去傷腦筋吧。
es_mato wrote:
回填的過程再小心,也無法確保柱、牆、版等的接合面可以完全排除黃土
十個有9.5個建商,不會在回填土上打 PC 的
不打混凝土上去,只有黃土;表示放樣也只能用「大約」
鋼筋的保護層也無法確保了,工人在上面走來走去....鋼筋一定會簪了砂土
灌漿時,壓送車一打,一次把回填土跟混凝土混在一起,想想,這樣品質會好?(恕刪)


今天晚上再晃過去建案
不曉得是不是我昨天跟銷售小姐說他們工法不佳的關係
周圍已經用隔板圍起來不讓人進去看了
也許想用此方法避免麻煩吧

不過剛好晚上有工程行在現場施做接管
偷偷跑進去看一下
目前進度是一樓樓板放樣...尚未打PC
果然如es_mato前輩所言

是直接在黃土上放樣(借用一下es_mato前輩的圖,尚未實景拍攝)
單層鋼筋,土也沒有鋪平,看起來有點”瞭孝”
也沒有如下圖有做牆板的預留筋

更不用說後續會植筋了(我想應該一樣沒有)
建坪60,近800萬的房子是這樣的品質
實在對此建商的施工品質越來越沒信心了
請問這樣的施作品質算合格嗎?
我是否剛放棄了?




我覺得您應該要去打聽一下那個建商或營照公司之前的口碑

也列入您考慮的依據

我之前大學打工在工地當監工,某上市公司下營造公司

工地地下室開挖前請挖土機來試挖

結果發現有泥沙,與原本鑽探報告不符

結果追加很多預算做CCP地質改良(用高壓在地下室外圍灌注水泥)

結果那工地賠了一千多萬,因為營造公司利潤真的很低

如果他是一案建商,您真的要好好考慮

那他回填的土是乾的鬆鬆的還是溼的甚至有水?
有沒有壓打夯實的痕跡?
如果連這步驟都省就省很大了
2648000 wrote:
那他回填的土是乾的鬆鬆的還是溼的甚至有水?
有沒有壓打夯實的痕跡?
如果連這步驟都省就省很大了


土是乾的鬆鬆的
沒有壓打夯實的痕跡...甚至有點崎嶇不平
樓板鋼筋很隨性的放在土上面
土不平...它就跟著不平

就是因為看到這樣...讓我很心寒
今早起了個大早
7點出頭就起床去工地看一下
希望可看清楚一點目前的施工品質
(畢竟晚上沒有燈,看的不是很清楚)

白天果然看的比較清楚
填土看起來是鬆的…沒有整平…一整區有點高低起伏
地板鋼筋因為尚未綁完…不確定是單或雙層
不過地板鋼筋因放在崎嶇的填土上…所以跟著有點起伏
整戶有做牆板預留筋的地方只有門口的主牆








看著此建商這樣的施工品質
跟同樣在本市的另一建商在前幾年完工建案的品質…實在失去信心了
1.牆板有預留筋
2.地板鋪木板,減少土落在鋼筋上而影響結合性








以上只是小弟個人看法
若有錯誤煩請前輩指導

謝謝~


MARKC456 wrote:
今早起了個大早7點出..

2.地板鋪木板,減少土落在鋼筋上而影響結合性
....(恕刪)


這樣的話是不是意味著整個地基是建構在木板上..

這樣會不會有問題? 還是說木板後來還能抽出來??
nanno wrote:
這樣的話是不是意味著整個地基是建構在木板上..

這樣會不會有問題? 還是說木板後來還能抽出來??


這我也不清楚
不過地基做在木板上應該會比做在土上好
起碼不會把鋼筋搞的都是土,影響結合力

若有錯誤還請知道的前輩指正

謝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