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平方米~

只換一條~也抽不動管路~

出非你要打裝潢 打牆~

22平方米 真的很粗啦~
oliveryangs wrote:
請問只換一個插座的...(恕刪)


看到你家這種配盤還有裝潢
建議你還是放棄吧

外線更換包含台電電箱配線到電錶,以及電錶到NFB
這要請甲電申請施作
看配線困難度與距離,通常5-6萬以上跑不掉
22mm你家管線應該進不去,14可能勉強

配盤也不夠大,因為要換75以上NFB
建議用動力的...

插座部分用5.5或3.5mm
千萬拜託別用沒認證的音響線去做,相信有良心的甲電不會理你惡搞

問題是最後....
花了這些錢,用藍星插座
還是得用細細的排插...!!

建議有獨立空間時再來惡搞吧
直接從電盤+NFB外接配2條5.5mm音響電源主線下來直入插座
就夠你爽了
幹嘛把線藏在牆壁內,保證花一堆錢只是心裡爽而已...

PS:
若是25年以上老房子,個人良心建議花點錢重新抽換內線
但別想用多大的線,PVC管不夠粗,硬抽會危險
重點是線的品質,正記標章的太平洋與華新是首選
一般插座極限在3.5mm,有些可5.5
插座孔就這麼大,硬塞也會危險

千萬別為一點點心理美聲,而忽略住家用電安全...
發燒友路過

想請問樓主是新手還是超級燒友呢?

如果是前者 建議樓主先不要想那麼多先換個幾千塊的壁插試試看就好

音響一開始要玩出一些東西來電玩純淨是首要條件但器材的匹配性也很重要

不斷的嘗試搭配調音甚至是空間的調整才是玩音響的精隨

如果樓主是超級燒友這問題請左轉音響版 或是友站MyAV那邊肯定有前輩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小弟不才 但我的心得是用心在匹配調音上面

二十幾萬的系統上打沒有經過細心調整財大氣粗的百萬音響配置絕對是綽綽有餘

另外回應其他樓 濾波有好有壞

通常會使用濾波的環境通常是公寓型住宅 或是周遭有大型電機設備(EX:伺服器 冰箱 冷氣 有馬達有風扇的影響最大)

但能不用就不用 濾波會壓縮動態

講太多了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



音響怕電源側的干擾,

請在附載端加個隔離變壓器

您這案例單相的就夠啦

別去折騰沒必要的東西
同樣都有接觸音響,認真回覆一下好了
樓主給的資訊不是很充足,能否抽線建議要請水電現場評估
纜線的選擇22mm²除非裝潢有時已有考量特別設計不然不可能拉
一般能塞5.5mm²就是很幸運了,從照片裡看起來還蠻擠得可能常只能塞3.5mm²(單芯2.0mm)以下
品牌會選用太平洋或華新麗華主要考量價格,拉的距離短的話也能考慮用發燒一點的線

NFB現在很多都採滑軌式了,請確定你買的NFB是BH型的不然你整個電箱都要改

至於壁插的選擇,不曉得樓主選擇藍星EVO的考量為何?有聽過了嗎?
早期選擇不多直上藍星或許不錯,不過現在EVO大漲市場選擇也多,或許可以多方考量
或是壁插使用中性一點如8300,再接一條排插靈活性會更高

地線的話樓主的電箱裡面看起來像是沒有,那就別接了,一個不良的地線比沒有更糟

oliveryangs wrote:
我是要給音響跟電腦使用的

料件部分:太平洋22平方米
wattgate(藍星)381 RH EVO 網路 好像6000一個
美國奇異NFB


沒爬文,基礎過來人

1. 電專拉過
2. NFB 換過
3. 壁插 也買過一堆全部自己換
4. 老屋弱電也全抽換過
5. 音樂也聽了30幾年,從黑膠開始

因沒看到您配備及您的音響要求,不過說真的... 沒什麼太大差異,爽度及過程樂趣是有啦

即便是發燒等級,那也要各種條件都滿足,才可感覺出差異

hi-fi 及以下,那真的就隨便了


真的一定層度的配備,兩聲道不用貴,幾萬元

軟體品質好壞才是聆聽的差異,錄音品質不好的,怎麼換配備聽也不會好,或者聆聽類型不講究細節的,上好配備也沒差異.

錄音品質好的,要讓聆聽感受從 95分上到98分,意義不太大
真的是太有趣了。
特別去找了22平方的線拍照給你看。
是可以抽換拉,如果只放這兩根線的話?
師傅如果肯換的話應該也會很恨你的。

oliveryangs wrote:
我只是想一次到位 解決電的問題 聽到許多人說 要牽專線 對音質有幫助 才會這麼決定 聽你這麼一說 有點猶豫了


音響設備是很大的坑...

除非你家的電很不穩, 很髒..不然影響真的不大, 再者就算給你加了專線好了...

你的設備 發揮的出來嗎? 你的耳朵 聽得出差異嗎? 還是只是用儀器量出來有差異就好了.
台電給的電都沒有22平方,後端裝22平方是沒意義。

22平方單條外徑就約1cm,兩條就2CM,一般壁內電管,早期是三分管,現在都配四分管,應該是穿不進去,配明的比較有機會

線徑

Johnny_depp wrote:
沒爬文,基礎過來人
1. 電專拉過
2. NFB 換過
3. 壁插 也買過一堆全部自己換
4. 老屋弱電也全抽換過
5. 音樂也聽了30幾年,從黑膠開始
因沒看到您配備及您的音響要求,不過說真的... 沒什麼太大差異,爽度及過程樂趣是有啦
即便是發燒等級,那也要各種條件都滿足,才可感覺出差異
hi-fi 及以下,那真的就隨便了




音響的討論,講真的很多差不多變玄學了。
有沒有差,看個人感覺,但就如同美食部落格一樣,
有人就是可以把很普通的東西寫成好像此物只應天上有一樣...
真要信那些說拉了專線之後考試都100分的人的說法,就是要拉也不是不行。
樓上大大拍了22平方的線,那個別說要抽換,光拉明線轉彎大都都要用工具
折彎它... 樓主真要做,要嘛拆裝潢,敲牆壁,要嘛走明線...

前面有人開玩笑說發電來源也有差,火力發電,核能發電,太陽能發電,
風力發電,聽起來聲音會不一樣。還真的有人信誓旦旦說有差,聽得出來...
所以網路上的討論能不能信,自己要想過,器材昇級順序跟預算分配,也很
重要...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