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越來越多人被房子套牢20年 等於嚴重壓縮台灣未來20年的消費能力!!

黑俠客 wrote:
老自犬 wrote:
換個角度看繳房貸就是在消費,買的商品是房子.雖然會壓縮繳房貸人的其他消費,但所繳的錢會由銀行體系轉為由他人消費,對整體經濟是有幫助的(這假設是有能力還款不倒帳狀態)

黑俠客 wrote
這種說法,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只不過盲點是,這種流通方式會比,沒有貸款.或貸少量款,並將大部分薪資『流通到其它產業』的複乘效果好嗎???
恕刪)


黑大回的好啊 , 我個人也覺得那個說法很多人都知道 , 但要我反駁 , 就不知道怎麼回了.......
假設只要有人花錢就對經濟有幫助 , 那美國應該經濟會一直都很好吧......
Jo_Mars wrote:
黑大回的好啊 , 我...(恕刪)


乘數效果是經濟的基本常識。那邊乘數大還不知道呢。
說買房子的錢也是對經濟有貢獻,不代表贊同高房價。
如果中古屋的價錢低,建商的開價能高嗎?
一般大眾也不是那麼無辜。

買房子促進經濟?根本不是這個問題!

是房子的價格背離薪資水準太多了!

台灣廿年內經濟有沒有機會再像70年代到90年代那樣飆漲?機會微乎其微...
這種嚴峻的經濟情勢用各種手段逼民眾把積蓄拿出來消費促進經濟只是打強心針而已!
等到打強心針也無效的時候就藥石罔效了!
新三民主義:鄉民,公民,庶民
舉個實際的例子

我有個朋友,是台灣人,現在在日本工作已經五年,也取了一個日本老婆,生兩個小朋友。去年去大阪時,順道去他家參觀一下,想說日本人住的房子到底小到什麼程度,是否如同一般聽聞一樣。

但結果卻是出乎意料之外。

我從大阪心齋橋搭通勤電車約30分鐘,下車後走路10分鐘到他家。他買的房子室內坪數約24坪,有一個大陽台(日本人一定要有陽台可以曬被子)、一個三坪多的和室、客廳、主臥房、小孩房,雖然不算大,但空間也絕對沒有想像中那麼小。如果以台灣30%公設比計算,他家大概有 34 坪那麼大。

那麼他買的房子多少錢呢?大約800多萬,以台灣方式來算,一坪大概是25萬。各位可以想像一下,這個價格現在可以買到甚麼地段?

他的房子不是20年的舊公寓,是一間大約6~7年的二手屋,重點是甚麼呢?日本的GDP是台灣的兩倍多,人家也是在大阪上班,也是負擔不起市中心的高房價,但他家附近的環境看過之後,只能用羨慕來形容。其實我看完之後的感覺是:台灣人所得不到日本人的二分之一,但是卻要負擔一樣的房價。

下次有機會再舉新加坡的例子。
plextic wrote:
我從大阪心齋橋搭通勤電車約30分鐘,下車後走路10分鐘到他家...(恕刪)


換算成台北捷運,搭30分鐘車程約15站,下車再走路10分鐘

若以台北車站為中心計算,距離15站外加10分鐘步行,

可類比的地點有頂埔(板南線)、迴龍(新莊線)都不到15站,這兩站步行10分鐘附近應該有便宜的物件吧
朋友家在六張犁站
雖從火車站坐捷運要換車
但也不到30分鐘
30分鐘可以到下一站或文山區去了吧
那附近
走10分鐘 24坪應該不到800萬

20080630 wrote:


換算成台北捷運,...(恕刪)


頂埔與迴龍都尚未通車,人家買的是已經通車的地段。

另一個重點是如果我的所得只有台灣人均 GDP 的二分之一,要我去買已經通車的頂埔跟迴龍附近,我是很樂意的。
今天(6/28)馬英九去試乘內湖線,電視新聞有錄到一段,郝龍斌很得意的表情對著馬英九說「內湖沿線房價漲了20%」,這就是當官者的心態,至於對不對就看你的位置而定了

rinnng wrote:
朋友家在六張犁站
雖...(恕刪)


日本人買的是實坪,也就是室內坪數。換成台灣慣用的坪數應有 34 坪,六七年的房子 800 萬買的到嗎?好吧,就算買的到好了,以購買力平價說來看,台灣人 GDP 不到日本的一半,所以同地段房子價格也不應大於一半,那麼這地段在台灣的話,只能賣 400 多萬了。

raindy wrote:
今天(6/28)馬英九去試乘內湖線,電視新聞有錄到一段,郝龍斌很得意的表情對著馬英九說「內湖沿線房價漲了20%」,這就是當官者的心態,至於對不對就看你的位置而定了

如果今天變成「內湖沿線房價跌了20%」
那請問一下...你蓋捷運蓋的那麼愁雲慘霧幹嘛?
大家拉牛車不是很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