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連棟透天建築灌漿後多少都會有蜂窩產生.大部分蜂窩會產生在與樓梯相連結之牆,這部位是因灌漿時採用坍度較小混凝土所造成.牆與樓梯一起灌漿方能連成一體.灌漿時混凝土在尚未硬化前會自牆面往階梯流出(壓力問題)所以未免混凝土溢漿或爆模,這部位灌漿都採坍度較小之混凝土,坍度較小之混凝土流動性就較差,搗實不足時較容易有蜂窩產生,跟偷工減料無關,但施工的細心度可要求加強..牆面表層輕微蜂窩不露鋼筋尚可接受,一般牆面(厚度<20cm者)都不是結構的載重單位,稍加修補即可. 若蜂窩發生在樑柱就要留意了,是否為較深的蜂窩,有露鋼筋否..第三.四張圖在"樑"處,但為表層,其露出之鋼筋幸好非樑筋(樑筋較粗),應屬鋼筋綁紮時施作瑕疵.最後一張圖較嚴重,在"柱"位,且非表層.但此柱似又非結構柱,這得看建築圖與鋼筋配置圖才能下定論.灌漿後拆模尚屬房屋之"毛胚"階段,其後還須用水泥沙漿打底(粗胚)後再粉光..
蜂窩現象就台灣工程品質來說算很常見問題出在施工人員與監督者沒有確實施工跟把關別想太多有問題就是找方式解決這可以依標準程序改善雖然無法跟完整灌好的一樣但至少是可以補救的一種方式很多建商可能直接打底粉刷掉處理方式可先打蜂窩至完整的部分打完後潤濕再灑上水泥乾粉然後釘模板釘模式需擴大範圍預留灌注口灌入無縮收水泥填補拆模後把多餘部分再打除以上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