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can, eqc還有半年左右交車的BMW i4, iX
通通都是台灣統一快充CCS1,明後年會比tesla有更多超充,
例如BMW i4/iX,除了BMW的14座超充外,高速公路休息站四站、華城15座AC、裕隆明年會超過三千隻的DC通通可以用,就連Audi超充使用的noodoe也可以使用
未來遠比tesla用的CCS2/TPC更方便,快充速度大約在 tesla V1~V3等級
身為model 3車主,tesla目前對我的吸引力僅有自動駕駛
但,就如美國官方、教授、媒體等對tesla的評論,
tesla是把不完全成熟的自駕beta版直接給大家使用,風險自負
但BMW/Benz/Audi/Volvo等傳統車廠就不會幹這種事
例如Volvo對自動駕駛發展許久,甚至我好友就是主要硬件供應商總經理,深知volvo自動駕駛技術幾乎可以跟tesla平起平坐,甚至更精準,更是在前幾個月宣布使用最新世代具有AI智慧能力的nVidia Drive解決方案
但這些傳統車廠,沒有非常高比例的把握(或是說達到幾個sigma的成功率),不會輕易發表
所以呢... 我是model 3車主,我現在還有一台Lexus RX
但,不會再買tesla,而是等傳統車廠的電車,例如BMW iX, Benz EQE SUV
既然已經跳脫汽油車,知道五六百公里的里程並不會造成里程焦慮,那我何必回頭在去加油站加油?
(當然續航里程是越高越好,以台灣來說,如果可以到800km,那幾乎是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例如當天北高來回,或頂多在中間充個10~20分鐘,補充150~300公里)
差更多的在每公里費用,model 3一度電約5~6公里,時間電價深夜約1.8元
平均一公里才0.33元
假設很省油的油電車可以一公升40公里,一公里也是要0.75元
更不用說我的Lexus大休旅一公升才跑7.5-8公里,一公里高達3.87元... 電動車model 3的快12倍!
已經正確的事,不需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