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ru Levorg試駕之參考 別炮我

Kampt2 wrote:
其實LEVORG 1.6GTS 開2.0GT 的價 才是最大的問題

外型看起來一樣 但內行人都相當清楚 1.6T與 2.0T 用料差異非常大

1.6T:變速系-2模式 一般無段變耦合離合(同XV.軟鯊)
4驅系統:AWD 傳統主動式扭矩分配
進氣設計 導流效率低
2.0T:變速系-3模式SI-DRIVE 8階檔耦合離合(同WRX)
4驅系統:VTD-AWD 前45:後55分配
進氣設計 導流效率高
註:
1.6T
http://www.subaru.jp/levorg/levorg/driving/1.6engine.html
2.0T
http://www.subaru.jp/levorg/levorg/driving/2.0engine.html


進口商 後勤的狀況.. Eyesight不給 就先拋開不提...
連1.6GTS 應該標配的黃筒貝斯登與鍛造製下臂都拔 真的太...
註:
http://www.subaru.jp/levorg/levorg/grade/1.6gts-es.html

騙騙不做功課的 倒是可以..
巷內的看到就直搖頭..說: 那個價還真敢開...


這位大大真的是巷子內的
看了這麼久的Levorg評論你說得最中肯!!
果然01臥虎藏龍,還有人不是職業打手講良心話
不像很多車媒良心都被狗啃了!!

就是因為Subaru Levrog 1.6T左駕版沒有誠意
所以在歐洲被評到一無是處有口皆呸
來到台灣就被台媒擦脂抹粉隨便亂虎爛一些不懂的人
先不提eyesight
海外版光底盤不肯給最好的還偷拔,進氣方式也不是高規格,
就看得出來Subaru根本不想賣Levorg 且姿態擺超高
當海外消費者都是盤子噱
我很直接講,Levorg 1.6T海外版就是台爛車
整台車只有Subaru的水平對臥跟AWD可以說嘴
然後海外版全球售價都開高高,哈哈,真好騙錢

你的最後兩句結論下的真好
『騙騙不做功課的 倒是可以..
巷內的看到就直搖頭..說: 那個價還真敢開...』

我回這篇,只希望你這些有用的事實真相再寫一次
真理是越辯越明,讓大家知道這台車的真面目而不是媒體故意處理過後的文章!

講白了,這種欺負消費者的行為一定要用網路的力量制止一下
不然消費者真的太弱勢了

最近看到中國的Legacy有出2.0DIT (售價大概150萬台幣上下)
然後美國的2016森林人多了超多主動安全配備還有eyesight
台灣消費者真的很可憐,代理商不夠力後勤又不肯花錢建立真的很鳥!!
大家一起團結起來抵制他啦!!

至於總是有人說台灣旅行車找不到更好的為理由解釋Levorg算不錯
這言論看到就有點想吐,濫竽充數的成語就是說明這個現象
為何沒有其他的選擇,就可以接受Subaru或意美擺爛??
這是什麼邏輯關聯?

此外,等年底或明年馬六柴油wagon或Skoda RS combi出來
你就不會以為Levorg有多好了
他牌起碼還有給你花錢買好貨的選擇
Subaru+意美是只賣爛貨沒的選
好東西你想花錢都買不到!這才是最惡質的事情~

taokiki wrote:
這位大大真的是巷子內...(恕刪)


提醒你一下,
那位仁兄所提的配備的差異,
都是日本國內市場就有的事情。

taokiki wrote:
所以在歐洲被評到一無是處有口皆呸
來到台灣就被台媒擦脂抹粉隨便亂虎爛一些不懂的人


那篇文章?

我看大多認為是底盤極限高過動力 (並且有些還認為底盤操控優良)

討厭CVT, 並且complain沒有手排

當然還有售價過高
這樣說下去到底有哪台車值得買?我看到眼花了

taokiki wrote:
這位大大真的是巷子...(恕刪)


t大您真強...K大的文章都在闡述日本所生產的1.6T跟2.0T的Levorg進氣口、變速、AWD具有差異性,且也附註日本的官網介紹給大家參考兩台車的各項資訊,但您竟然能運用牛頭不對馬嘴的技術,把具有精闢解說1.6T與2.0T差異性的文章延伸成為海外版的Levorg就是台爛車!這裡果真是臥虎藏龍,小弟對您佩服佩服!....

Funnyshow wrote:
不是嫌「動力」不足...(恕刪)


既然486捨不得給
在可以輕鬆買又想要的名單就這兩台
口袋1號買不到那我只好選2號
沒有馬力至少還有扭力
有人指名道姓說動力一定就是馬力了嗎?
2x.公斤跟4x.公斤的差異應該不用多說明了吧
1.6gts沒有不好
不好的是缺點擺明就在晾那裡卻捨不得讓人拿來檢視
反正買了的人一定都試過多方比較過
適合的就是最好
至於見縫插針的免了吧!

downmars wrote:
沒有馬力至少還有扭力
有人指名道姓說動力一定就是馬力了嗎?

你說得對,誤解了!
扭力要足夠的話,可以試駕CX-5柴油版AWD這一款,低轉速的扭力表現令人映象深刻。
不過這一套動力系統放在馬六Wagon身上,售價恐怕會破140萬…?!
Kampt2 wrote:
其實LEVORG 1...(恕刪)


根據K大提供的資訊,日本官網也明確指出Levorg 1.6的是ATS-AWD(Active Torque Split),Levorg 2.0的為VTD-AWD (Variable Torque Distribution) !

這兩者為何呢!?之前有些網友有提出相關資料.... 細說Subaru主動控制系統

以下為剪截資訊:

ATS (Active Torque Split) 動態扭力分配系統會自動根據原廠設定的特定模式來選擇分配扭力比例模式, 如一般狀態 90:10..., 以省油取向, 製造成本低 。

Active Torque Split (ATS) AWD, 主動式扭力分配AWD
a. 動作原理 : 在前後軸之間裝有電子控制(稱為主動控制的理由)的多片液壓離合器。
正常狀況下,離合器處於半接合狀態,使得前前後輪之間的扭力分配為90:10(前驅設定)。
當油門加速、煞車减速或者透過傳感器偵測到前輪或者後輪發生滑動時,
電子控制單元會依據原廠設定的邏輯主動調節前後輪的扭力分配,
分配比例範圍為 90:10到50:50(因不同車種或不同期原廠設訂會有不同)。
要注意的是:這些由原廠設定的邏輯所進行的前後軸扭力調整,
有些分配條件會特定在變速器為1檔或是2檔的條件下才會作用(細節要看原廠的設計手冊)。
b.優點:製造成本低、體積小重量輕。
C.缺點:無法分配後輪過大的扭力(多片液壓離合器無法承受過大扭力變化);扭力調整過程會有損失與延遲。



VTD (Variable Torque Distribution) 可變扭力分配系統可以依據行車動態狀況自動調整(無段式連續調整)扭力比例, 標準狀態下扭力分配比例 45:55, 一般運動取向, 製造成本高。

Variable Torque Distribution (VTD) AWD, 連續可變扭力分配AWD
a. 動作原理:在前後軸之間裝有電子控制液壓離合器的行星齒輪中央差速器。正常狀況下,
離合器處於全接合狀態,中央差速器同時向前後軸兩端分配扭力,其固定比例為35:65到45:55之間
(因不同車種或不同期原廠設訂會有不同)。
當油門加速、煞車减速或者透過傳感器偵測到前輪或者後輪發生滑動時,
電子控制單元會主動調整中央差速器上的電子控制液壓離合器,即時調整前後輪的扭力分配,
分配比例範圍為10:90到90:10之間。
b.優點:扭力分配範圍大且連續可變, 扭力損失小。
C.缺點:造價比ATS高許多, 功能也比Audi 純機械式托森差速器(Torsen)差一點。


更有興趣的人可參閱此篇介紹,雖然是2013年的資料,但還是可看看...不過此網站內的Legacy 2.5 GT具有LSD,但還是可參考
Subaru Symmetrical AWD測試-大陸網站




至於變速系統的部分,日本網站也很明確的表明兩台的變速系統是有差異的,但差異程度還需其他大大解釋!
Levorg 1.6 Lineartronic リニアトロニック

Levorg 2.0 Sport Lineartronic スポーツリニアトロニック


所以我的看法是....如果想要每次開車都有運動感的駕駛樂趣,建議可考慮Subaru VTD-AWD系統的車型!至於省油居家使用,就看看Subaru ATS-AWD的車型(目前也是以ATS的車種為主,但Levorg 1.6也沒省油到哪裡... )。以上資訊供參考,感謝專家相互切磋使我增廣見聞!

Levorg 1.6 這價位根本是在推銷WRX的

下個月我WRX應該要做15000km保養了,到時再去看一下實車

Levorg如果有超過220匹馬力,30kgm以上的扭力,那就太完美了
taokiki wrote:
這位大大真的是巷子...(恕刪)


事實上 我真的不是巷內的
我只不過見識過三五車隊的兩次光榮 (大慶時代)
那兩場精彩天時地利人和的賽事 超專業的PIT根本發揮不了作用...
也就因此深深愛上SUBARU

昨夜老戰友隔岸小敘 :
說他樂茲茲的開著華北龐大的特規2.0DIT Outback
享受著低廉的零件與專業的後勤與合理的售價...
一切都是正麼美好
他說內地的銷售員每天忙著交車..很難想像鬼島家鄉的S業代還有空
用著鍵盤在護著那已經扶不住的主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