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全新的汽車工業要站起來 少說要二三十年時間 目前耳熟能詳的汽車產業 五十年以上的居大多數。
因此說穿了 這是品牌形象的長期經營才有的現在成果。
以我在汽車製造相關業短短十年經驗來看 真要自己搞 先要有二十年的虧損準備。
如果加上全球車市的普遍不樂觀環境 大概還要再加十年虧損。
但是在這之後是不是就能一帆風順賺大錢?沒人可以保證。
汽車如今是個時髦的產業 環境變遷不僅很快 而且也很大 有太多的無法預期因素。
總和以上各點 對於台灣幾個龍頭企業來說 這種投資報酬率實在太低 不值得投資。
至於技術 我覺得技術並非很大的問題 台灣的製造技術以相似面積與資源的國家而言 沒人可以排在台灣前面。
真正問題是出在管理層面以及業主心態而已。
我覺得很多台灣業主的觀念都很天真 覺得幾十億至百億左右的資本就能撐起汽車工業 但是實際上卻做不到。
原因很簡單 因為在汽車工業裡你是新手 在做之前你根本不知道究竟會有什麼狀況 也看不到風險在哪裡。
而新手就是要從失敗中去獲取經驗 然後逐漸成長 而失敗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時間與資本的損耗。
有的時候我覺得真的要請這些業主們去打聽一下 像這些歐美日車廠從建廠到開始有盈餘 究竟承受了多少虧損?
這一看保證這些業主金主會通通都縮回去啦

所以如果要搞汽車工業 你需要以下幾個條件:
1.有很多的錢 不能是普通多 要非常之多。要多少呢?先拿個三四百億來試試看。
2.要能自我催眠 堅信自己有一天會站起來。
3.要有子承父志的決心 因為你很可能在有生之年無法看到自己成功。
4.需要一批各領域大都不相關的能人異士 他們跟你有一樣想法 而且願與你共進退。
如果有誰有這些條件 那就可以試試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