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VOLVO前輩,都會指推 Bowers & Wilkins 非選不可,原因不外乎這張突起鸚鵡螺說起,中置喇叭的突起,車門霧亮的不鏽鋼飾板,直通式圓孔,實實在在反射出,中音與高音喇叭主體, 視覺、聽覺兼顧妥當,音質卻也能夠大幅度減少失真,傳達音樂最終本質,清晰、完美呈現。

本人購買 V60 T5R ,標配為 Harman Kardon音響,當初沒有選配 Bowers & Wilkins 音響組而耿耿於懷,因此開始搜尋管道添購同原廠規格 B&W單體喇叭組,這些料件可以直接沿用原車接頭,直接替換。

從官網照片中看來,中置喇叭多了一顆高音鸚鵡螺,車門四個高音喇叭,加上前車門兩個中音喇叭需要更換,至於車尾重低音喇叭,考量到harman kardon已具備,在加上功率上的差異,先暫緩進行替換

開始進行DIY,標註各區域喇叭位置

高音規劃總共需要四顆,中置喇叭與蓋板,中音喇叭兩顆

原本 harman kardon 中置喇叭,整個是平面,並不具備高音喇叭組


照片中可以清楚看到 B&W 中置喇叭背面,針對中音與高音喇叭組,分別有PCB內電感與電容進行分頻,這部分還有改裝空間,文中後面會再提起,為何我要改造電容....



開始進行安裝中置喇叭,把harman kardon 直接替換成Bowers & Wilkins,開始有87%相似度可以裝B




再來進行拆解車門進行安裝,四個車門高音喇叭,與前車門兩顆中音喇叭;拆開車門更能體會到 這輛車用料的扎實,車門內滿滿機組、零件,非常精密



對比一下 harman kardon 與 Bowers & Wilkins 中音喇叭單體的外觀差異,喇叭本體邊黑黑一塊為電感,切記不要撞擊到


對比一下 harman kardon 與 Bowers & Wilkins 高音喇叭單體的外觀差異,黃色為MKP分音電容,電容隨著不同材質,有著不一樣的音質與感受,還有對溫度變化耐受性,這區塊也有可玩性


以上簡單講解完,如何直上替換掉 harman kardon 單體,置換成 Bowers & Wilkins單體喇叭,升級後最後感受到音樂變得更立體,歌手音樂往車前移動,似乎中置喇叭位置,歌手住在裡面,非常有感覺的升級。沿用 harman kardon擴大機,難以想像當初如果有選配 Bowers & Wilkins 系統會是怎樣的境界? 留一點慾望,督促自己努力賺錢,下次有機會再購買 volvo車款,務必將 Bowers & Wilkins 選配選滿!!
這樣就滿足了? 直上Bowers & Wilkins單體喇叭就能把音質變好? 這是大部分人的問題, 以感受最高十分來評比, 換上中置喇叭約有8.7分立即升級感覺, 緊接著換上車門中音兩顆與高音四顆,個人只有感覺升級2分左右的成績,原因不明,就這樣 改裝經過了五個月時間,聲音感受越來越乾、低頻很強勁,音樂聽久已經沒有當初聽到那種 甜味!! 高音穿透度, 督促我在拆一次,再次換回Harman kardon高音喇叭。仔細分析原因。 確實高音回來了,HK比較刺耳不耐聽,間接反映B&W高音單體似乎開始有狀況,無法發揮他的能力。
好~~ 還要更好
這一張照片是BENZ 柏林之音的喇叭與分音器給我啟發,照片中可以分辨,採用MKP金屬電容,這材料可以耐受溫度變化更高,減少音樂變化,相信此設計可以更貼近車內使用環境,因此萌生改造B&W高音喇叭組採用電解電容,替換成金屬電容 MKT or MKP系列

拆開高音喇叭,接上LCR測試儀表,簡單量測一下B&W高音喇叭搭配電容,經過熱風槍烘烤到60度模擬車內高溫曝曬後結果,可以清楚看到電容值變化
先拆下中置喇叭電解電容


再拆下車門高音喇叭電容,比對常溫與60度高溫烘烤後,電容值變化狀況


拿出MKP電容,常溫與60度高溫烘烤後,電容值變化量相當小,同時D值誤差非常低,手邊儀器無法測出


以上簡單電容測試後,開始進行高音喇叭搭配的電解電容改造工作,首先進行中置喇叭電容改裝工作





再來看到高音喇叭原本連接線,想著手邊還有一綑,美國製 鐵氟龍銀線,順道就一併進行升級,確保焊錫品質與助焊劑不要影響到音質,因此挑選 kester美國製焊錫進行焊接




再來開始進行改裝四個車門高音,礙於空間限制,無法替換MKP,只好選擇MKT系列,進行替換,金屬電容對於溫度容忍度很高,外加D值誤差值很小,其實harman kardon早就採用MKT金屬電容,礙於單體無法與B&W相比擬,因此聲音略顯生硬,吵雜,不耐久聽,B&W鸚鵡螺高音綿密,不刺耳,替換掉電容主要還是進行電解電容異常品進行替換,回復到B&W該有水準。



最後一步,拆解開harman kardon 車門蓋板,背面有一片泡棉,相信B&W中置喇叭搭配不鏽鋼金屬網好處,搭配不銹鋼車門飾板,更能夠把B&W聲音表現得更好,因此添購一併進行替換。





透過事後改裝,聲音以文字來形容,聲音甘甜,有溫度, 高頻延展,有深度
的確發揮了該有水準,聲音很主觀,本人只是透過差異性做比較,從中除了開車安心感,間接改裝也獲得成就感,外加上聽音樂舒適感,一次全部滿足
——- 20210809 更新
透過這張圖來說明音響系統的架構,可以清楚看出擴大機單元是獨立的,所以遠從瑞典下單訂購一台擴大機回台,這台最高功率有1100W,裝上後前門中音力道出來了,聲音有點氣音非常甜美聲音,高音飄飄然,空中迴盪許久,著實讓人著迷的聽感,這錢花得值得..




原車接頭共有四條,一組光纖傳輸,一組電源,另外兩個綠色接頭連到喇叭

直接置換測試,想當然沒有失望,可以直上,這組擴大機功率非常足夠,推動B&W喇叭,才足夠力道


光纖傳輸發出淡淡橘光

裝上擴大機後,原本EQ等化器依然維持五格,並沒有出現九格功能


修改感, 先換回harman kardon 有種說不出來的機械音,無法與B&W擴大機發出甜美,聲音力道,可以很明顯感受到歌手在你正面胸腔位置發聲,聲音迴繞,測試小提琴、大提琴、鼓聲與歐美女高音,坐在車上將近兩小時,真的極大的享受


原本就有傳聞 B&W是harman kardon集團內,看了主機板後,我更確定了